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在解剖一具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男性尸体,发现其左前臂正中动脉走行异常,此动脉还参与掌浅弓和掌深弓构成(图1,2),现报道如下: 肱动脉在平桡骨颈处分为桡、尺动脉.桡动脉直径为4.2 mm,尺动脉直径为5.2 mm,尺动脉向下走形3.4cm处发出骨间总动脉,其直径为4.2 mm.  相似文献   
82.
臂丛变异1例     
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其左侧臂丛的干、股、束及分支编排异常(图1),与以往资料报道均不同,现报道如下:①左侧臂丛的根结构正常,5个根分别来自C5 ̄T1脊神经的前支。②C5、C6合成上干,C7、C8脊神经根出斜角肌间隙,行于前斜角外侧缘外下3.1 cm处合为中干,其横径为6.5 m m,T1  相似文献   
83.
多碱混合溶液制作保存骨关节血管铸型标本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制作保留骨骼的血管铸型标本,通常有碱腐蚀法、自然腐蚀法、硫酸钙饱和腐蚀法及混合腐蚀法[1-4],但要制作保存骨和关节的血管铸型标本却只能采用碱腐蚀,常用的碱腐蚀法为Ca(OH)2饱和的乙醇碱腐蚀法[5-7]和饱和次氯酸钠溶液腐蚀法[8]2种.Ca(OH)2饱和的乙醇碱腐蚀法采用50%的强碱液添加Ca(OH)2,使碱腐蚀液中的Ca(OH)2量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反应生成的Ca(OH)2覆盖在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阻止腐蚀液对标本骨骼的破坏;添加乙醇能使油脂分解消化,但作用较慢,腐蚀时间过长会生成少量皂化物[5-7].  相似文献   
84.
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测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方法:9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8侧,在腮腺内解剖出面神经主干,追踪解剖颞支从腮腺至进入眼轮匝肌处。分别测量进入眼轮匝肌的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点到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坐标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结果:颞支的分支在进入眼轮匝肌外缘(以外眦为坐标点)的最上分支为( 2.58±0.32cm, 2.89±0.32cm),最下分支为(0 cm, 2.81±0.32 cm)。Y轴上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距X轴的距离分别为在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坐标点的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距X轴的距离分别为(3.53±0.39)cm和(1.14±0.15)cm,(3.87±0.38)cm和(1.26±0.10)cm,(3.22±0.39)cm和(1.02±0.14)cm。面神经颞支的分支沿眼轮匝肌纤维水平向内走行并相互分支吻合。在Y LC轴、Y MP轴、Y MC轴上分别距X轴(1.14±0.15)cm、(1.26±0.10)cm、(1.02±0.14)cm三点弧形连线以下的区域,无面神经分支分布。结论:在无面神经分布的区域,切开眼轮匝肌纤维不会损伤面神经;在眼轮匝肌深面的筋膜脂肪层进行分离可以避免面神经分支的损伤。  相似文献   
85.
用雕刻法制作人内耳膜迷路铸型标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耳骨迷路埋藏在颞骨岩部内,而内耳膜迷路又套在骨迷路内,其形态不规则,方位难辨识。有关内耳标本的腐蚀铸型,雕刻磨制等方法已见报道[1 ̄4],但腐蚀铸型用的是干骨材料,与内耳有关的神经结构不可能显示;雕刻磨制法虽能显示内耳的毗邻结构,但此种方法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对于初学  相似文献   
86.
保存骨和关节的血管铸型碱腐蚀法的改进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制作保留骨关节的血管铸型标本,腐蚀方法多采用氢氧化钠(钾)碱腐蚀法、次氯酸钠腐蚀法和硫酸钙饱和液腐蚀法等。高浓度碱溶液可产生高温,易烫软铸型血管,使之变形塌陷。在腐蚀过程中需每1.5~2h冲洗一次标本,这样反复的搬动冲洗会折断血管。  相似文献   
87.
用碱局部腐蚀法制作脏器内叶和段管道铸型标本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脏器的叶和段内的系统是解剖学教学难点之一,学生难以建立叶和段的管道系立体概念;及临床手术医生对脏器内管道和叶段裂层面内各管道的直径、走行、分布及管道间的形态位置未能有明确的认识[1-3],设计与制作各脏器内管道方法较多[4],但各存有诸多不足。如:解剖剥制法  相似文献   
88.
局部碱腐蚀法制作肝段管道铸型标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易建立起肝段及其段内管道系统的立体概念,及肝胆外科对肝内管道和肝裂层面内管道直径、走行、分布及各管道间的形态位置有明确的认识[1-2],设计与制作肝内管道及肝段内管道的方法较多。如:手工剥制法、铸型雕制法[3]、肝段铸型组装法[4]等,其各有优缺点。我们在上述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肝脏先采用70%乙醇防腐固定,管道铸型后,采用碱作局部腐蚀制作肝段管道标本,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新鲜标本,取材时尽量保留肝门及第2、3肝门结构完整,并将血管留长些,最好带上膈肌,以便更好地插管防腐…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为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与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取结石术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1)20例乳胶动脉血管灌注胰腺十二指肠标本,解剖观测十二指肠大乳头血供的来源、数量,营养血管起始处直径、至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的距离。前、后弓最凸处与十二指肠内缘、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的距离。(2)按胰十二指肠正常解剖学位置摆放,以十二指肠大乳头的开口为圆心,十二指肠大乳头背面纵轴为12~6点轴,横轴为9~3点轴,顺时针依次定点,观察动脉分布特点。 结果 (1) 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各发出2支营养血管至十二指肠大乳头。前弓2支血管起始处直径分别为(1.3±0.1、1.0±0.2)mm,至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的距离分别为(5.7±0.6、6.0±0.4)mm、(16±0.9、16±1.5)mm。后弓2支血管起始处直径分别为(0.62±0.02、0.98±0.06)mm,至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的距离分别为(20±1.5、16.4±0.4)mm、(25±1.2、19.2±0.6)mm。前、后弓最凸处与十二指肠内缘、肝胰壶腹的距离分别为(4.05±0.1、3.1±0.15)mm、(10.5±1.5、13.2±1.6)mm。(2)十二指肠大乳头前壁第1支血管位于9~10点钟方位,第2支位于2~3点钟方位;后壁第1支动脉血管位于8~9点钟方位,第2支位于4~5点钟方位;8~10点钟方位血管最集中,2~5点钟方位血管次之,11~1、6~7点钟方位血管供应最少。 结论 临床EST Oddi括约肌切开和EPBD取结石时,易损伤十二指肠大乳头血管,需小心保护。EST可在11~1或6~7点钟方位行乳头切开。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因外伤导致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急诊时均行外伤清创等相关治疗,创面感染控制满意后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同侧腓骨下段长度7~11 cm,携带游离皮瓣大小为5 cm×8 cm~10 cm×18 cm。腓骨植入骨缺损处后采取钛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1例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18个月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的移植腓骨与前臂骨缺损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个月。11例患者中前臂功能优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的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功能好,未出现特别不适。结论 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技术是治疗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一次性解决了骨和皮肤同时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