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评估双层螺旋CT(DSCT)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在股骨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股骨头骨折的X线片和DSCT多平面重建及VR技术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单纯型股骨头骨折13例,X线片漏诊5例;股骨头骨折伴脱位15例,X线片漏诊2例(臼顶中心脱位)。术后复查经MPR及VR技术发现固定螺钉断裂1例,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差5例。结论:DSCT三维重建MPR及VR技术在股骨头骨折诊断及预后评估中与普通X线检查相比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2.
罗志平 《中外医疗》2013,(34):29-30
目的 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换术并发症形成患者采取急诊措施予以急救与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分析该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采用急诊措施予以抢救,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穿刺点出现异常出血、心律失常以及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动脉误穿、心肌穿孔等均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诱发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急诊措施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实施抢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3.
<正>在口腔科,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与各类根尖周炎的主要方法是根管治疗法,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以往的根管治疗方法患者需要治疗3~4次,影响工作与生活。因为治疗需要花较长的时间,一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完成治疗。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方法大大地减少了治疗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次数,患者往往能够完成治疗。笔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对112例感染根管进行了治疗,经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P-糖蛋白、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38例骨肉瘤术前的活检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P-糖蛋白、Survivin的表达。[结果]P-糖蛋白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低于P-.糖蛋白阴性组;Survivin过表达组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Survivin弱表达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Survivin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更大。[结论]骨肉瘤中P-糖蛋白、Survivin的表达情况对化疗疗效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urvivin更大。  相似文献   
85.
髋臼骨折内固定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类型及其疗效。方法 :1 997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46例 ,分别应用髋臼钢板 8例 ,加压螺钉 1 7例 ,髋臼钢板联合加压螺钉 1 9例 ,钢丝 2例。结果 :46例随诊 1 3~ 48个月 ,平均 2 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最终结果优 2 3例 ,良 1 6例 ,可 7例 ,优良率 84.8% ,无死亡及感染病例。结论 :髋臼骨折内固定类型可概括为髓外固定如髋臼钢板固定 ,髓内固定如加压螺钉固定。髓内、外相结合固定以及骨盆相关骨折的内固定。内固定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骨折部位、类型、稳定程度及患者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减轻人工流产时的痛苦,减少人工流产的综合征及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方法 选择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正常早孕妇女,分A、B两组,A组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B组也是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安定.结果 A、B两组孕妇术中均无疼痛,无人工流产的综合征及并发症的发生,但B组成本低、疗效好,术后病人清醒快、无副反应,A组织成本相对高,清醒相对慢.结论 两种静脉方法均安全简单,能有效减轻人工流产时的疼痛和人工流产的综合征及并发症,均可在门诊执行.  相似文献   
87.
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并论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54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结合临床研究及损伤机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34例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优18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3%.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并重视下胫腓联合的处理.强调手术按后、外、内踝的顺序进行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参数与经典凝血功能指标的关联性及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8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100例HDC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DVT组31例,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N-DVT)组6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经典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血凝块形成时间(clot formation time,K)、最大振幅(maximal amplitude,MA)、α角(α-Angle)],分析经典凝血功能指标、TEG参数与HDCP患者发生DVT的关联性及经典凝血功能指标、TEG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EG、经典凝血功能指标对DV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在年龄、PLT、PDW、MPV、PT、APTT、TT、FIB、D-D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TEG参数R、K低于N-DVT组,MA、α-Angle高于N-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PLT、PDW、MPV、PT、APTT、TT、FIB、D-D、R、K、MA、α-Angle水平均为HDCP患者DVT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偏相关性分析,将年龄等其他因素控制后,PLT、PDW、MPV、IPT、APTT、TT、FIB、D-D、R、K、MA、α-Angle仍与HDCP患者DVT发生显著相关(P<0.05);TEG参数R、K、MA、α-Angle与PLT、PDW、MPV、PT、APTT、TT、FIB、D-D相关(P<0.05);TEG参数、经典凝血功能指标联合预测HDCP患者DV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高于各指标单一预测。结论HDCP患者TEG参数与经典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DVT发生,为临床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秦汉时期古方剂量至今尚是一个谜。历史上新莽是否改制?西汉与东汉度量衡是否统一?东汉《伤寒论》方的剂量争议最大,量值相差数倍至十数倍,孰是孰非?新近又多一说,东汉张仲景时期的药秤仅为当时衡制二分之一。于是更加扑朔迷离。笔者通过对中医界和考古界有关此期间的古方剂量、古度量衡制、古方物实器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认为中医界对秦汉古方剂量的考证存在一个误区,即把古方实际剂量的史实与古方剂量是否适用于今人的疑虑及个人使用古方剂量的习惯相混淆,导致以臆测取代史实的错误。其次是中医界考证的论断、论据较片面而不足,以至众说不一。至今中医高校的有关教材和中医药辞典仍采用已陈旧和错误的结论,而考古界已有了全新和正确的论断:秦汉数百年间度量衡制是统一的,一斤合今250g,一升合今200ml,一尺合今23.2cm。笔者认为,秦汉数百年间古方的剂量与此论断是一致的,新莽并未改变度量衡制度,东汉时期不存在仅为当时衡制二分之一的药秤。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对兔骨折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制作双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采取自身双侧对比法,随机选择一侧行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另一侧作为对照,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21天随机各取8只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骨折端IGF-Ⅰ的表达。结果钢板内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IGF-Ⅰ表达随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术后第7、14、21天IGF-Ⅰ表达石膏外固定组明显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P〈O.01)。结论石膏外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端IGF-Ⅰ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