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4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当归药材道地性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8个当归样品,提取其基因组DNA,并进行PAPD分析。对筛选出的10个引物的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出18个当归样品的聚合树状图。结果 显示地理分布距离越小,当归的遗传差异越小;反之,越大。但生态环境特别是小生境对当归遗传差异的作用亦不可忽视。结论 为我们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当归药材道地性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20岁。因发热16d。气促、胸闷6d入院。患者16d前出现高热,体温39℃以上,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住院治疗,体温稍下降。6d前出现咳嗽、胸闷、气促,胸片提示双肺片状阴影,给予抗感染及激素治疗。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病前2周内有明确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密切 相似文献
64.
121例成人55型腺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121例成人55型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12年2月某单位暴发的55型腺病毒感染疫情,选择其中121例经肺部CT确诊的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点。结果 121例体温为(39.22±0.77)℃,热程为(7.12±2.23)d,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咽痛及咽充血,其中87.60%扁桃体肿大,64.46%颈部淋巴结肿大。90例表现为肺部单叶或多叶段少许渗出性病变,22例为多叶段片状团簇状影,8例为肺部单叶条索状影,1例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单肺叶病变组热程短于多肺叶病变组(P0.05),但2组间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55型腺病毒感染与普通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类似,胸部CT提示多数患者存在肺部影像学异常,肺外表现较少;多肺叶受累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重症倾向。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查找113例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13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患者占75.22%,男女比例2.32∶1。超过半数患者的职业为农牧民,商业服务占第2位。患者大部分来源于疫区,来自北京(非疫区)的患者数量占第4位。70.8%的患者因接触羊、牛发病,而有10.6%的患者无明确接触史。结论未成年人发病率不容忽视,接触传播仍是布鲁菌病传播流行的主要方式,但其他传播途径致病所占比例增高,需临床医师加以重视。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畜间流行仍然是控制布鲁菌病流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7.
68.
副溶血弧菌肠炎81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北京市副溶血弧菌肠炎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8月门诊收治的81例大便培养为副溶血弧菌的腹泻病人。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北京市副溶血弧菌肠炎以散发为主,集中发病少见,动力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但阳性率低,部分病历类似急性细菌性痢疾。总的药敏结果耐药率氨苄青霉素最高;对磷霉素、氟喹诺酮类抗菌素、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低;敏感率均在93.8%以上。结论 副溶血弧菌是最常见腹泻病原菌。在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时,氟喹诺酮类抗菌素仍是最有效的抗菌素,耐药率低,治疗疗程短,并且服用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差异。方法基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前期研究构建的水痘治疗信息数据库,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比较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差异。结果符合研究入组条件的患者共计123例,其中38例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85例应用阿昔洛韦注射液。2组患者在痊愈时间、发热时间方面的治疗效果,经单因素分析(痊愈时间Z=0.874,P=0.382;发热时间Z=0.857,P=0.391)、log-rank分析(痊愈时间P=0.997;发热时间P=0.613)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分析(痊愈时间HR=1.002,95%CI:0.559~1.798;发热时间HR=0.715,95%CI:0.417~1.227)提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有待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