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北京某社区高龄老年男性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营养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个社区的≥80岁男性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筛查出CKD患者,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评估其营养状况,并采用霍普金斯症状调查表(HSCL-10)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营养、心理与CKD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在接受调查的436例高龄男性中,筛查出CKD患者164例(37.6%).1期占16.5%(27例),2期占25.0%(41例),3期占45.1%(3a期50例,占30.5%,3b期24例,占14.6%),4期占8.5%(14例),5期占4.9%(8例).②在高龄CKD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占9.1%(15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占25.0%(41例),营养良好者占65.9%(108例);CKD1~5期患者伴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4.8%(4例)、26.8%(1 1例)、32.0%(16例)、33.3%(8例)、9/14、8/8,MNA-SF营养评分随CKD的进展呈逐渐下降趋势(r=0.458,P<0.01).③CKD患者的HSCL-10评分随CKD的进展呈逐步升高趋势(r=-0.337,P<0.01).结论高龄老年男性CKD的患病率较高,以CKD 3期尤其是3a期多见.随着CKD的进展,高龄患者的营养状况逐渐下降,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也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我们的前期研究证明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大鼠肾脏衰老的病理改变,本研究进一步探讨长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减轻老年大鼠肾脏衰老病理表现的机制.方法 正常2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分为3组(每组n=9):大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kg·d)灌胃;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mg/(kg·d)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3组均连续灌胃4个月后处死大鼠(24月龄),同时以3月龄大鼠(n=9)为对照.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MMPs/TIMPs)、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PPARs)三个亚型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内TIMP-1、MMP-9、TGF-β1、PPARs三个亚型的蛋白质表达.结果 老年大鼠(24月龄)较青年大鼠(3月龄)肾组织内MMP-9和TGF-β1的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和P< 0.01),TIMPs和PPARs无显著变化.服用阿托伐他汀后显著降低MMP-9和TGF-β1的表达,升高TIMP-1、PPARα、PPARβ和PPARγ(分别为P< 0.01,P< 0.01和P<0.05)的表达.结论 老年大鼠肾组织内MMPs/TIMPs显著失衡,TGF-β1显著高表达,老年大鼠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MMP-9表达和增高TIMP-1表达而纠正MMPs/TIMPs的失衡状态,同时显著减低TGF-β1的表达而起到明显改善老年大鼠肾脏衰老的作用.该作用是否通过阿托伐他汀对PPARs三个亚型的激活而产生,尚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3.
病历摘要 患者女,66岁,反复乏力、关节肌肉疼痛6年,水肿5年,加重3个月伴咳嗽、咯痰1个月于1999年1月11日入院.  相似文献   
74.
病历摘要 患者女,66岁,因反复乏力、关节肌肉疼痛6年,水肿5年,加重3个月伴咳嗽、咯痰1个月于1999年1月11日入院。 患者于1992年12月饮用牛奶后出现腹胀、腹泻、水样便,无腹痛及血便,双下肢小腿内侧点片状红斑疹,无痛痒,压之不退色,分批出现,并有乏力,低热(37.5℃)、四肢关节肌肉疼痛。停饮牛奶后消化道症状可消失,但其它症状无改善。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Hb)67 g/L,白细胞 7. 2 x109/L,血小板4. 1x 109/L;尿蛋白+++,红细胞1~3个/HP,尿蛋白定量1.…  相似文献   
75.
7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肾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又称为生长素介质(Somatomedins),是一类结构类似于胰岛素并具有胰岛素样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GFs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尤其是在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的病理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IGFs的一般特性根据IGFs的免疫及结构特征以及其受体的反应性,人血清中的IGFs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IGF-Ⅰ和IGF-Ⅱ。IGF-Ⅰ和IGF-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培养高纯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 取雄性6~8周龄SPF级S-D大鼠,采用改良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细胞整体融合度达70%~80%时传代.观察细胞形态、贴壁性能,在P2代时以流式细胞仪鉴定检测细胞表型. 结果 P1后镜下无圆形细胞,细胞形态逐渐趋于完全一致.细胞均表现典型之贴壁特性;首次达到80%融合度时间为9~11d,P1至P2为7~8d,P2至P3为5~6d.至P3时后,每只大鼠约可得MSCs 3~5×106个细胞.细胞表型CD29阳性率为99.6%,CD90阳性率为94.9%,CD44阳性率为68.1%; CD34阴性率为98.6%,CD45阴性率为99.9%. 结论 应用改良贴壁法较为简单、易行,不需要离心等操作,基本排除了非目标细胞的污染,降低对细胞的损害,生物学特性完整,获得纯度较高的MSCs.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对老年男性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老年男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最佳Hb区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住院的1623例老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水平将患者分成4个组:Hb≤110g/L组413例、110g/L<Hb≤120g/L组139例、120g/L<Hb≤130g/L组241例以及Hb>130g/L组830例。根据入院时基线肾功能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eGFR<60ml/(min·1.73m2)]357例和肾功能正常组[eGFR≥60ml/(min·1.73m2)]1266例。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Hb水平患者累计生存率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在5年随访期内,共有617例(38.0%)患者发生全因死亡,254例(15.7%)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b>130g/L组累计全因死亡率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最低,Hb≤110g/L组累计全因死亡率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组间两两比较log-rank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与Hb≤110g/L组比较,120g/L<Hb≤130g/L组(HR=0.43,95%CI 0.25~0.73;P=0.002)和Hb>130g/L组(HR=0.46,95%CI 0.24~0.87;P=0.017)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120g/L<Hb≤130g/L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显著降低(HR=0.31,95%CI 0.14~0.69;P=0.004)。结论 老年男性住院患者较高的Hb水平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当患有肾功能不全时,存在最佳Hb水平区间。Hb>120g/L和全因死亡低风险相关,120g/L<Hb≤130g/L和急性心肌梗死低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12月1 078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涉及药品217种,抗感染药引起的ADR为514例,占47.7%,其次为中成药和抗肿瘤药,分别为118、95例,占10.9%、8.8%;给药途径方面,以静脉注射致ADR为主,有831例,占77.1%;临床表现以全身或局部皮肤损害为最常见,有380例次,占33.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22例,占11.3%。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科学开展ADR监测工作外,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操作、合理用药,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0.
随着人类及社会的进步,现代战争逐渐趋向于高技术的局部战争,由于武器高强度杀伤力和长时间作用力,导致新伤类、新伤型增多,伤亡机制更为复杂,救治更为困难。因此,近年来的战争中,卫勤保障及战伤救治也成为各国部队关注的重点,并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不断发展与进步。现就近10年战争中战伤救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