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超声粉碎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AccuRus玻切系统超声粉碎处理外伤的核晶状体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2001年4月在我院行超声粉碎治疗外伤性脱位于玻璃体硬核晶状体15例15眼。包括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术后应用AccuRus玻切系统超声粉碎功能,选择比例式或瞬间式状态,以超声粉碎头负压吸住晶状体,在玻璃体腔内粉碎吸出晶状体。结果:14例14眼晶状体被超声粉碎完全吸出。1例V级硬核超声粉碎未能吸出,以全氟化碳液使核浮起,自角膜缘切口取出,无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结论:应用AccuRus玻切系统的超声粉碎功能,处理处伤性脱位于玻璃体的硬核晶状体,无需全氟化碳液体,无需角膜缘切口、简单、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22.
23.
背景:基因工程是目前软骨修复的主要方法,脂肪间质干细胞以其来源丰富、取材容易、免疫相容性良好、体外培养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分化表型、有较强的向软骨细胞转化的能力而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兔脂肪间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基因转染体外观察,于2006-03/2007-03在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只,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含有全长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cDNA片段的质粒pcDNA3.1-hIGF-1由吉林大学徐莘香教授惠赠。
方法:取兔颈后皮下脂肪,I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间质干细胞。取传至第2代细胞,以0.5×106/孔密度接种于6孔板,细胞融合至90%~95%时随机分为未转染组、转染空载体pcDNA3.1组、转染质粒pcDNA3.1-hIGF-1组,采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进行质粒pcDNA3.1-IGF-1转染,经G418筛选后培养4周。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情况,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转染pcDNA3.1-hIGF-1组的脂肪间质干细胞内有大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及蛋白表达,未转染组及转染空载体pcDNA3.1组无表达。细胞增殖曲线显示,转染质粒pcDNA3.1-hIGF-1组的脂肪间质干细胞增殖速度较其他2组细胞明显加快。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质粒pcDNA3.1-hIGF-1组的脂肪间质干细胞较其他2组细胞的S期比例显著增加(P < 0.05),G1期比例显著下降(P < 0.05)。
结论:质粒pcDNA3.1-IGF-1转染兔脂肪间质干细胞后,可以获得稳定表达,并能明显促进脂肪间质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 ,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 ,术中放出少许硅油调整至正常眼压。结果2 0眼视网膜复位 ,1眼 2月后视网膜脱离复发 ,行硅油取出、膜剥离再次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复位。 2 1例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 ,随访 3~ 2 4个月 ,视网膜复位好。结论 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中的部分病例具有一定价值 ,特别是对未合并广泛前部和 (或 )后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下方象限或周边部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一定需再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25.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are a familyof zinc binding,calcium-dependent endopeptidases thatfunction by degrading extracellular matrix(ECM)components.The functional effects of these enzymesare in part controlled byinteractions withtissue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 MPs)acting as naturalMMPinhibitors.Aprecise balance between MMPandTI MPactivities may be i mportant for the integrity ofECMcomponents[1].It shows that the expression andactivity of MMPs could be regulated by va…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型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5代人眼RPE细胞经0.00(对照组)、0.01、0.10、1.00及10.00 ng/ml TGF-β1处理24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TGF-β1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MMP-2和TIMP-1表达的影响。结果0.10、1.00及10.00 ng/ml TGF-β1处理组MMP-2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13±0.02)、(0.14±0.01)和(0.18±0.02),与对照组(0.09±0.0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TIMP-1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A)值,除了0.10 ng/ml TGF-β1作用组外,其它浓度TGF-β1作用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人RPE细胞中TGF-β1对上调MMP-2的表达起重要作用,这也是MMP-2/TIMP-1之间平衡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严重膝关节伸直挛缩行股四头肌肌腱延长微创手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9月行膝关节伸直挛缩手术22例,比较主观能动性强,积极配合早期锻炼,并严格执行CPM练习的患者与不能较好地配合锻炼,拒绝CPM练习的患者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积极配合治疗并行CPM练习的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重膝关节伸直挛缩微创手术后实施早期综合的康复护理,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究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愈合及凋亡相关Fas/Fas L通路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采用钢丝挂线留置30天造模的方法构建肛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27只肛瘘大鼠行“瘘管切除术”构建肛瘘术后创面模型。术后创面模型大鼠随后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为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模型组。剩余9只肛瘘大鼠则为假手术组。象皮生肌膏组采用象皮生肌膏纱条外敷、凡士林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模型组仅消毒冲洗,假手术组无特殊处理。观察药物干预后第3、5、7、10天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连续干预10天后,从各组取创面组织,采用HE染色法、TUNEL染色法、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数目、创面组织中Fas、Fas L、caspase-8、cyto-c的表达,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Fas、Fas L、cyto-c的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象皮生肌膏组及凡士林组在干预后7、10天时显著促进创面愈合(P<0.01),且象皮生肌膏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凡士林组(P<0.01)。药物干预10天后,与假手术组相比,象皮生肌膏组、凡士林组、...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探究象皮生肌膏对大鼠肛瘘切除术后创面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将36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每组各9只。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0号钢丝(Aciflex)制成人造肛瘘,随后进行肛瘘切除术,创面不缝合,保持开放,使之形成一个“急性、开放、渗血”的类似临床肛瘘术后创面,并予以相应药物肛周换药10 d,模型组予以灭菌注射用水换药。利用常规面积检测法比较模型组、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各组大鼠肛瘘术后创面的创面愈合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肛周组织病理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比较各组大鼠肛周肉芽组织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k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