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BACKGROUND: Chinese medicine Tangbikang can improv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in diabetic rats, and ha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 is a key target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angbikang on the 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and its receptor protein and mRNA in the sciatic nerve of diabetic rat model.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diabetes mellitus rat models were induced by feeding high fat forage and injection with streptozotocin. After model establishment, rats were given Tangbikang 4.18, 8.35, 16.7 mg/kg per day. This study set positive control methycobal, model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was performed for 16 week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similar in the methycobal group, but decreased in the high-dose Tangbikang group (P < 0.01).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revealed that body mass,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 and its receptor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s were increased in the methycobal and high-dose Tangbikang groups (P < 0.05 or P < 0.01).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angbikang can prevent and treat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by promoting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 and its receptor.    相似文献   
92.
背景:清华大学材料系制备的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均符合人体内环境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利用纳米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在骨坏死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骨复合体.取46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治疗;单纯纳米骨植入组植入纳米骨;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植入复合了干细胞的纳米骨.对植入后4,8,12周的股骨头行影像学观察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X射线检查:植入后12周,假手术组兔股骨头有塌陷;单纯纳米骨植入组充填区与周围组织区别不明显,周边有新生骨小梁;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组充填区近似周围组织,充填区分布有骨小梁.组织学观察:4周时,假手术组股骨头坏死区无明显变化,其他两组植入物降解和新骨替代;8周时,假手术组股骨头负重区软骨面部分缺损,其他两组坏死区初步修复,可见成骨和材料降解;12周时,假手术组坏死区仍未修复,部分股骨头有塌陷,其他两组坏死区修复,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组骨小梁结构形成.结果表明,单纯纳米骨植入组和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组在股骨头坏死成骨方面效果优于假手术组,纳米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组成骨更佳.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整体观念探讨中药复方伸膝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BATMAN-TCM数据库,对伸膝汤所含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预测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CTD数据库检索KOA相关基因,利用韦恩图筛选伸膝汤中活性成分治疗KO...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估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脑瘫的有效性及长期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有关FES治疗脑瘫儿童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3月26日.至少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弥可保组、糖痹康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共给药16周,给药结束后,观察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16周后,糖尿病大鼠体质量、血糖、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4、8、12、16周时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减慢(P0.01);与模型组比较,弥可保组在4、8、12、16周可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P0.05),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在各周均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P0.05);与弥可保组比较,糖痹康高剂量组在16周时有更加明显的改善效果(P0.05)。结论:糖痹康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这可能是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防治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穆晓红 《四川中医》2007,25(8):90-91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尿激酶、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辨证服用中药汤剂,外用消肿止痛散。结果:临床治愈率达65.5%,总有效率为97.3%;彩色超声多普勒动态观察,股静脉再通率达91.4%,静脉再通率达99.7%,小腿静脉丛再通率达62.3%,血液粘度降低。结论:以溶栓、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可促使静脉复通,血液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98.
高峰  穆晓红 《四川中医》2007,25(10):76-76
目的:总结胃切除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对16例胃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地从胃管少量多次灌入中药汤剂。结果:胃功能全部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一般为3~8天,平均5.5天。结论:根据中医理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经胃管少量多次注入,促使胃肠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在临床上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是目前极具潜力的种子细胞及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CD166、HLA-DR表达,并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鉴定。 结果与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CD44、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  相似文献   
100.
背景:钛合金人工颈椎间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钛合金存在生物活性差、与骨结合强度低、在生理环境下易造成金属离子释放等问题。 目的:观察国产人工颈椎间盘钛合金终板不同涂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第3代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含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粉复合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钛合金板及裸钛合金板的24孔板内,培养的第24,48小时后分别终止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接种24 h后加成骨诱导剂进行诱导,并于第3,5,7天各收集细胞裂解后离心的上清,检测碱性磷酸酶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48 h后,羟基磷灰石组和钛粉复合羟基磷灰石组表面的细胞呈多角形,并伸出细长伪足伸入到材料的微孔内,与材料表面紧密黏附;而裸钛合金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较差且黏附率低。随时间延长,各组碱性磷酸酶表达均增加,羟基磷灰石组和钛粉复合羟基磷灰石组各时间点的碱性磷酸酶表达均较裸钛合金组明显增高(P < 0.05)。表明羟基磷灰石、钛粉复合羟基磷灰石涂层可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和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