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构建BALB/c小鼠H-2D^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反转录PCR从BALB/c小鼠脾细胞基因组中,扩增H-2D^d的编码基因,插入克隆载体pGEM-T中。经EcoR I和Xho I双酶切后,亚克隆法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的相应酶切位点,构建pMSCV-H2D^d重组表达质粒,并经双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结果:用EcoR I和Xho I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MSCV。克隆H-2D^d的编码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与献报道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小鼠H-2D^d编码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HC分子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及临床移植的基因治疗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神经特异性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神经元p75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IGF-1在神经特异性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IGF-1,用粘附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表面神经生长因子p75受体的表达。结果 IGF-1作用后神经元p75受体的表达增加,细胞表面p75受体的增加与IGF-1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结论 IGF-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加神经细胞表面p75受体的表达,IGF-1的神经营养作用机制可能与p75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3.
应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研制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临床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创新的研究。人工神经要求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与有活性的细胞、细胞因子结合而成,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可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其中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种子细胞,本文就有关SC的研究作一综述。 SC的作用 SC是周围神经系统特有的胶质细胞,亦称神经膜细胞(neurilemmal cell,neurolemmocyte)或鞘细胞(sheath cell),由Theodor Schwann于1839年首先描述。SC在周围神经的发生、发育、形态、功能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支持和保护轴突,维持轴突的良好微环境;形成髓鞘,对有髓纤维起着绝缘作用,加速神经轴突的传导;对神经轴突有营养代谢作用。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中,SC也起着关键作用。概括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周围神经损伤后,远段神经瓦勒变性,SC分裂增殖、形成Bungner氏带,并和巨噬细胞共同吞噬变性的轴突与髓鞘碎屑,SC及SC基底膜(basal lamina,BL)管一起共同为再生轴突提供一个生长通道;  相似文献   
54.
进入九十年代,因特网(Internet)有了飞速发展,其最大优势在于交流。创伤骨科医生迫切需要获得快速、高效的信息,但因特网对于初学者来说会觉得无从下手,有所了解后面对过量信息又会感到束手无策。众多的创伤和矫形外科站点中大部分信息量较小,且多重复。不过专门的创伤和矫形外科因特网站点链接已经建立,其中OWL(Orthopedic Web Links,骨科网络导航,http://bone.yeah.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站点链接。OWL由加拿大的一位外科医师于1995年发起,1998年建立了第一个创伤和矫形外科门户站点,现在已拥有超过3000个链接,由全世界大批矫形外科医师共同维护。OWL的目标是将创伤和矫形外科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一步到位的处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5.
目的采用骨室种植体体内检测技术探讨骨周围骨骼肌收缩对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10月,3~3.5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所有动物均于右侧胫骨植入骨室种植体。实验组于术后第2周开始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刺激腓肠肌收缩,频率4Hz,1h/d,每周6日;对照组无刺激。术后3周起,每周通过骨室种植体行体内显微观察至第10周,光镜下通过荧光染料FITC和RITC观察血管生长情况,运用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由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引起腓肠肌收缩,随着腓肠肌收缩时间延长,实验组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骨室种植体体内检测技术能够较好在体检测骨内毛细血管通透性,骨骼肌收缩能提高骨毛细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重组人胰岛素生长因子-1(rhIGF-1)大肠杆菌表达后的高效分离纯化工艺,以便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方法:已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进行表达,将离心收集到的菌体用超声破壁,破壁菌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和分子筛纯化,得到最终纯品,蛋白纯度用SDS-PAGE鉴定,ELISA法检测rhIGF-1含量,检测纯化后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用大肠杆菌BL21表达rhIGF-1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胞浆中,经3步rhIGF-1分离纯化工艺,其工艺流程可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高纯度rhIGF-1,为产业化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血管、神经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关键环节。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停留在小动物(如鼠、兔)体内原位、异位成骨和修复小范围骨缺损的阶段,新生的骨组织从数量、体积上均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亦没有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报道。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组织工程化骨组织血管、神经重建的研究,而充分的血液供应和完善的神经支配是保证其体内存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在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同时重建其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成为骨组织工程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过渡的关键性问题。 血液供应对新生组织 工程化骨组织的影响 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影响骨组织再生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移植物的再血管化。这是因为:①再血管化为移植骨的新骨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氧合营养物质,造就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能使成骨细胞得到激活且不断增殖;②再血管化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还可能与生长因子有关。一些血清中的生长因子及移植骨基质中活化释放的生长物质均可刺激周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成成骨细胞,间接刺激新骨生成;③在骨愈合过程中,矿物质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是血流量,而不是骨膜的生理代谢变化;④一般骨移植要经过骨的爬行替代过  相似文献   
58.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模式应用基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15  
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和缺损的治疗效果目前仍不很理想。本分4个方面就临床和试验室对周围神经修复模式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来源的雪旺细胞(Sc)表达低亲和力受体(p75)的情况。方法 结合酶消化、阿糖孢苷处理和S-100免疫荧光鉴定,从5d龄SD乳鼠背根神经和股神经得到感觉和运动神经来源的Sc。2种细胞分别进行普通培养基和添加高浓度白细胞介素(IL)-1培养基的培养,检测不同时间Sc表面神经生长因子p75的表达情况。结果 感觉和运行Sc普通培养基组p75受体表达方式明显不同,前者在第5d迅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系统发育和调节功能对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经腹腔注射到新生SD大鼠体内,抑制周围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调节功能,2d注射1次,持续两周,处理前后称量体重,处死大鼠后取全长股骨和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行Loyez髓鞘染色观察,股骨进行发育情况大体测量,并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药物处理对大鼠生理状态和运动能力无明显影响,处理前后处理组与对照组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处理组股骨冠状面中段皮质直径较对照组大(P<0.05),中径/长度比值也是处理组较大(P<0.05);生物力学检测处理组和对照组最大压应力和脆性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坐骨神经轴突密度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抗神经生工因子(NGF)抗体抑制周围神经系统发育和调节功能,处理组大鼠下肢长骨的外径发育较快,但所承受最大压应力并无明显提高,说明骨皮质相对较薄,此外应力曲线斜率接近说明矿物/有机物比 例接近,提示该变化可能是发育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功能相对活跃,导致成骨细胞代偿性成骨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