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 建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动脉桥血管动物模型,为研究冠脉搭桥手术中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和生理功能建立实验平台.方法 家兔10只,12个月龄左右,麻醉后分别获取右侧的股动脉远端及同侧的颈动脉各一段,二者长度相似,约1~1.5 cm.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内膜.适当处理后将股动脉血管段端端吻合至颈动脉缺损处,建立桥血管模型,而股动脉缺损血管由颈动脉替代以防止下肢缺血坏死.闭合切口,动物饲养3周后获取移植于颈部的股动脉和左侧的颈动脉,分别用于鉴定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收缩相似性实验以及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测.结果 所有家兔无死亡.移植的股动脉血管全部保持通畅,血管外径增粗,管腔扩张,与原颈动脉接近.镜下观察提示移植的股动脉血管壁增厚,平滑肌层细胞适应性肥大,弹性纤维明显增多、增粗.绘制桥血管静息张力-苯肾上腺素浓度收缩曲线,提示桥血管壁产生的静息张力与苯肾上腺素浓度成正相关,并且与颈动脉具有相似的血管收缩性.结论 我们建立的桥血管动物模型,可行性和重复性都比较好,对血管内皮损伤小,符合临床实际中桥血管级别的匹配以及血液流体力学要求.桥血管与原血管具有相似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米力农、酚苄明和硝酸甘油对人桡动脉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 收集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者的桡动脉标本,制成3 mm宽的血管环.利用Organ-Bath技术比较米力农(米力农组)、酚苄明(酚苄明组)、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并观察经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对致痉挛因素刺激的反应情况.结果 痉挛缓解实验中,硝酸甘油在痉挛桡动脉完全舒张时间上最迅速有效,与米力农和酚苄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酚苄明与米力农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药物组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效(P<0.01).痉挛预防实验中,酚苄明组产生静息张力的平均药物剂量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与米力农组(P<0.05);硝酸甘油组与米力农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酚苄明、硝酸甘油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痉挛,硝酸甘油对缓解已痉挛的桡动脉最有效,而经酚苄明预处理的桡动脉最不易产生新的痉挛.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病人即便采取了常规治疗措施,特别是应用洋地黄、儿荼酚胺及血管扩张药等仍不能改善症状。本报告38例不同病因的心衰病人,经过洋地黄和儿荼酚胺类药物治疗一周无效后改用米力农与卡托普利协同治疗,收到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祝岩 《医学信息》2006,19(5):848-850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术的最佳时间与腭咽闭合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86例不同年龄组腭裂修复术后的腭咽闭合功能以及语音清晰评定的比较。结果 A组腭咽闭合良好者27人占93.19%。B组腭咽闭合良好者29人占90.63%。C组腭咽闭合良好者20人占80%。结论 腭裂修复术的最佳时间选择应为12个月以内。年龄越小,腭咽闭合功能恢复越好,语音功能恢复越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扶脾汤治疗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龈沟液中IL-1β、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1∶1比例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扶脾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愈率为35.29%,总有效率为88.24%,观察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BI、PD、AL及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I、PD、AL及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对照组良好,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液中IL-1β、IL-6表达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龈沟液中IL-1β、IL-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扶脾汤能够有效提高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降低患牙龈沟液中IL-1β、IL-6两项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pair effe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dental implant systems on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METHODS: 11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dental implant system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46 cases with 3I implant system, 40 cases with ITI implant system and 30 cases with BLB implant system.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sulcus bleeding index and 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of three groups were detected at 1, 3, 6, 9 and 12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of three groups within 1 year after implantation was in a rise, and the bone absorption of BL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TI and 3I groups at 3 and 12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teeth, the 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 of three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mplantation; the 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 of BL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teeth at 6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the 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 of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teeth at 9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The 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of three groups showed an ascending trend at 6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the 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of three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teeth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mplantation, which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6 and 9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In conclusion, three kinds of dental implant systems exhibit differet effects on the peri-implant bone absorption, but all achieve excellent clinical efficac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及硝酸甘油与维拉帕米混合液(VG)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 收集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NTG(NTG组)、VP(VP组)、PA(PA组)、VG(VG组)和对照组对体外痉挛桡动脉的治疗效果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的情况,并进行痉挛缓解实验和痉挛预防实验。结果 VG组、VP组、NTG组和PA组的桡动脉都可以在11min内完全缓解痉挛。但在最初的3min内,VG组和NTG组的舒张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组(P〈0.05);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VG组〉NTG组〉VP组〉PA组。在桡动脉预处理抗痉挛实验中,VG组与V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G组和VP组与NTG组和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藏24h后,VG和VP仍能预防血管痉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TG组和PA组几乎没有作用,这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几种药物成分最终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痉挛,但从采用药物预防痉挛的角度及考虑治疗的时效性,VG更适合用于CABG中对桡动脉的处王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冷冻消融迷宫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行冷冻消融迷宫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的患者6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41例,年龄37~71(58.33±9.01)岁,房颤病程0.5~240(48.86±74.46)月,左房内径34~59(49.09±5.93)mm。结果全部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44~159(92.40±30.58)min,体外循环时间101~229(156.60±35.57)min,术中出血200~600(340.00±76.38)ml,呼吸机辅助时间15~48(23.29±11.22)h,监护室停留时间16~96(41.57±31.41)h。电复律治疗7例(10.77%),临时起搏治疗27例(41.54%),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42例(64.62%),心房扑动11例(16.92%),心房颤动12例(18.46%)。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熟练的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密切的心律监测及心律失常的积极防治,依据漂浮导管的指导治疗,详细的出院指导,对于患者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祝岩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211-212
目的:了解当前护士考试的应对态度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基础,促进护理队伍建设。方法:采用个体考试应对态度量表对76名综合性医院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考试的应对状况总体表现较好,评分为(48.2+7.3)。大多数护士采取积极理性的应对态度应对考试;护士的考试应对态度受年龄、护龄、所属科室、考试管理形式影响(P〉0.05,P〈0.01)。结论:护士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性应对态度,护理管理者需正确评价护理人员的考试应对态度,并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