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比较短时受精与传统受精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了解体外受精中采取短时受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接受常规超促排卵治疗获得卵母细胞,根据患者接受体外受精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加精5 h,共30个周期;对照组30例,加精16~18 h,共30个周期.分别比较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总卵裂率、正常卵裂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比较玻璃化冷冻与慢速冷冻微量精子对精子活力和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取70份正常精液标本上游处理后,每份标本分别进行慢速冷冻和玻璃化冷冻。观察冷冻前及2组冷冻组复苏后精子活动率和DNA碎片指数(DFI),比较两种方法的冷冻效果。结果冷冻前精子活动率和DNA碎片指数分别为(93.24±2.26)%和(6.70±5.78)%;玻璃化冷冻复苏后精子活动率及DFI分别为(63.07±6.69)%和(9.26±7.00)%;慢速冷冻复苏后精子活动率及DFI分别为(63.99±5.88)%和(9.58±6.89)%。两种方法复苏后精子活动率均较冷冻前显著性降低(P<0.05),两种方法复苏后精子DFI均较冷冻前显著性升高(P<0.05),两种冷冻方法复苏后精子活动率和精子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和慢速冷冻均导致精子活动率下降及DNA损伤,但两种冷冻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冻融兔卵母细胞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激活方法,卵母细胞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共收集兔卵母细胞470枚,玻璃化冷冻,解冻行ICSI后培养半小时,分为3组激活:组1(n=46):钙离子激活;组2(n=40):氯化锶(SrCl_2)激活;组3(n=33):无水酒精激活;再同样方法解冻一部分卵母细胞,ICSI后培养1 h,分为2组激活:组4(n=30):钙离子激活;组5(n=26):氯化锶激活;对照组(n=39):ICSI后直接培养,不激活。各组得到的囊胚玻璃化冷冻,受体兔HCG准备后,胚胎解冻后移植。结果卵母细胞解冻行ICSI后,组5的卵母细胞受精率、分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最高,分别为53.8%,26.9%和7.7%,所获囊胚的母兔可能怀孕。结论冷冻卵母细胞解冻行ICSI后,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使用合适的激活方法可能会提高卵母细胞的受精以及早期胚胎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究褪黑素(MT)应用于胚胎体外培养能否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进行辅助生殖治疗的DOR患者共1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根据是否在胚胎培养液中添加MT(MT浓度为10-9 mol/L),将患者分成褪黑素组(n=56)和对照组(n=72...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非男性不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助孕治疗的患者,选择其中首次体外受精(IVF)中卵子完全不受精,行早期补救ICSI的患者,共197例,为A组;因第1周期行IVF或补救ICSI未妊娠、第2周期行直接IC-SI的患者,共201例,为B组;以同期因单纯男性不育因素行直接ICSI的患者,共408例,为对照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累计妊娠率等情况.结果 A、B、C 3组在正常受精率(80.33%、80.49%、80.59%)、卵裂率(96.09%、96.57%、96.0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44.86%、45.09%)、累计妊娠率(69.54%、69.65%)低于C组(57.30%,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以降低受精失败的发生,并与重复周期行ICSI有相似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种植前遗传学诊断/筛查(PGD/PGS)治疗周期的资料,旨在总结PGD/PGS治疗过程中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行PGD/ PGS助孕的283对夫妇的309个治疗周期信息,分析病因构成、治疗过程、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283对夫妇中,因染色体异常行PGD治疗的比例最高,共223例,占 78. 8%;比较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和二代测序技术(NGS)这3种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array-CGH组的胚胎活检成功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FISH组的正常胚胎率高于array-CGH和NGS组,但胚胎种植率低于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组临床妊娠率低于N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病因行PGD/PGS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PGD/PGS技术出生子代无出生缺陷,且FISH与array-CGH诊断方法比较,新生儿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GD/PGS技术是治疗遗传病高危患者生育问题的有效措施;FISH、array-CGH和 NGS这3种诊断法均是有效的胚胎诊断方法,但array-CGH法和NGS法的诊断效率较FISH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部分影响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因素分析,预测IVM技术治疗PCOS的成功率.方法 32个PCOS患者35个周期,月经第3天测性激素,设计促排卵方案,采用IVM技术治疗.结果 35个周期共获未成熟卵母细胞368个,每个患者平均10(1~31)个,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移植后妊娠率分别是75%、68%、80%、23%,早卵泡期FSH水平与未成熟卵数的获得数显著相关,早卵泡期E2≥200 pmol/l可能预示高妊娠率.结论早卵泡期FSH和E2水平能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孕酮(P)水平与胚胎发育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分析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395名患者,共429个周期,根据COH中hCG注射日血清P水平分为,P 0~2.86(A)、>2.86~6.36(B),>6.36~9.54(C)及>9.54(D)4组,计算比较各组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结果各组间的年龄、移植胚胎数及受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的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显著升高(P<0.05),D组的卵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hCG注射日血清P水平明显升高可影响IVF-ET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并引起妊娠率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首次体外受精( IVF) -胚胎移植( ET)/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 )失败行再次 IVF/ICSI-ET时获卵数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在12个月内行2次IVF/ICSI-ET周期的患者,根据基础窦卵泡数(bAFC)将患者分为 A组(bAFC≥9)和 B组(bAFC<9),分析每组前后两周期间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方案、获卵数、进入减数分裂中期II( MII期)卵子数、正常受精率、优胚率、累积妊娠率的变化,探讨影响前后周期获卵数发生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 A 组第二个 IVF 周期(cycle2)获卵数、MII期卵子数、受精率、优胚率、累积妊娠率明显高于第一个IVF周期( cycle1 ) ,前后周期中临床方案无大的变化,均以长方案为主,但 cycle2 每日的促性腺激素( Gn)使用剂量高于 cycle1 ( P <0. 05 ). B 组中相对于 cy-cle1,cycle2获卵数、MII期卵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优胚率及累积妊娠率均提高,并且cycle2 中短方案明显多于cy-cle1(P<0. 05). 其中B组中有14例患者在cycle1中为长方案,在cycle2中转变为短方案,后者的获卵数以及MII期卵子数均高于前者( P<0. 05 ). 结论 对于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结合患者cycle1中获卵数以及Gn使用剂量,在控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情况下,cycle2中可通过适当的提高每日Gn使用剂量来提高获卵数及MII期卵子数. 相对于长方案,短方案可能更适合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0.
陈蓓丽  王凯娟  丁方方  丁丁  邹慧娟  纪冬梅  章志国 《安徽医学》2020,41(11):1290-1293,1294
目的 观察在囊胚复苏周期中,RapidWarm Blast玻璃化解冻液对囊胚的复苏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囊胚复苏移植的65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囊胚解冻液不同分A组357例及B组298例。A组采用传统Vitrification Media解冻液进行囊胚复苏,B组采用新型RapidWarm Blast解冻液复苏。比较两组囊胚复苏后整体存活率,解冻2 h后囊胚重扩张率、孵化率,囊胚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同时比较两种解冻液对囊胚不同发育阶段(第5天囊胚、第6天囊胚)的重扩张率、孵化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囊胚复苏后的存活率、重扩张率、孵化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囊胚种植率(55.45%)高于A组(4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发育第5天的囊胚复苏2 h后重扩张率及孵化率均高于发育第6天的囊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发育第5天的囊胚复苏2 h后重扩张率及孵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育第6天的囊胚复苏2 h后扩张率及孵化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RapidWarm Blast解冻液用于囊胚玻璃化复苏,可获得与传统的Vitrification Media相似的临床结局,但新型解冻液对发育第6天囊胚的复苏效果更好,胚胎种植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