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在下颌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如何应用重建接骨板进行较准确的拓形即保持或恢复原有的外形和咬合关系。方法便于临床操作和易于描述,将下颌骨缺损分为Ⅳ类。Ⅰ类:颏部及部分下颌骨体部缺损;Ⅱ类:一侧下颌骨体部及少部分升支部缺损;Ⅲ类:一侧下颌骨体部和全部同侧升支,包括仅留髁状突的截骨;Ⅳ类:保留双侧升支的下颌骨截骨。不同类型缺损的植骨以及固定方法有所不同,此过程对咬合关系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结果38例患者术后,34例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2例仍需进行颌间牵引,1例植骨时造成升支过长,1例患者因感染在术后3周摘除植骨块和重建板。结论下颌骨重建包括两个方面,即咬合关系和外形,咬合关系的恢复充分体现了功能重建的内涵。重建接骨板的合理应用可以较好的拓出原有的咬合关系和外形。 相似文献
102.
三维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与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生物相容性及显微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定量及显微观察三维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在构建组织工程骨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2-07/2005-07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将兔的骨髓基质细胞,按一定量分置在培养板的各孔内,将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置入孔内共培养,采用MTT法和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骨髓基质细胞活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在β-磷酸三钙支架表面的微观形态。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接种前的细胞形态基本均匀一致。②接种后6d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材料表面可见较多细胞和细胞合成的丝状细胞外基质。③细胞接种后6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基本长满材料的表面,同时在孔隙中,也有大量细胞长入。④β-磷酸三钙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培养第5天,β-磷酸三钙组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47±0.02,0.52±0.02,t=2.281,P<0.05)。⑤β-磷酸三钙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比较:在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培养5,7,9d,β-磷酸三钙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5.18±0.31,6.05±0.54;12.35±0.62,14.17±0.70;15.68±0.87,17.13±1.14,t=3.302,6.025,6.019,P<0.05)。结论:三维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陶瓷兔颅骨骨膜下埋植引导成骨定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通过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观察在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情况下,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的引导成骨作用,并探讨其用于萎缩牙槽嵴重建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显微镜用测微尺测量新骨从骨表面长入材料内的高度,并和羟基磷灰石(HA)陶瓷对比。结果:经过两组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组新骨生长高度相差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引导成骨能力优于羟基磷灰石(HA)陶瓷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并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应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舌、颊、口底、咽侧壁及软腭缺损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40岁~74岁.平均59岁.颊黏膜癌4例,舌癌7例,牙龈癌5例,颊部及咽侧壁及软腭癌2例,下颌骨中心性癌1例,舌下腺癌1例.均行病变扩大切除及颌颈联合根治术,缺损范围4.5 cm×5.5 cm~7.0 cm×6.0 cm,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范围9.5 cm×4.5 cm~12.0 cm×6.0 cm.结果:术后20例皮瓣均成活,外形无异常,张口不受限.随访9个月~36个月,无舌运动受限等并发症,肿瘤无复发,患者对术后形态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解剖恒定,血运丰富,手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通过植入纯钛金属片为间置物,观察是否能减少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术后的复发。方法 作者在1995-2000年的5年中对46例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患者在进行关节重建手术同时均以纯钛金属片做为间置物植入,并在手术后1年随访,测量并记录张口度。结果 46例患者中只有2例复发,术后复发为4%,复发率较低。结论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颞颌关节真性强直重建术后复发,操作简便而且技术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