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大鼠脑缺血后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①选用纯种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胰岛素治疗组24只。Y型迷宫箱(张家港生物医学仪器厂制造,MGM-2型)。②缺血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采用改良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翼孔及颈动脉,各血管不行闭塞。③各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钻开颅骨,于前囟后1.2mm、左旁1.5mm处用微量加样器进针3.5mm穿刺脑室。成功后胰岛素治疗组于开放动脉夹行再灌注后立即注入1×105U/L的速效基因合成人胰岛素10μL,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④分别于全脑缺血再灌注1,3,5d,假手术组(1只/时相点)、缺血对照组(6只/时相点)、胰岛素治疗组(6只/时相点)大鼠断头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的变化。⑤全脑缺血再灌注8周后,用Y型迷宫箱对假手术组(3只)、缺血对照组(6只)、胰岛素治疗组(6只)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检测,以其测试时达到连续10次中9次正确反应所需的电击次数表示。并计数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结果:实验选用纯种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各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的表达: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呈阴性表达。缺血对照组于缺血再灌注1d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阴性;3,5d时均呈阳性表达。而胰岛素治疗组于缺血再灌注1,3,5d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均呈阴性。②全脑缺血再灌注8周后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胰岛素治疗组记忆力损害较轻,达到9/10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明显少于缺血对照组[(9.4±1.8),(18.6±2.7)次,P<0.01]。③全脑缺血再灌注8周后各组大鼠脑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正常,细胞核无固缩或溶解,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74.6±10.7)个/mm。缺血对照组神经元大部分死亡,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0.6±0.6)个/mm。胰岛素治疗组可见部分神经元死亡,死亡神经元胞体缩小或脱失,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13.4±9.1)个/mm,明显高于缺血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可通过调节儿茶酚胺合成与分解酶系的活性及含量来影响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成分,纠正其代谢紊乱,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减轻脑缺血造成的学习记忆能力损害,从而发挥中枢的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鞘内注射罂粟碱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罂粟碱对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免自体动脉血枕大池注射模型,经鞘内给罂粟碱,用经颅多谱勒检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FV),以BFV超过术前10 cm/s为脑血管痉挛复制成功的标志,并以此判断脑血管痉挛的变化。结果鞘内注射罂粟碱可以缓解实验性脑血管痉挛,BFV由(23.20±4.05)cm/s降至(11.52±5.12)cm/s。在对照组基底动脉也有脑血管的扩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4 d后脑血管壁出现多种病理改变,平滑肌细胞出现空泡变性,罂粟碱不再发挥作用。结论在SAH后早期鞘内使用罂粟碱对实验性脑血管痉挛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入路.方法11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有囊性变者64例,有钙化者58例,实质性52例,肿瘤直径2 cm以下者14例,2.1~4 cm61例,4.1~6 cm 31例,>6 cm者10例.99例经右翼点入路,7例经胼胝体前入路,10例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106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随访1月~7年,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100例,需生活照顾者14例,死亡2例.结论颅咽管瘤早期诊断,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较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64.
经眉弓锁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MRI显示,垂体腺瘤全切15例,次全切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尿崩14倒,数日至数月后恢复正常;视力下降2例;硬膜外血肿1例,近期随访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眉弓锁孔手术可用于鞍区垂体腺瘤的手术切除。有手术路径短、操作方便、微创、切除率满意和疗效佳等特点。内镜术中辅助可提离肿瘤全切率,减少对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65.
颅内动脉瘤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医学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使得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更加准确和迅捷,治疗手段不断增加,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残废率和死亡率。1 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 显微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颈和以电解铂金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是目前公认的颅内动脉瘤最有效治疗方法。就某个具体病人而言,是手  相似文献   
66.
战时颅脑火器伤的一线救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探讨现代战争中颅脑火器务的特点和一线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1985年云南前线师救护所救治的500例员中,38例颅脑火器伤伤员的一线急救,包括早期清创、早期开颅等处理,分析其致伤原因、特点与一线救治体会。结果 29例经清创处理后安全后送,7例经师救护所治疗7至19d痊愈归队;死亡2例,其中1例合并创伤性血气胸死亡。结论 战时师救护所对颅脑火器伤准确的伤性判断、及时有效的清创、安全合理的后送是完成颅脑火器伤前沿救治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翼点联合纵裂人路手术治疗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天.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未发牛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时GOS预后评分均为良好.结论 应用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一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前对于听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已不困难,但位于颅后窝及颅中窝跨越天幕上下的听神经瘤并不多见,现就我院3例此类肿瘤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 女性,59岁,1977年始出现右侧耳鸣,右耳听力逐渐下降,1979年右耳听力完全丧失。1986年出现头昏、头痛,饮水不呛咳。查体:右半侧面部痛觉迟钝,右侧周围性面瘫,右侧听力完全消失。X  相似文献   
69.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通过对327 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的分析, 探索导致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以避免或减少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608 例次采用不同栓塞材料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产生不同并发症的分析, 其中胶栓塞后出血4 例、水肿15 例、误栓4 例、血管痉挛3 例, 线段栓塞出血2 例、水肿12 例、误栓2 例、血管痉挛19 例, 探讨栓塞治疗中出现不同并发症的因素。探索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结果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并发症不仅与栓塞技术有关, 更与选用不适当的栓塞材料和栓塞材料的用量有明显关系, 其中线段多导致术中、术后血管痉挛; 多聚体类(IBCA、NBCA) 使用难度较大, 多引起脑水肿及脑出血并发症。结论 要提高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 除了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及其用量, 必要时与γ刀、X刀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7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在数周或数月内形成的脑积水,文献中已有描述,此类脑积水常称为交通型。Symon与Passualin等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天以内的亚急性脑室扩大已经予以注意。迄今为止,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以内形成的急性非交通性脑积水还很少被人报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急性非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病率尚不知道。作者报告了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内神经症状进行性恶化病例,CT扫描,4例为非交通性脑积水。5例中,1例恢复良好,1例重残,3例死亡。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