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便携式输液架外观如图所示,包括固定夹、伸缩拉杆和吊蓝钩。固定夹由固定夹主体、固定手柄、旋紧螺杆以及活动夹组成。伸缩拉杆由多节组成,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高度,节与节之间套筒连接,采用弹性梢钉定位。吊蓝钩采用迷路式弯钩结构,不怕摇摆和倾斜。本输液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和保存,既适用于平时和战时搬运中患者输液,也可方便地固定在病房内床头上使用,还可用于一般家庭输液。经实际使用,效果良好,适合各类医院及战伤救护使用,其技术指标满足临床使用要求。该输液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32.
电子束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 (PE)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2 -0 5~ 2 0 0 3 -0 4经EBCT确诊的 9例急性PE ,8例行静脉溶栓及抗凝治疗。所有病例溶栓后 1~ 2周内行EBCT第 1次复查 ,5例更换药物治疗后EBCT第 2次复查。结果  3例急性PE溶栓后第 1次EBCT复查示血栓完全或基本消失 ,5例效果不明显而更改治疗方案行第 2次静脉溶栓 ,EBCT 2次复查 2例血栓基本消失 ,另 3例则有明显好转。结论 EBCT不仅是诊断PE的重要检查方法 ,对溶栓后疗效的评价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作为治疗后随访的常规检查方  相似文献   
33.
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诊断特征。方法 收集 1 990~ 1 999年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 1 3例腺癌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功能性皮质腺癌 8例 ,无功能皮质腺癌 5例。肿瘤体积均较大 ,>5cm者 1 0例。CT表现密度不均 ,9例有坏死 ,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边界光整 6例 ,边缘毛糙或不规则 7例 ,其中 3例有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结论 结合临床特征 ,CT可诊断绝大多数有功能皮质腺癌 ,而无功能皮质腺癌则不易与嗜铬细胞瘤鉴别 ,确诊需依赖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4.
64层双源螺旋CT原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64层双源螺旋CT概念,分析了其组成和特点,说明了其对冠状狭窄性病变性质鉴别的独特优势。并对双源螺旋CT成像原理及其双能量减影成像原理进行了详尽阐述,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扫描参数,进而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131例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A组,61例,采用标准采集方法;B组,70例,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B组患者均按身体质量指数(BMI)调整管电流和管电压.比较2组的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DLP,ED)、信噪比(SNR)、噪声比(CNR)和扫描长度.结果:2组患者平均年龄、心率、扫描长度、身高、体质量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40.7±6.7)mGy,(24.5±10.8)mGy,t=10.1,P<0.05,有统计学差异;有效剂量(ED)分别为:(9.5±1.6)mSv,(5.5±2.6)mSv,t=10.0,P<0.05有统计学差异,B组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近45%.信噪比(SNR)分别为(38.9±10.5),(36.0±12.2),t=1.5,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噪声比(CNR)分别为:(35.0±9.7),(32.2±11.0),t=1.6,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扫描前以患者心率和体质量指数进行合理分组,采用个体化的扫描参数进行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6.
37.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分析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自 1990~ 2 0 0 2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9例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9例骨髓脂肪瘤术前有 8例明确定位、定性诊断 ,1例误诊为腺瘤。肿块以右侧多见 ( 7例 )。CT表现为边界光滑的包块 ,瘤内大多数为脂肪密度 ,夹杂以少量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结论 CT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可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瘤内成分及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在CT检查中使用氙气和CT的脑血流成象技术,是一种安全无损伤、无痛苦的观看脑组织内血流情况,测量体内局部脑血流的新的CT检查方法。氙气是一种无放射性的血流轨迹描图器,而且容易被脑组织吸收,只要氙气浓度掌握适当,不会由于氙气的吸入而引起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及副作用。CT检查中在病吸入氙气的同时(30%Xe,70%O_2),进行一系列扫描。在CT扫描图象中,  相似文献   
39.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特征。方法:21例共34个肾上腺转移瘤,分别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增强改变及局部或远处转移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肾上腺转移瘤双侧多见,单侧转移瘤易与腺瘤互相误诊。肿瘤的CT所见为密度不均匀、边缘不光整、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的肿块,大多数病例可有局部或远处的转移征象。结论:综合临床及CT的各种征象,CT检查能鉴别绝大多数肾上腺转移瘤。  相似文献   
40.
放大加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胸骨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胸骨由于其解剖位置、结构及形态的特别 ,一直是影像学检查上的难题。对胸骨病变平片检查尽管采用了一系列特殊的技术和方法 ,但终究因为重叠、位移而使病变早期及微小病变显示不清楚 ,给诊断与鉴别诊断造成较大的困难。CT扫描能解决了上述重叠和位移问题 ,但因其断面影像显示较小 ,加上呼吸、心跳的影响 ,影像质量仍然不高 ,难于满足诊断要求。为此 ,我们对胸骨扫描采用了放大扫描 ,必要时放大加高分辨率扫描和特殊重建技术 ,大大提高了胸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锐利度 ,给胸骨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微小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优质的影像基础。现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