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放射性溃疡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2.
我科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19例假体置入隆乳术后 Baker Ⅲ、Ⅳ级纤维包膜挛缩者,采用局麻下乳晕切口部分切除挛缩包膜及重新置入假体法。术后乳房外观及手感良好,12例经6个月至两年半随访,纤维包膜收缩均限于 Baker Ⅰ级。我们就如何选择手术切口、切除挛缩包膜及预防包膜挛缩的发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患者女,20岁,2003年3月因右侧半面萎缩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右耳屏前有一针尖状小孔,挤压无分泌物流出,于全麻下行吻合血管的游离去表皮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充填术。术中剥离右面皮肤下并无发现深部有粘连及窦道,术后皮瓣成活,外形改善满意后出院。2004年3月右侧颜面部逐渐出现红、肿、热、痛等并发症,经B超及穿刺检查,发现右侧耳屏前充  相似文献   
54.
游离削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探讨游离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腕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对手腕部创面控制感染,减少分泌物,术中彻底清创,对受区血管状况做出判断,保证吻合血管质量,其次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后,断蒂前修薄皮瓣至浅筋膜层,一般保留穿支血管周围1.5~2.0cm血管袖组织,可仅保留1支穿支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后密切观察血供,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结果临床应用19例,移植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手术后24h出现血液循环危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皮瓣血液循环。结论削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厚度适宜,供区隐蔽、简便实用,可用于手腕部创面缺损修复,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及肌腱、血管、神经外露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55.
上睑皮肤松弛在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中极为普遍,去皮重睑术成为常常施行的手术[1,2].而对35岁以下的女性, 术者在施术时往往偏保守,只行单纯重睑术或同时去除部分眶隔脂肪的重睑术.结果近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不佳.数日后复查,由于皮肤松弛使重睑宽度已变得很窄,甚至不明显.特别是外眦部皮肤明显松弛形成了"三角眼", 不去皮重睑术效果往往很不理想[3].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介绍直线疤痕乳房缩小悬吊术(Lejour法)及改进方法.方法按Lejour法设计手术切口,按设计剥离乳腺组织,仅保留上部蒂营养乳头、乳晕,去除部分肥大下部及基底乳腺组织,将剩余腺体组织从乳腺基底层固定于第2、3肋水平.重新塑形乳腺组织,皮肤无张力缝合.结果采用此法矫治巨乳症、单纯乳房下垂共48例,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术后3个月随访,有3例修整乳晕疤痕或乳房下皱襞疤痕.结论该术式简便易行,但术者经验较重要,初学者易出现双侧乳房不对称,疤痕较明显等弊端,但经历数例手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大部分远期效果好,乳房外形挺拔,可作为乳房缩小悬吊术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57.
<正>形态丰满良好的乳房是女性形体审美的标准之一。乳房整形与重建外科应用广泛,手术方式有单纯隆乳术、巨乳缩小术、乳房重建术等。防止术中出血、术后血肿以及保证乳头乳晕的血供等问题备受整形外科医生关注。胸廓内动脉是乳房最主要血供来源,掌握其解剖特点对于提高隆胸手术、巨乳缩小术的安全性及其术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胸廓内动脉或其穿支作为受体血管进行游离皮瓣移植,是乳房重建的重要  相似文献   
58.
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我们为13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在局麻加静脉辅助麻醉下,经颌下小切口行下颌角截骨方型脸改形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3例ASAⅠ级女性患者,年龄为19~39岁;体重为43~62kg;均以美容为目的行双侧下颌角截骨方型脸改形术。1.2麻醉方法术前禁食6h以上,入室后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建立静脉通道,鼻导管吸氧(FiO2为2L/min)并备好吸引器、吸痰管、气管导管及插管用具。肩部垫软枕,术野消毒铺单后于局麻前分次静注枢丹8mg、咪唑安定2mg、芬太尼0.05mg、氯胺酮20mg及丙泊酚50mg,使患…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成年女性乳头乳晕区神经来源及其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实践,尽可能保留乳头乳晕感觉功能。 方法 对8具成年女性尸体的15侧乳房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学研究,应用显微手术器械对乳头乳晕区的神经来源、分布进行追踪探查。 结果 肋间神经前皮支和外侧皮支共同构筑了乳头乳晕区神经网。15侧标本乳头乳晕区神经支配均由第3及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及第4和第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共同支配,其中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占据整个乳晕区神经分布约75%。 结论 乳头乳晕区神经分布广泛,呈现互补性,当第3或第5肋间神经受损时,乳头乳晕仍保留有大部分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为眉间区除皱术提供表情肌解剖学形态学基础。 方法 对6例(12侧)成人头部标本的降眉肌、皱眉肌、降眉间肌进行大体解剖,测量相关表情肌构筑数,照像留存。通过人工干预后进行CT扫描,简便快捷的建立三维模型,清晰的定位表情肌。 结果 通过解剖,清晰地展示了眉间区域表情肌的形态学特点,并测量出其相关定位参数及肌重,成功地建立了眉间区域表情肌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眉间区域表情肌包括皱眉肌和眉间降肌,皱眉肌形态可分为两大类:横向型和斜向型,一般从眉毛形态即可辨识。其中,斜型按其形态又可分为:斜向单束型和斜向分束型。眉间降肌可分为降眉肌、降眉间肌,其形态及发育情况个体差异较大。 结论 眉间区表情肌为肉毒素注射治疗眉间纹的目标肌肉,通过探讨眉间区表情肌解剖位置及形态特征, 测量相关表情肌构筑数并简便快捷的建立三维模型,对个性化肉毒素除皱开展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