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目的 回顾性总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髋内收畸形的效果,针对内收肌群痉挛的不同情况选择切断不同的神经节段,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对596例伴髋内收畸形的脑瘫患者施行了SPR术或SPR+内收肌部分切断术.其中男364例,女232例,年龄3 ~ 24岁,平均9.8岁.根据术前内收肌痉挛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第1组:整个内收肌群痉挛,第2组:以长收肌痉挛为主,对第1组行腰段SPR治疗,神经节段分别选择L3、5及S1后根和L4、5及S1后根.对第2组分别行一期SPR+矫形术和分期治疗,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观察评估,术后6个月和1年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调查.结果 第1组术后肌张力缓解率为97.7%,髋内收畸形改善率为86.6%,第2组术后肌张力缓解率为97.6%,髋内收及步态改善率为85.3%.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长期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改善肢体功能.神经节段选择L3、5及S1后根或L4、5及S1后根在改善髋内收方面无明显差异,SPR与矫形分期手术的效果要优于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背景:紧张性头痛指双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规治疗是药物对症疗法,但疗效不一,特别是慢性患者,长期服药引起副作用。 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对紧张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微循环障碍改善机制。 设计:病例一对照观察。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对象:于2001-12/2002—06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紧张性头痛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8-28岁,平均23.4岁;病程1-6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lO例。 方法:应用口腔负压仪,将负压施加器放入口腔的最适位置,调节负压维持在(0.05&;#177;0.01)MPa。治疗时间10min/次(首次应用治疗5min),1次/d,时间固定,5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同样口含负压施加器10min/次,但不给负压。①疗效判断标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进行疼痛量化评估,显效:视觉模拟评分下降〉70%,有效:下降30%~70%,无效:下降〈30%。②甲襞微循环观察与评价:应用XTL-Ⅱ型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放大260倍,常规检查左手无名指甲襞第一排管袢,记录微血管形态、微血流状态和袢周状态,按田牛等加权积分法对微循环障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3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 结果:纳入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效果:目测类比评分下降〉70%治疗组7例(70%).对照组0例;目测类比评分下降30%~70%治疗组2例(20%),对照组1例(10%);目测类比评分下降〈30%治疗组1例(10%),对照组9例(90%)。②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观察表明.负压使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4.18&;#177;0、68降低至1.97&;#177;0.41(P〈0.01)。 结论:口腔负压对紧张性头痛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及调整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ypoxis Hemerocallidea(AP)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①40只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30只高脂喂养1月,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AP组,分组灌胃5周。取骨骼肌组织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情况;②使用100 mmol·L-1葡萄糖诱导建立C2C12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设为模型组;另加AP含药血清设置处理组;对照组为正常细胞。检测各组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增殖情况,检测SOD、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各组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AP能上调DM大鼠骨骼肌组织p-AMPKα蛋白量(P<0.01),增加骨骼肌AS160的磷酸化水平(P<0.01),上调GLUT4表达(P<0.01);②与正常组比较,高糖造成了C2C12骨骼肌细胞活性下降,葡萄糖消耗量减低(P<0.05),SOD降低(P<0.01),MDA增加(P<0.01),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1)。干预48 h后,AP含药血清组C2C12骨骼肌细胞SOD均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5),提高了AMPKα、AS160的磷酸化水平(P<0.01),增加GLUT4蛋白表达(P<0.01)。结论:诱导AMPKα、AS160磷酸化促进GLUT4表达可能是AP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脑缺血的动物模型。针刺组造模7 d后,在大鼠保持清醒的状况下,固定于自制鼠架上,予以百会穴平刺2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留针20 min;水沟穴点刺1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不留针;每日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其余两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海马脑细胞凋亡百分率、椎体细胞数、血管内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血管密度、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un N-ternuial kinase,p-JNK)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1/2)蛋白表达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数较低;与治疗后7 d比较,治疗后14 d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高,锥体细胞存活数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低,锥体细胞存活数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p-JNK、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p-JNK蛋白表达较低,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结论:针刺能够上调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水平,下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提高促进组织脑血管形成,调节p-JNK以及p-ERK1/2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脑损害程度,显著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结合泄泻、便秘、崩漏、月经过少、内伤发热、遗精等临床医案,就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情况进行概述,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糖痹康对高糖环境下大鼠雪旺细胞NGF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在高糖环境下建立大鼠SCs模型,以弥可保药物组作为对照,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糖痹康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NGF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SCs中NGF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雪旺细胞上清NGF的表达。结果:大鼠雪旺细胞在高糖的环境下培养,其增殖的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同时雪旺细胞NGF的合成显著减少,与糖痹康含药血清培养后的细胞对比,经糖痹康组培养的雪旺细胞,其细胞NGF的表达、合成水平和增殖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中药糖痹康对高糖条件下大鼠雪旺细胞的增殖能力、NGF mRNA表达和NGF合成的抑制性变化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携川芎嗪导电水凝胶(简称“TGTP”)修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潜在机制。方法 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SCI组(B组)、SCI+导电水凝胶组(C组)和SCI+TGTP组(D组)。A组仅切除椎板,其余组构建切除2 mm长脊髓的全横断模型。通过BBB评分法和改良Rivlin-Tator斜板实验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28 d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7、28 d动物取材,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新生血管,采用Western blot评估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Tie-2蛋白表达;术后28 d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评估促血管新生相关蛋白PDGF-B、PDGF受体β(PDGF receptor β,PDGFR-β)、VEGF-A、VEGF受体2(VEGF receptor 2,VEGFR-2)的表达情况。术后28 d,采用Masson染色评估损伤区域瘢痕增生,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LFB染色检测髓鞘分布和再生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组织工程修复大块组织缺损需要高浓度、大量的细胞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种子细胞的主要来源,但存在数量上的局限性及长期传代后细胞功能老化的问题.目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8-09/2009-02在东直门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胎盘由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妇产科提供,骨髓来源于健康成人献髓者.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胎盘中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骨髓肝素抗凝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入骨髓基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第5代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Von Kossa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分化能力.结果:镜下两种细胞均为贴壁生长,形态为均一成纤维细胞样,传5代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体外培养10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但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倍数较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平均高出两三个数量级.两种细胞具有均一的细胞衷型,均表达CD29,CD44,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两种细胞都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但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更强.结论: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且前者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联合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者80例,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在术后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2个月。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肌力、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能力(ADL)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后患者C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下肢肌力、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可明显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运动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穆晓红  张双明 《光明中医》2009,24(4):745-746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形成中白芍总甙对肝窦内皮细胞血管化的逆转作用及血清,INF-α的表达.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法分别检测肝硬化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结果示,治疗组在术后3周无明显肝窦细胞血管化,对照组在术后第三周明显出现肝窦细胞血管化;血清TNF-α明显降低,并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在术后第2周和第3周均明显升高,且第3周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白芍总甙能延缓肝纤维化形成,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并可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