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从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开展的30例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下辅助胃癌根治术病例资料,与同期30例进展期胃癌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病例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及肿瘤根治程度.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但止痛剂使用次数、出血量和输血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第1天白细胞数目、术后第1天体温升高程度、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腹组(P<0.05),而在切缘距肿瘤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近期并发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创伤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2.
胃肠道肿瘤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转移情况与肿瘤患者的疾病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密切相关。现就胃肠道肿瘤的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作一综述。近20年来,胃癌根治术的方法不断改进,但总的来说最近20年来胃癌患者的预后并未改善〔1〕。结肠癌患者大约50%死于局部复发或转移疾病〔2,3〕,...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21-氨基类固醇(U-74389G)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发生内毒素血症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2)胆总管结扎组;(3)胆总管结扎 生长激素组.每组在两周之后腹腔内注射内毒素0.02mg/kg,第三组在给予内毒素之前30min和之后30min分别静脉注射U-74389G 3mg/kg和1.5mg/kg.在给予内毒素之后1、2、4h分别计数各组大鼠的存活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取肝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阻黄大鼠给予内毒素之后1、2h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脏中TNF-α 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在2、4h后大鼠存活率降低,给予U-74389G可逆转这些改变.结论 U-74389G可降低肝脏中TNF-αmRNA的表达,在阻黄大鼠发生内毒素血症时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将1980 年~1995 年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282 例每隔5 年左右分成3 个时期,各94 例,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①临床特点中血吸虫性肝硬变逐年减少,肝炎性肝硬变则不断增多,从80 年代早期的1∶1 .76 上升到90 年代早期的1∶3 .27 。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病变导致一系列不同的临床表现。②治疗措施上的变化与临床特点的改变密切相关;三腔管和各种止血药物的应用明显减少;预防手术和择期手术相对增多;手术方法以断流术、单纯脾切除或辅以冠状静脉结扎为主。③随访表明术后出血和脑病均有下降;1 、3 、5 年生存率均上升。认为近年来手术疗效的提高与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强调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术中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根治性切除21例,其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47.6%、33.3%。根治术组和姑息术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5(12~84)个月和12(3~21)个月。结论对于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积极手术治疗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夫马吉欣(TNP-470)联合氟尿嘧啶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5%葡萄糖液0.2mL/只;TNP-470组:0.6mg(0.2mL)/只;5-FU组:1.2mg(0.2mL)/只;联合用药组:5-FU:1.2mg(0.2mL)/只+TNP-470:0.6mg(0.2ml)/只,腋窝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续用药24d。每4d测量肿瘤大小,停药后24h处死裸鼠,称取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微血管密度(MVD)及凋亡指数。结果:治疗后TNP-470组、5-FU组、联合用药组肿瘤的体积、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5-FU组瘤质量、体积低于单用TNP-470组(P〈0.01),联合用药组、肿瘤质量体积和质量最低(P〈0.01)。TNP-470组、5-FU组和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2.29%、69.52%和86.46%。TNP-470组胃癌组织中VEGF、COX-2、MV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凋亡指数升高(P〈0.05),TNP-470联合5-FU组的VEGF、COX-2、MVD较其他3组都有降低,凋亡指数较其他3组升高(P〈0.05)。结论:TNP-470能通过抑制VEGF、COX-2、MVD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TNP-470联合5-FU抗胃癌生长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7.
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1A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野生型 /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QGY 770 3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野生型 /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空载体转染肝癌细胞株QGY 770 3 ,G418筛选稳定表达株 ,并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和裸鼠致瘤性试验对各稳定表达株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肝癌细胞株。以转染空载体的QGY 770 3细胞为对照 ,野生型RASSF1A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在体外的生长 ,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克隆数目 (P <0 .0 1)和大小 ,显著减慢裸鼠皮下瘤的生长速度和重量 (P <0 .0 1)。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影响不大。结论 野生型RASSF1A的重表达有助于QGY 770 3恶性表型的逆转 ;野生型RASSF1A基因是一个肝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48.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至1998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02例。结果 本组共发生术后并发症42例,发生率为13.9%。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中有些与手术方法和技术有关,有些与疾病和患者的机体状况有关。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大于50岁、肝功能Ⅲ级、急诊手术、中度以上静脉曲张。随访时64例已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并发症、出血、肝性脑病、全身衰竭等。结论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规范手术操作,注重围手术期处理,尽量避免急诊手术,对年龄较大、肝功能较差、反复出血的患者尤应重视,对术后患者应经常随访,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减少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分析 2 1例胃平滑肌肉瘤的辅助检查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 ,上消化道钡透、B超、CT、胃镜、DSA等均可提示胃平滑肌肿瘤 ,但不能鉴别良、恶性。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 (12例 )疗效好于单纯性胃切除及局部切除 (9例 )。结果表明 ,胃镜加活检或术中快速切片对确诊胃平滑肌肉瘤尤为必要 ,手术治疗尽可能采用根治术。  相似文献   
50.
吴秀英  管洪庚 《江苏医药》2000,26(11):894-894
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实验用硫代乙酰胺复制大鼠肝硬变合并PHG的门脉高压模型 (简称PHG模型 ) ,以Dotblot ting杂交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内皮素 1(ET 1)及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在胃粘膜的表达 ,探讨ET 1,NO是否参与PHG发病机制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动物准备与主要试剂Wistar大鼠由苏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共 30只 ,全部雄性 ,体重 150~ 2 0 0 g ,随机分两组 ,每组 15只。A组 :肝硬变合并PHG的慢性门脉高压症模型大鼠 (简称PHG大鼠 ) ,模型制作方法是 3%硫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