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修复长骨干缺损的成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仿生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修复长骨干缺损的成骨性能、修复效果及可能的修复机制。方法 采用人工合成双相羟基磷灰石(HA/β-TCP)为支架材料,与聚-DL-乳酸(PDLLA)复合后再复合Ⅰ型胶原及重组合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与兔骨膜成骨细胞及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培养。将仿生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到日本大耳白兔桡骨完全骨膜-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进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观察、HE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扫描电镜、X线能谱分析,研究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4周可见新生板层骨;第8周植入物与自体骨呈皮质骨融合,有新骨髓长入;第12周植入物外周被新生皮质骨完全替代,组织学新生骨呈数个连续过渡的条带样分布区。新生骨定量4周组与8周组及12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周组与12周组差异无显著性。随植入时间延长,植入体中钙/磷比值趋向于自体皮质骨。结论 仿生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植入体内修复长骨干缺损,修复效果好,其骨再生机制为软骨内化骨。  相似文献   
32.
Pluronic F-127表面修饰生物衍生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复合PluronicF-127表面修饰生物衍生骨的三维培养,对成骨细胞活力及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鲜猪肋骨加工制成生物生骨,应用PluronicF-127对生物衍生骨进行表面修饰,然后体外复合第3代成骨细胞三维培养,实验为A、B和C组,A组为单纯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细胞组,B组为PluronicF-127表面修饰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细胞组,C组为单纯成骨细胞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各组成骨细胞生长及黏附进行观察,并对其细胞活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检测,结果:B组成骨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伸展及生长良好,成骨细胞活力和ALP活性表达与A组成骨细胞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比较,成骨细胞活性和ALP活性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衍生骨经PluronicF-127表面修饰后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负载生物活性分子的载体修饰生物衍生骨。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了一种8098单片机生理信号实时记录系统的软、硬件结构。8098单片机片内10位A/D转换器将生理信号数字化,采样频率在100Hz-10KHz范围内可调。系统软件采用PL/M-96高效率结构化高级语言编写。系统可按要求对生理信号进行实时显示,冻结、幅度测量,生理信号用示波器屏幕显示,测量值以浮点数形式在LED显示器上显示。最后结果由PP40打印机输出。  相似文献   
34.
组织工程化肌健修复肌腱韧带缺损及功能重建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所选用的支架材料不仅要对人体无毒副作用,还要求其易于细胞黏附,能诱导胶原沉积,新腱形成,并具有接近正常肌腱的力学性能,近年的研究发现。随着支架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及其腱化,植入的组织工程经肌腱的力学性能也有所改变,胶原生成,支架材料降解和新腱的力学性能三者的匹配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理化特性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我们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自制的天然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 ,测试其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 ,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供选择的支架材料。将猪肋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 ,制成完全脱蛋白骨 (FDB)、部分脱蛋白骨(PDPB)、部分脱钙骨 (PDCB)三种材料 ,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 ,用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材料成份 ,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发现 ,FDB、PDPB、PDCB三种材料皆保持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其钙 /磷比值依次为 1.81、1.74和 1.5 0。三种材料的蛋白质含量为0 .0 1%± 0 .0 2 % ,2 2 .41%± 0 .83%和 35 .75 %± 2 .2 1% ,力学强度大小为 :PDCB>PDPB>FDB。可见 ,用不同理化方法处理制得的三种生物衍生骨材料皆保存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系统 ,所含有机及无机成分含量不同 ,力学性能亦有差异 ,尚需要进一步验证其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36.
运动性疲劳对血液生理生化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运动性疲劳后血液生理生化学及血液流变学均发生明显改变。通过对运动性疲劳后血液生理生化学及血液流变学,尤其是细胞流变学的研究,对于认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而有效地消除疲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fatigue)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运动性疲劳后血液生理生化学及血液流变学均发生明显改变。通过对运动性疲劳后血液生理生化学及血液流变学,尤其是细胞流变学的研究,对于认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而有效地消除疲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肱骨干骨折髓内外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单一加压钢板螺钉加髓内针、交锁髓内钉和微创技术简单有限内固定加单臂外支架3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取自愿捐赠的18个新鲜湿润肱骨标本,制备肱骨干复杂骨折模型,根据不同固定方式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钢板组:采用单一加压钢板螺钉加髓内针固定;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外支架组:采用微创技术简单有限内固定加单臂外支架固定.分别进行轴向压缩实验和水平扭转实验.结果 轴向压缩实验:各组载荷-位移曲线呈线性到非线性变化.钢板组及髓内钉组最大载荷值分别为(6162.09±521.06)N和(6738.32±525.89)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支架组最大载荷值为(2753.57±185.59)N,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及外支架组刚度值分别为(171.69±6.49)N/mm和(132.59±2.93)N/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刚度值为(333.04±36.85)N/mm,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扭转实验:各组扭矩-扭角曲线呈线性到非线性变化.髓内钉组和外支架组的最大扭矩分别为(17.12±5.73)Nm和(20.26±6.42)N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的最大扭矩为(38.24±7.08)Nm,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及外支架组刚度值分别为(16.36±2.07)Ncm/°和(18.79±2.62)N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刚度值为(11.45±0.22)Ncm/°,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板组压缩和扭转强度均较强,旋转刚度较强而压缩刚度较弱;髓内钉组压缩强度和压缩刚度较强,而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较弱;外支架组仅在扭转刚度上与钢板组相当,而在其他3项指标上均较弱.  相似文献   
39.
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体外协同培养,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12周自愿中止妊娠并捐赠的健康胚胎来源的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采取直接和间接协同培养的方法。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一般形态,细胞计数比较增殖能力,检测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研究成骨细胞成骨能力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体外协同培养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协同培养使细胞增殖加快(P<0.05)。直接、间接协同培养ALP活性分别为(8.200±0.755)μmol/(min*106细胞),(12.300±1.300)μmol/(min*106细胞),较成骨细胞ALP活性(4.900±0.800)μmol/(min*106细胞)明显增高(P<0.05)。直接、间接协同培养骨钙素合成量分别为(3.8267±0.4077)μg/L、(5.1533±0.5965)μg/L,较成骨细胞(2.5083±0.5530)μg/L明显增高(P<0.05)。结论体外协同培养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肌腱体内植入修复跟腱缺损的同时,根据细胞与支架材料的选择、工程化组织构建与保存方式所引起的体内毒性反应特征,从血液免疫和生化学指标方面评价玻璃化冷冻保存组织工程肌腱材料对机体的安全性影响。方法随机将72只SD大鼠分为3组,A、B两组各32只,C组8只。手术造成A、B两组大鼠一侧跟腱0.5cm缺失,分别植入1cm长的玻璃化冷冻保存与非玻璃化冷冻保存组织工程肌腱材料,C组不经任何手术。三组大鼠分批于术后第2、4、6、8周股动脉放血处死,收集全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速率、双缩脲、溴甲酚绿、尿酶紫外速率、苦味酸、已糖激酶、氧化酶、DMSO、Diaso法测定血液相关免疫及生化指标。结果 A、B两组各项指标在相同植入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C组比较,除A组4周、B组4周和6周AST值及A组2周ALB值、B组2周CREA值明显低于C组相应指标外(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保存组织工程肌腱大鼠体内植入后血液免疫及生化各项指标与非手术大鼠基本一致。证实了玻璃化冷冻保存组织工程肌腱用于肌腱缺损修复是安全可靠的,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