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值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在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标准随机抽取脾胃实热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蛔虫上扰型4组,每组8人,共32人,检测4种证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4种证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①与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组CD3、CD8降低,CD4+/CD8+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实热组外周血CD3、CD8降低,CD4+/CD8+值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D4明显降低,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气滞组,蛔虫上扰组值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脾胃实热组比较,脾胃湿热组CD3、CD4、CD8及CD4+/CD8+值的升高变化有显著(P<0.05);肝郁气滞组与蛔虫上扰组的CD4+、CD4+/CD8+较之差异显著(P<0.05),CD3、CD8值的变化极显著(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有关,CD3、CD8、CD4+/CD8+可作为AP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软肝方合麝黄膏敷脐及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频率为两周1次,疗程为1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黄膏外敷脐部,1贴/次,1次/d,疗程为1个月,同时加服软肝中药颗粒,1包/次,2次/d,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腹水消退、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内毒素、NO(一氧化氮)和ET(内皮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腹水消退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7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和1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ALT(丙氨酸转氨酶)、TB il(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ALT、TB il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在PT(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善上,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均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和NO、ET含量(P〈0.05或P〈0.01);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对照组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而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NO、ET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软肝方配合麝黄膏敷脐及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能有效地消退腹水,减轻内毒素血症和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防止腹水的短期复发。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Vojta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康复治疗学专业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校2013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康复1班(49人)作为传统教学组,康复2班(49人)作为SP教学组;SP教学组应用培训过的SP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提问、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采用SP教学的学生在技能考试及问卷调查得分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中SP教学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应用SP教学,在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操作技能、沟通水平方面优于传统教学,可推广至康复治疗学其他临床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培训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成立培训小组,通过专家访谈、文献分析及小组讨论构建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组建讲师团队,对975名护士进行理论授课和工作坊相结合的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和满意度调查。 结果 897名护士完成考评,培训后学员理论综合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升(P<0.05)。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评分均在4分以上。 结论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培训可提高护士创伤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创伤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针法联合火针放血辅治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羟苯磺酸钙及迈之灵片治疗,观察组加用青龙摆尾针法及火针放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与血沉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VC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龙摆尾针法联合火针放血辅治下肢静脉曲张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8.
<正>下肢静脉曲张(VVLE)是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静脉血流障碍,静脉压增加,引起以扩张病变为特征的周围血管疾病,本病好发于老年人,表现为下肢酸胀、浅静脉迂曲扩张、皮肤色素沉着、水肿、溃疡等;病情加重期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对VVLE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HLGSV)是常用手术方法,但是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中西医汇通疗法在VVLE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1]。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汤治疗VVLE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