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影响及其剂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正常人肝细胞的影响.[方法]浓度分别为250mg/L、500mg/L和1000mg/L的苦参碱体外培养肝细胞6d,观察对照组和苦参碱组的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MTT法和细胞蛋白量检测(BCA)观察细胞存活情况,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观察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500mg/L和100Omg/L组细胞在第6d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和大量细胞死亡;MTT检测值在500mg/L组第6d,1000mg/L组第4d和第6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蛋白量检测值在1000mg/L组第4d和第6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500mg/L组第2d和第6d及1000mg/L组第2、4、6d,LDH值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浓度在500mg/L~100Omg/L时,对人肝细胞有较明显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体外化疗能否诱导胃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方法  使用5-Fu(30 μg/mL)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进行4个疗程的体外化疗,残余细胞继续培养,得到能稳定传代的细胞SGC7901/Fu。比较SGC7901及SGC7901/Fu在细胞形态、EMT标记物、化疗耐药性、侵袭能力、肿瘤干细胞特性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与SGC7901比较,SGC7901/Fu呈间质细胞形态、上皮表型标记物表达下调、间质表型标记物表达上调。在SGC7901细胞及SGC7901/Fu细胞中,5-Fu的中效浓度(IC50)分别为(43.8±7.2)μg/mL及(64.6±5.5)μg/mL,穿过Transwell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数分别为(51.4±8.7)个及(93.2±9.5)个,克隆形成率分别为5.2%±1.0%及13.2%±2.2%,CD44+/CD24-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分别为4.13%±0.81%及7.97%± 0.50%,两者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化疗后残余的胃癌细胞发生EMT,同时细胞侵袭能力增强、化疗耐药性升高,并获得了肿瘤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94.
程向东 《中国肿瘤》2008,17(5):396-398
在我国由于进展期胃癌比例较高,手术切除率较低。通过术前治疗的方式,降低肿瘤分期、减少术后转移,逐渐受到关注。术前新辅助化疗已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显著疗效,但未能获得标准药物方案;术前放疗研究不多,且互相矛盾,尚缺乏有力证据;而术前放化疗通过众多小样本研究,显示出较高的局控率以及手术切除率,但仍缺少生存时间等远期指标支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共81个肝癌结节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进行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直径≤4cm和直径>4cm的肿瘤的完全毁损率分别为80.6%和24.0%(P<0.01);经过多次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毁损率分别为93.5%和42.0%(P<0.01).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直径≤4cm和直径>4cm的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9%和14.2%(P>0.05).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1.0%和71.4%,生存率与肿瘤大小和Child-Pugh分级有关(P<0.05).[结论]对于肿瘤≤4cm和Child-Pugh分级A的肝癌病人,射频消融治疗的局部效果和长期生存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96.
环丙沙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向东 《中国药师》2008,11(7):776-777
目的:制备一种以环丙沙星与四苯硼钠缔合物为活性物的PVC膜环丙沙星选择性电极。方法:用此电极以标准曲线法对盐酸环丙沙星及其两种制剂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电极的响应范围10^-1~10^-5mol&#183;L^-1,斜率为37.4mv/pC,平均回收率为97.7%,RSD=2.4%(n=8)。结论: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与HPLC法相符。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铅绞痛误诊阑尾炎的原因。方法对本病例进行回顾性诊断。结果急性铅绞痛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仍有腹痛,诊断为铅中毒后驱铅治疗痊愈。结论根据可靠的铅接触史和腹痛的临床特点可以避免铅绞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98.
背景与目的:目前胃癌仍是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术后复发是导致胃癌患者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晚期复发转移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改善胃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性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18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早期复发转移患者(≤2年)与晚期复发转移患者(>2年)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结果:188例患者中,126例患者出现早期复发,62例患者出现晚期复发,总体中位复发时间为术后18个月。复发部位、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无术后辅助化疗及低分化是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部位、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与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9.
<正>程向东[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发布的2014—2016年全国数据显示,88 340例外科胃癌病人中早期胃癌占比为19.5%,较之前显著增高。早期胃癌病人多具有较长的生存期,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一部分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是目前胃外科医师探索的方向。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基于图像数据与高通量测序,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舌象特征及其微生物菌群结构。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167例慢性胃炎患者(CAG 86例、CSG 81例)的一般资料、舌象资料及胃镜、病理报告等,通过中医舌诊AI开放平台系统对舌象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随机收集CAG、CSG各30例舌苔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研究舌苔微生物群。结果 CAG患者舌象以红舌、黄苔、厚苔、腻苔为主,CSG患者以淡红舌、白苔、薄苔为主。2组样本中尽管存在大量相同物种,但物种间丰富度存在差异。Alpha分析说明2组舌苔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P<0.05),在门水平,菌群分布以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为主,其中CAG组梭杆菌门的分布高于CSG组,拟杆菌门的分布低于CSG组;在属水平,菌群分布以奈瑟菌属、普雷沃氏菌属_7、嗜血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为主,其中CAG组卟啉单胞菌属的分布高于CSG组,奈瑟菌属分布低于CSG组。LEfSe差异分析显示,2组梭杆菌门有显著差异,且在CAG组中的丰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