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转染Rho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修饰后的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效应.方法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RhoA重组腺病毒载体作为介质,将RhoA基因转染入DC,用RT-PCR法检测培养上清RhoA基因的表达.检测这种DC分泌细胞因子IL-12、TNF-α的功能,以及表面分子CD1α、CD83、MHC-Ⅱ、CD80、CD86的表达,用MTT法诱导人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能力. 结果培养上清中均可以检测到RhoA基因表达;在这种转基因DC的上清中IL-12、TNF-α 含量分别为(301±24)和(418±64)pg/ml,明显比非转染的DC组高,P<0.05;转基因DC表面高表达CD1α(70.13±0.03)、CD83(68.10±0.03)、MHC-Ⅱ(69.73±0.13)、CD80(78.73±0.25)、CD86(74.20±0.05),而在非转染的DC中是低表达的;经转染RhoA基因的DC提呈的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率为87%,而未修饰的DC杀伤作用较低. 结论RhoA基因转染修饰的DC能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显著地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在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E 钙粘蛋白 (E cadherin ,E cad)和γ 连环蛋白 (γ catenin ,γ cat)的表达与胃癌生长浸润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0例胃镜活检、4 0例术后胃癌组织和 2 0例胃良性组织中E cad和γ cat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E cad和γ cat在胃良性组织中全部正常表达 ,而胃癌不同程度的表达减弱、缺失或分布异常 ,活检和术后胃癌组织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E cad和γ cat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 <0 .0 1) ,与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了解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E cad和γ cat的表达 ,可在术前判断肿瘤的生长浸润情况 ,有利于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3.
PPH治疗严重内痔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PPH吻合器技术治疗严重内痔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95例Ⅲ~Ⅳ期内痔患者分别进行PPH( 60例 )及传统手术 ( 3 5例 )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的治疗情况 ,并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用止痛药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但PPH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也较传统手术组为少。结论 PPH技术治疗严重内痔的近期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十二指肠憩室化治疗十二指肠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外伤导致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但在临床上诊断不易,处理比较困难。手术方式有单纯修补术,修补加多管引流术,十二指肠空肠Y型吻合术,十二指肠憩室手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我们收治19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其中14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手术死亡2例,术后出现肠漏1例。比较详细介绍了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操作,并对其治疗机制、适应症、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讨论。提出十二指肠憩化手术虽操作较复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结构脂肪乳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急性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80例,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结构脂肪乳组(观察组)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组(对照组),每组40例,于术后第1—6天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 d检测血清炎性反应指标和免疫功能状况。结果在进行6 d的肠外营养以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术后1 d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随后逐渐下降,观察组术后7 d外周血PGE2、CRP、α1-AT和FIB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 d外周血中IgG、IgA、IgM、CD3+、CD4+、CD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后逐渐回升,观察组术后7 d外周血IgG、CD3+、CD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结构脂肪乳能减轻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免疫抑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6.
目的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调控活性的小分子门控嵌合抗原受体T(smgCAR-T)细胞系统并在体外验证其抗肿瘤和可调节活性。方法采用基因全长合成和磷酸钙转染法构建smgCAR-T及其阳性(CAR+-T)和阴性(CAR--T)对照细胞。同时构建表达VEGFR2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MCA38VEGFR2+)。验证并筛选构建成功的细胞后再体外验证CAR-T细胞靶向结合能力。在不同的效靶比下检测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γ的浓度来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分泌功能,用乳酸脱氢酶浓度评估CAR-T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证实CAR-T细胞和靶细胞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CAR+-T细胞+MCA38VEGFR2+组具有最强的靶细胞杀伤能力。在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组中,随着C16-(S)-3-甲基吲哚雷帕霉素(Rapalog)滴度升高靶细胞杀伤率逐渐升高;当Rapalog为40 nmol/L时杀伤率达到最大值,为(66.25±13.20)%。分别向smgCAR-T细胞+MCA38VEGFR2+细胞组(A和B组)加入40 nmol/L的Rapalog后,在24 h时可观察到两组杀伤率出现同步升高[(44.25±6.24)%比(49.25±5.56)%,t=1.19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置换培养基后,再次添加了Rapalog的A组中观察到靶细胞杀伤率升高明显;而未再次添加Rapalog的B组中靶细胞杀伤率升高缓慢;此时,A和B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00±3.16)%比(56.50±6.61)%,t=8.873,P<0.01]。结论构建的smgCAR-T细胞在体外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其活性受小分子化合物Rapalog的可逆调控。  相似文献   
27.
复发性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仕伦  王竹平 《腹部外科》2000,13(5):269-270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发病率较高 ,在国内居 9种恶性肿瘤的第 5、6位 ,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第 1或第 2位。近年来 ,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以结肠癌明显。大肠癌的治疗原则 ,仍是以根治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然而 ,大肠癌的预后仍不乐观 ,根治性切除术后 5年生存率约 50 %~ 60 %。术后复发和转移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 ,对复发性大肠癌的治疗 ,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重视的问题。一、大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因大肠癌术后复发可分为局部复发和腹膜播散 ,以局部复发为常见。复发率由于…  相似文献   
28.
胃切除术后近期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0例胃术后近期大出血的病例,分析出血原因。认为胃术后近期大出血应作急诊胃镜、血管造影及凝血机制等方面检查,除外凝血机制障碍等原因,应急诊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49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按胃镜、病理检查结果和手术方式分组,采用Kap-lan-M e 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累积生存率比较。结果49例残胃癌病人中,早期残胃癌9例(18.4%),进展期残胃癌40例(81.6%),两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9%,47.5%,早期残胃癌的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进展期(P<0.01)。根治性切除36例,姑息性切除11例,根治手术组,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月和12月,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定期胃镜复查和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是提高残胃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例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诊治经过。结果 5例病人3例经过穿刺确诊及时行广泛切开引流获痊愈,2例未能及时明确诊断,未行广泛切开引流而死亡。结论 局部穿刺检查对确立诊断有重要帮助,早期行广泛切开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