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 d~2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合并耻骨骨折8例,尿道断裂4例.行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片示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骶孔线模糊、扭曲变形、左右不对称;CT示骶管于不同断面水平存在左右不对称及骨折侧结构紊乱、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同时存在压缩且向骶骨中央突入.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与MRI正常侧对比及Gierad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及MRI诊断,并进行手术验证.结果 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神经根损伤14例,S,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6例;MRI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3例,S4神经根损伤2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1例.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骨块压迫、神经根走行改变5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9例,骶管狭窄17例,骶神经出现异常增粗11例.结论 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前跗管综合征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跗管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解剖学因素及其与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13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解剖观察13例成人尸体下肢踝部标本。结果 (1)拇长伸肌肌腹进入中间管者,尸体解剖组4例;临床组3例。(2)静脉骑跨腓深神经者,尸体解剖组5例;临床组5例。(3)踝部伸肌下支持带上支深层构成前跗管前壁,系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结论 腓深神经在前跗管内爱压为发病的主要因素,其前置变异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X线透视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椎体转移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X线透视机引导下,对83例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的111个椎体实施PVP,对比观察实施PVP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PVP治疗前、后生活质量(t=1.65,P<0.05)及骨痛评分(P<0.05,t=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高,PVP治疗后脊柱稳定.术后9例14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都未引起临床症状,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是一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尤多见于肢体、躯干、腹膜后及头颈部。软组织肉瘤发病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但因其易于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单纯手术切除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为了提高软组织肉瘤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本研究对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月住院治疗、资料完整的92例脏器以外的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软组织肉瘤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纠纷和事故的现状及特点,为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疆医学会医疗纠纷鉴定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52例医疗纠纷主要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委托鉴定,其中有75%属于医疗事故,以二级医院居多,医院负完全责任的占4.39%,涉及的科室以骨科、普外科和妇产科为主。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强化操作规范、加强医疗纠纷处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普及患者医疗安全卫生知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腓骨近端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形态,对腓骨近端替代桡骨远端重建桡腕关节移植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例成人完整干燥腓骨及桡骨标本,测量腓骨近端、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倾角、弧长、周长以及腓骨近端关节面如何旋转角度,使它的后倾角与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最接近.结果:腓骨近端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相似,桡骨远端的舟、月骨关节窝在冠矢状面的弧长分别是(1.375±0.179)cm、(1.213±0.228)cm和(1.032±0.237)cm、(1.317±0.254)cm,腓骨近端关节面冠矢状面的弧长是(1.391±0.192)cm和(1.368±0.231)cm.从冠状、矢状面比较腓骨近端关节面与舟骨窝关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23.480°±2.476°的内倾角与桡骨远端关节面20°~25°的尺偏角相近.腓骨近端关节面旋转10°~15°时,在矢状面的后倾角与桡骨远端掌倾角相近.结论:用腓骨近端替代桡骨远端、重建桡腕关节是合适的.其最佳替代位置应是腓骨尖位于桡骨茎突处并且腓骨关节面沿腓骨长轴顺时针旋转角度10°~15°,其后倾角与桡骨远端掌倾角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背景:自1972年首次提出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螺钉置入技术不断改进,如何置入最佳位置而将医源性损伤风险降到最低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的:观察无X射线引导下侧块螺钉置入技术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3-10/2008-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 对象: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患者29例,包括退变性疾病11例,类风湿性节炎6例,创伤7例,肿瘤5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13~82岁。 方法:29例患者均在无引导下行后路侧块钉固定融合术,选择后正中入路,充分显露后方结构,直至侧块外缘和需要融合的每一节段的关节突关节。保留融合临近节段的关节囊和棘间韧带,用Heller等关于螺钉轨道的分区系统置入螺钉,进钉点则用Ebraheim等模式在侧位片上选定。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并发症,螺钉最佳置入方向及进钉点。 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5~72个月,平均26.5个月。全部病例侧块螺钉置入未损伤椎动脉或脊髓,均获骨性融合。全部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通过An等的解剖投影评价方法,大多数螺钉置入到了合适的位置。X射线侧位片上没有超出Ebraheim等所描述的2区进钉点的病例,提示未损伤相应节段的神经根。进钉点最合适的是前区和1区,钉道的最佳位置是区域3区。 结论:无X射线引导下的侧块钉置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而神经细胞的凋亡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脊髓损伤后出现的脊髓神经细胞死亡是由细胞凋亡所致。在不同脊髓损伤模型中的研究证实,继发性脊髓损伤广泛存在着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动物实验的角度分析跟腱断裂术后运动与制动状态下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为术后早期运动提供血清蛋白质组学证据.方法: 将165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正常组(15只),运动组(75只),固定组(75只),运动组与固定组再随机分成3、7、14、21、40 d组.造模后抽取血清,采用SELDI-TOF-MS技术,获得血清差异蛋白质谱,用ZUCI-PDAS软件包分析,找出运动组中的差异蛋白.结果:根据家兔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发现运动组中分子量为958、1 434道尔顿的两个多肽高表达.结论:分子量为958及1 434道尔顿的两个多肽可能是对家兔跟腱的愈合起促进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犬脊柱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后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选用雄性比格犬10只随机分成3组,A组(4只,每只放射总剂量均为70 GR),B组(4只.每只放射总剂量均为50 GR),C组2只为正常对照组.对比格犬胸9、胸10椎体进行适型调强放疗,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个月抽取静脉血4 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法(ELISA法)测定MBP浓度值.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比格犬胸9、胸10椎体适形调强放疗后用ELISA法测定MBP浓度值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实验各组在放疗前血清MBP浓度值非常低,可以看作为正常临界值,实验各组放疗前到放疗结束后3 d血清MBP浓度值均有明显增高,从放疗结束后第3天到3个月血清MBP浓度值实验各组均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放疗前血清MBP浓度值.放疗前A组与B组间血清MBP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后各时间段A组血清MBP浓度值均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课题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来判定脊柱适形调强放疗后对脊髓损伤的程度,方法可靠,检测简单,能动态的、准确的反映放疗对脊髓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