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综合教学模式在七年制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七年制课程的教学质量,我校教师通过综合运用LBL教学法、PBL教学法、CBL教学法,形成了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综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注重教学目的,发掘学生学习潜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2.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均为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在长期缓解疼痛、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恢复椎体高度、远期减小后凸角方面较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不能完全否认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目的: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全面性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搜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 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database,CNKI等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13年5月份发表的所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照研究,2名作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再次独立进行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5.2.5版本)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12个研究,1 081例患者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在短期内缓解疼痛差异、短期及远期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的差异、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差异、短期内减小后凸角差异、手术所需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长期缓解疼痛差异、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差异、治疗后椎体高度恢复差异、治疗后远期改善后凸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在长期缓解疼痛、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恢复椎体高度、远期减小后凸角方面较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有优势,且均为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式,因原始研究缺乏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建议临床上慎重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AO微型接骨板应用于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3例35处手部掌指骨折作切开复位、AO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4个月,骨折愈合,各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用AO微型接骨折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能达到加强内固定,辅助以早期功能锻炼,因而手部功能恢复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是治疗手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应用远端蒂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远端蒂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急诊修复外伤性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7例,手术皮瓣以远节指间关节平面与指侧正中线交汇处的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发出点为旋转点,切取面积1.0 cm×1.5 cm ~ 1.8 cm×2.2 cm,蒂长0.8 ~ 1.7 cm,转位90°~ 120°覆盖指端. 结果 全部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6个月,手指外形均良好而不臃肿,痛、温觉逐步恢复,其中8例术中能够找到神经残端修整后与皮瓣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吻合者两点辨别觉达6~8mm,平均6.5 mm. 结论 以远端蒂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转位一期修复手2~5指的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组织瓣移位治疗下肢感染性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7例患者,因外伤及继发于内固定术后的感染造成感染性骨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3-7)cm×(6-17)cm,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依据不同的病情分别选用肌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穿支皮瓣局部移位及不同类型的交腿皮瓣移位加以修复。结果:本组27例患者,2例患者术后形成窦道,1例患者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移位术后肌瓣坏死,二期行交腿皮瓣移位术。其余病例组织瓣移位术后组织瓣均成活,无1例坏死。局部炎症得到控制,骨外露得到良好覆盖。结论:外固定架联合组织瓣移位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外露的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6.
背景: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印第安刺猬蛋白两者相互作用调节着骨骺区软骨的分化成熟及增殖,促使骨骺区细胞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目的:分析甲状旁腺相关蛋白亚基因PTHrP(1-36)、PTHrP(38-94)和PTHrP(107-139)对骨骺干细胞的调控作用以及PTHrP(107-139)与其他调控因子的影响。 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质粒pTRE-PTHrP(1-36)、pTRE-PTHrP(38-94)和pTRE-PTHrP(107-139)分别转染pTet-on骨骺干细胞株,放入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加入1 mg/L的强力霉素进行诱导,以RT-PCR的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的表达变化。再次将质粒pTRE-PTHrP(107-139)转染pTet-on骨骺干细胞株,加入不同浓度的强力霉素进行诱导,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Ⅱ型胶原、X型胶原、印第安刺猬蛋白、Ptc、Sox9、骨形态发生蛋白6基因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强力霉素诱导的质粒pTRE-PTHrP(107-139)转染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明显高于质粒pTRE-PTHrP(1-36)转染组和质粒pTRE-PTHrP(38-94)转染组;在强力霉素诱导的质粒pTRE-PTHrP (107-139)转染组中Ⅱ型胶原、Sox-9表达明显增强,Ihh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 Ptc、X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6表达明显降低。而且其表达量与强力霉素存在剂量依赖性。提示PTHrP (107-139) 可能是通过调控Sox-9、Ptc、骨形态发生蛋白6的表达来促进骨骺干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分化的,而PTHrP(1-36)、PTHrP(38-94)对前癌干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作用。pTet-on质粒系统在前癌干细胞能有效的调控外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7.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骨传导性及生物相容性,但作为骨修复材料仍然存在不能完全降解、机械强度较低等不足。 目的:设计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复合材料骨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理化性能。 方法:将2.0%壳聚糖盐酸溶液与β-甘油磷酸钠以7∶1的体积比混合制备壳聚糖溶液。称取0.5,1.0,1.5 g生物活性玻璃分别加入上述壳聚糖溶液中,使得壳聚糖与生物活性玻璃的质量比为2∶1,1∶1及1∶1.5。将复合材料浸泡于模拟生理体液中7 d进行体外矿化。 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复合支架具有相互贯通的多孔结构,孔隙率最高可达89%,孔径大小合适,为100-  300 µm,生物活性玻璃以针状形式分散在壳聚糖支架之间,均匀排列,被壳聚糖支架充分包裹结合紧密。随生物活性玻璃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下降,断裂强度逐渐升高,他们之间呈正相关性。X射线衍射图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复合支架中的单一材料未发生性质改变,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显示正常体温情况下材料无质量丢失。矿化3 d后材料表面形成的羟基磷灰石逐渐长大为绒毛状,数量也明显增多;矿化7 d后绒毛状的羟基磷灰石长成为针状,数量进一步增多,且众多的矿化物结成球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8.
TRAIL受体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2例骨肉瘤组织标本、MG—63骨肉瘤细胞株、U251脑胶质瘤细胞株以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RAILR1—R4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22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15例同时表达TRAILR1、-R2和-R3,4例同时表达TRAIL-R1和-R2,只表达TRAIL-R1或-R2者3例,所有标本中均未检测到TRAIL,-R4表达;MG-63骨肉瘤细胞株、U251脑胶质瘤细胞株以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则均检测到TRAILR1、-R2和-R3的联合表达。结论 死亡受体TRAIL-R1,R2在骨肉瘤中的普遍表达,是TRAIL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死亡受体和诱骗受体的差异性分布,并非TRAIL对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关键性因素,可能还受其它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移植后血细胞嵌合率的方法,以监测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受体的免疫耐受状态。方法 结合动物实验模型,设计性别决定因子Y(SRY)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NR)检测血细胞嵌合率的方法,建立质控标准品,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获得标准曲线。结果 标准曲线为一条严格的直线型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0.98,反映了标准品的数量关系,敏感度可达0.3%,符合技术要求。结论 本实验方法标准可靠,可用来检测实验样品的血细胞嵌合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制生物活性负压封闭吸引材料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泡沫(PVA-CS),使其具有抗菌性及促进创面愈合活性,并有较理想的孔径、孔隙率及弹性.方法 采用刻度尺测量、比重瓶称重、力学测试及细菌药敏试验检测PVA-CS泡沫与PVA泡沫的孔径、孔隙率、力学性能、抗菌性,采用动物创面愈合试验比较PVA-CS泡沫与凡士林纱布对创面愈合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图及X射线衍射谱图分析PVA-CS泡沫的结构.结果 PVA-CS泡沫与PVA泡沫的孔径分别为(0.910±0.099)mm、(0.636±0.121)mm;孔隙率分别为(82.3±3.7)%、(75.0±2.8)%;抗压强度分别为(0.635±0.031)MPa、(0.510±0.035)MPa.PVA-CS泡沫在金黄色葡糖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培养板产生的抑菌圈分别为(9.0±1.5)mm、(2.5±0.6)mm、(3.0±0.4)mm,PVA泡沫未产生抑菌圈.PVA-CS泡沫组创面的愈合时间为(9.6±1.5)d,凡士林纱布组的愈合时间为(14.6±2.1)d.研制的PVA-CS泡沫中成功复合了生物活性物质壳聚糖.结论 研制的PVA-CS泡沫的孔径、孔隙率及弹性更为理想,并具有抗菌性及促进创面愈合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