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2篇 |
免费 | 326篇 |
国内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307篇 |
口腔科学 | 77篇 |
临床医学 | 591篇 |
内科学 | 318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207篇 |
特种医学 | 24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03篇 |
综合类 | 1260篇 |
预防医学 | 628篇 |
眼科学 | 23篇 |
药学 | 435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475篇 |
肿瘤学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34篇 |
2010年 | 210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262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218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目的 克隆表达ZS株弓形虫表膜抗原P2 2编码基因的巨噬细胞株。方法 扩增P2 2编码基因ORF的全长 5 6 1bp片段 ,经PstI、XbaI双酶切后 ,定向克隆于质粒 pBudCE 4 .1,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BudCE 4 .1/P2 2 ,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小鼠巨噬细胞RAW2 6 4 .7,以RT PCR方法鉴定目的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获取pBudCE 4 .1/P2 2转染的巨噬细胞阳性克隆 ,并证实P2 2 mRNA在阳性克隆细胞中的表达 ,为P2 2蛋白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以后制定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各省辖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5年来,江苏省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10.59/10万增长到2008年的28.76/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42%;报告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8.68%;在上报的梅毒病例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69.75%,各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逐年增加,各年度梅毒病例分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 < 0.000 1)?男女性别比为1.11∶1,各年度梅毒病例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1.55%;全省报告梅毒病例数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结论:江苏省梅毒发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应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规范梅毒诊治,从而控制梅毒的快速流行? 相似文献
104.
正动静脉瘘是动脉与静脉直接沟通的一类血管疾病,动静脉之间无毛细血管连接,也无畸形血管团,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直接相通。发生于颅内与椎管内的动静脉瘘又可称脑与脊髓动静脉瘘。有些瘘较常见,有些瘘少见,有些瘘罕见。其发生原因多为先天性脑、脊髓血管发育异常,也有外伤性、医源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HU-308与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己内酯(nHA/PCL)电纺丝膜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静电纺丝膜制成圆形薄膜置于细胞培养板底部,使用含不同浓度HU-308(0、10-10、10-9、10-8、10-7、10-6 mol/L)的培养液培养MC3T3-E1细胞;培养1、4、7 d,进行CCK-8检测增殖检测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检测;Real Time-PCR检测培养7 d时细胞成骨相关基因OPG mRNA表达,观察培养24 h细胞骨架的形态。结果 培育1、4、7 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0.05;随着培育时间的延长,同一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强,P<0.05。随着培育时间的延长,同一实验组MC3T3-E1细胞中的ALP活性增加,P<0.05。在相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HU-308(10-10 mol/L、10-9 mol/L)促进OPG mRNA的表达,P<0.05 ;高浓度HU-308对OPG mRNA的表达起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成骨细胞随药物浓度的加大,细胞铺展面积有增大趋势且细胞骨架结构更加清晰,尤以10-6 mol/L浓度组成骨细胞伸展范围最广。结论 HU-308和nHA/PCL电纺丝膜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06.
张顺起马任王贺殷涛刘志朋 《医疗卫生装备》2018,(1):52-57
目的:对M序列编码激励提高磁声信号信噪比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解决目前磁声成像单脉冲激励方法信噪比低、磁声成像质量受到限制以及叠加平均改善磁声信号信噪比方法限制成像速率的问题。方法:通过仿真计算和磁声信号的实验测量,对不同码长下M序列编码的磁声信号的信噪比、峰值旁瓣水平、采集处理时间进行研究,并采用单层石墨纸模型进行信号检测实验。结果:对于单层石墨纸实验模型,在未进行波形叠加平均条件下,相比于单脉冲激励方式,7、31和127 bit M序列编码处理方法可提高磁声信号信噪比19.4、29.6和40.4 d B;3种码长的M序列编码激励磁声信号平均距离旁瓣水平分别为14.1、10.0和7.6 d B,峰值距离旁瓣水平分别为26.3、24.3和21.3 d B;将信噪比提升40 d B,采用127 bit M序列编码激励,相比于单脉冲激励结合波形平均处理方法,其采集处理时间由53.1 s缩短为0.520 s。结论:M序列编码激励的磁声成像信号处理方法对于提高磁声信号信噪比、改善成像质量、提高整体成像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09.
适用于脑部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单源驱动电流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寻求一种更适合于脑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的单源驱动模式. 方法: 针对脑部电阻率分布的特点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情况,在一个由7300多个电阻构成的脑部电阻率分布等效电路模型上,对比了邻近、交叉、对向和新提出的准对向这四种驱动模式在动态范围、独立测量数、边界电压变化量和抗噪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除动态范围外,准对向驱动模式均为最优,对向和交叉驱动模式次之,邻近模式最差.结论: 准对向驱动模式最适合于脑部EIT使用. 相似文献
110.
背景:有研究发现,松油烯4醇对于种植体周围炎相关致病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当应用于钛种植体表面时能有效减少表面生物膜形成,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但是有关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不多。目的:分析松油烯4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效果,以及其对MC3T3-E1细胞生长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松油烯4醇以不同体积分数溶于二甲基亚砜中,检测松油烯4醇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并采用抑菌圈实验检测1/2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松油烯4醇的抗菌效果。以不同浓度(0%,0.3%,0.2%,0.1%,均为体积分数)松油烯4醇的培养基或钙化诱导液处理MC3T3-E1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骨架,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细胞分化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RT-PCR检测Runx2、骨钙素m 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松油烯4醇溶液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最低杀菌浓度为0.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3%、最低杀菌浓度为0.125%;随着浓度的增加,松油烯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