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4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52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23篇 |
口腔科学 | 48篇 |
临床医学 | 566篇 |
内科学 | 179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25篇 |
特种医学 | 14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56篇 |
综合类 | 1017篇 |
预防医学 | 420篇 |
眼科学 | 31篇 |
药学 | 29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79篇 |
肿瘤学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26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48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50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26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T型接骨板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型接骨板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0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T型接骨板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28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Diens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8周,优良率90.5。结论切开复位T型接骨板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既保证骨折对线对位良好,又可较好地防止骨折短缩及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4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胰岛细胞瘤(ICT)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SPTP与12例ICT的临床症状、CT表现和病理特征,并对比分析肿瘤病理特征与CT影像的关系。结果SPTP患者平均年龄22.4岁,12例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组织学上,其特征性表现是以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排列形成假乳头状结构;CT平扫可见囊性与实性成分相间,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现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增强。ICT患者平均年龄39.3岁,其中8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症状均明显,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排列成小梁状、团块状、腺泡状或实性,血供丰富;对于瘤体较小者,CT平扫常难以发现,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现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稍减弱。结论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结合CT影像检查有助于SPTP与IC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方法 归纳、分析2003~2005年参加我院应聘技能考核的387名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护生)考核成绩.结果 387名护生考核总分74.2±20.9,本科生、大专生成绩优于中专生(均P<0.05),本科生与大专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能力成绩本科生显著优于大、中专生(均P<0.01);总分及综合能力三级医院实习护生显著优于二级医院实习护生(均P<0.01);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扣分相对集中的条目为护理评估、沟通技巧及应变能力等,考核较好的条目为无害化终末处理,理论知识的回答及准备工作等.结论 护生应聘技能考核成绩一般,其中综合能力相对薄弱,二级医院带教水平低于三级医院.应针对护生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带教水平,以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45.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①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9年63例SAP合并ARF临床资料,用多元直线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RF发生率的相关因素;②63例病人均行肠内营养支持(62.4±20.6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5.6±8.7 d),51例行机械通气(21.7±12.4 d),54例早期腹腔穿刺,34例置鼻胆管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18例行腹膜后脓肿穿刺引流,50例手术治疗.结果 SAP合并ARF的死亡率为31.7%,发生率为10.6%,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液体复苏、CRRT、有效维护脏器功能和局部引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6.
美国胃肠病协会(AGA)于2019年8月在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杂志上发表了针对胰腺坏死处理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更新,归纳并总结了当前的临床证据与专家意见,旨在为胰腺坏死这一复杂临床情况的最佳干预提供指导建议。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的处理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从一开始的以手术为主的清创策略过渡到现阶段较为成熟的升阶梯治疗模式。针对胰腺坏死的治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非手术治疗和有创干预。其中,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抗菌治疗和营养支持等。一旦坏死组织发生感染或无菌性坏死使病人产生显著临床症状,提示有强烈干预指征时,此时更多地依赖于有创干预。升阶梯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为:以经皮引流或透壁内镜引流为首要手段,对于引流无法处理的大量固体坏死,可进行经皮微创或经内镜下坏死清除,若微创手段干预无效可进行开放手术清创。关于选择经皮微创阶梯治疗还是经内镜阶梯治疗,目前尚无研究显示两者之间对病死率等主要临床结局产生影响,不同治疗中心可根据各中心的专业特长和医疗资源,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7.
勤云测试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3,22(1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云南曲靖烟区土壤有效钼含量和烤烟钼含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曲靖中海拔烟区土壤有效钼含量整体较为适宜,平均含量为0.199 mg/kg,变幅为痕量~1.966 mg/kg,变异系数高达93.23% ,土壤有效钼含量不足的样本所占比例过高;地区间差异明显;(2)曲靖烟区烤烟钼含量平均为0.227 mg/kg,变幅为痕量~2.687 mg/kg,变异系数为71.45%,地区间差异显著;(3)烤烟钼含量随着土壤有效钼的增加而增加,回归方程为 =0.4829x+0.0907;(4)烤烟钼含量对烤烟感官质量评分影响显著,与质量特征、风格特征、烟气特征均具有较为明显相关性;(5)烤烟钼含量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其他矿质元素影响显著,与烟叶总糖(0.200)、总氮(0.257)、烟碱(0.333)和淀粉(0.259)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烟叶钾(-0.227)、硫(-0.208)、铁(-0.316)、锰(-0.278)和硼(-0.14)营养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烟叶镁(0.41)、磷(0.259)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曲靖烟区50%面积表现缺钼,应注意补施钼肥。 相似文献
48.
49.
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临床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用LPLD的方法早期治疗21例SAP病人,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PLD手术时间(654±276)min,术后灌洗引流时间(113±86)d,术后住院时间(325±146)d。LPLD同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1例术后4d死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余20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22个月,发现假性胰腺囊肿1例,行内引流手术治愈。结论LPLD是SAP早期治疗中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它用微创的方法达到开腹手术全面探查、充分灌洗引流治疗SAP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应用低管电压(80kV)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行多层螺旋CT造影术对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3—2014-10我院收治的行头部CT血管造影术(CTA)的脑卒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管电压为80kV时头部CT造影图像与之前进行的120kV常规管电压下CT造影图像进行对比。选择脑灰质和脑白质中的感兴趣区(ROI)进行测量评估,对比不同球管电压对脑灰质和白质的CT值(Hu)、图像噪声(Sd Hu)和图像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脑灰质在管电压80kV时的CT值均值(34.2±3.7)Hu,较120kV时的(29.2±4.5)Hu高(P=0.000);脑白质80kV时CT值均值(22.8±3.4)Hu,高于120kV时的(21.5±4.6)Hu(P=0.12)。脑灰质在80kV时噪声值(3.1±0.4)Sd Hu,高于120kV时噪声值(2.8±0.6)Sd Hu(P=0.000);白质在80kV时噪声值(2.7±0.5)Sd Hu,高于120kV时的(2.5±0.5)Sd Hu(P=0.000);灰质-白质在80kV时的对比度噪声比4.3±1.2,显著高于120kV的对比度噪声比(2.7±1.1,P=0.000)。结论脑卒中患者行CTA检查时,相比传统的管电压为120kV的CT造影,低管电压(80kV)时脑灰质和脑白质的CT值增强,图像噪声增加,脑灰质-白质对比度噪声比明显增高。灰质白质强化值及其对比效果增强,图像整体质量及诊断结果不受影响,且能大幅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