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通过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观察在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情况下,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的引导成骨作用,并探讨其用于萎缩牙槽嵴重建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显微镜用测微尺测量新骨从骨表面长入材料内的高度,并和羟基磷灰石(HA)陶瓷对比。结果:经过两组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组新骨生长高度相差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引导成骨能力优于羟基磷灰石(HA)陶瓷  相似文献   
102.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涎腺恶性肌上皮瘤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治疗方法等。随访时间3个月-24年。结果 15例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4-72岁(平均50岁)。6例肿物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主要发生于腮腺及腭部小涎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快速生长或生长突然加速的包块,溃疡,骨质破坏和神经侵犯。所有肿瘤均在肿物外无瘤区扩大切除,部分病例实施了舌骨上清扫术或全颈淋巴清扫术。15例中8例系复发病例,3例经病理证实有颌下或颈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组织学检查发现,绝大多数肿物侵入周围涎腺组织或邻近脂肪,肌肉,骨组织,侵入程度不一。肿瘤细胞形态呈多样化,有透明型,梭形,上皮样型,浆细胞样型或混合型。本组以透明细胞为主,占9例。结论 恶性肌上皮瘤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低但局部复发率很高。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引起局部软组织及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3.
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痂钙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下颌骨牵张成骨中新生骨痂钙化的作用。方法:对20只新西兰白兔实施牵张速率为1mm/d的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从牵张结束时开始,每只兔的一侧下颌骨新生骨区接受人NGFβ溶液注射(40μg/次,2次),另一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固定期第14和28d,新生骨痂经X线侧位片和外径测量后,进行骨沉积速度和钙化面积比定量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NGF处理侧与对照侧之间上述2个钙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侧比较,NGF处理侧的钙化面积比和固定期第1~11d内的骨沉积速度均显著提高(P<0.05),骨痂钙化得到了促进。结论:局部注射人NGFβ溶液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新生骨痂的钙化,为临床上解决固定期过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对比传统的和改良的颈阔肌肌皮瓣手术方法,探讨两种方法的颈阔肌肌皮瓣在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中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对18例经过改良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的口腔内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术中术后分析,对该皮瓣的适应症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和传统的手术方法对比。结果:18例病例中痊愈且无并发症者15例,皮瓣尖端坏死1例,口内皮瓣区伤口裂开1例,术后6个月局部肿瘤复发1例。结论:和传统的方法相比较,改良的颈阔肌肌皮瓣增加了供区皮瓣的面积,术后颈部形态好,能够更大范围地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索临床上修复鼻翼缺损较理想的方法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1例鼻翼缺损患者的治疗过程,总结用局部带蒂的鼻唇沟瓣修复鼻翼缺损的设计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鼻唇沟瓣取材方便,供区不留畸形且皮瓣颜色和受区相适应,有10名患者对术后效果较满意,只有1例患者经过二期手术后也达到了治疗目的。结论:局部带蒂的鼻唇沟瓣用于修复鼻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