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多发、高复发性的特点,且随着复发,其恶性程度也呈增高趋势,最终发生浸润转移而危及生命,如何提高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是目前泌尿外科领域未解决的难点和一大课题。近几年来,传统的手术治疗得到不断改进,各种腔内治疗方法也很普及,作为重要治疗措施的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基因治疗的研究为今后膀胱癌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2.
淋巴管新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进  白进良  纪鹏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494-249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D2-40阳性表达的淋巴管密度(LV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和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VEGF-D和LVD。结果:VEGF-D在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表达均为阴性,淋巴转移阳性组与淋巴转移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转移阳性组LVD明显高于淋巴转移阴性组(P<0.01)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1)。另外,VEGF-D与LVD之间存在正相关(rs=0.747,P<0.01)。结论:VEGF-D阳性表达及LVD值的高低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VEGF-D可能促进淋巴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33.
应用AFM对人膀胱癌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观察研究人膀胱癌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而在原子级或纳米级水平上揭示膀胱粘膜上皮组织细胞发生癌变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手术取人膀胱癌新鲜组织和细胞,分常规固定组(A组)和不做处理组(B组),分别使用AFM观测成像。结果 两组中同样的标本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在相同分辨率下其超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别。结论 膀胱癌组织细胞在使用戊二醛等常规固定剂处理,使其精细结构遭到破坏后所获得的超微结构图像不能反映其真实形态学变化;相反,应用AFM可实现对未做任何处理的新鲜组织细胞直接实时的动态观测研究,所得图像资料能够揭示其固有的超微结构,因而对在原子级或纳米级分辨率下阐明膀胱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153钐 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 ( 153Sm EDTMP)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疼痛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2 7例疼痛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14例 ,用153Sm EDTMP加内分泌疗法联合治疗 ,每次剂量范围为 1110~ 1480MBq ,每人 3~ 4次。对照组单纯用内分泌治疗。治疗后 3个月行骨扫描检查 ,了解转移灶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骨痛缓解率分别为 92 .9% ( 13 /14)和 76.9% ( 10 /13 ) ;骨痛开始缓解时间中位数分别为 4天和 8天。虽然治疗组骨痛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前者骨痛开始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后者 (P <0 .0 1)。另外 ,治疗组与对照组骨病灶客观反应率分别为 85 .7% ( 12 /14)和 46.2 % ( 6/13 ) ,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53Sm EDTMP和内分泌疗法联合应用不仅能迅速有效地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 ,而且可破坏骨肿瘤本身 ,使转移灶缩小或消退 ,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35.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AKT/mTOR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因子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mTOR及AKT抑制剂应用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肾透明细胞癌和正常肾组织中p-AKT和p-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p-AKT在肾透明细胞癌和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26.1%(P〈0.01),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28.3%(P〈0.05)。P—AKT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明显相关,临床分期越高,其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p-mTOR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也具有相关性(P〈0.05)。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AKT与p-mTOR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3,P=0.000)。结论AKT/mTOR信号通路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被过度激活。理论上,应用mTOR及AKT抑制剂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36.
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具有特殊性,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的需要,促进了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研究的迅猛发展。本文综述了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前列腺特异性AMACR基因,人类AMACR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5p13.2-q11.1上,AMACR在人前列腺癌组织高度表达,其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9.2%、92.3%,与前列腺癌组织发生和发育有关,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临床诊断指标和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7.
任棣  常威  白进良 《中国药师》2003,6(1):29-31
目的 :研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直肠栓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以苦豆子总生物碱 (TotalAlkaloidofSophoraalopecuroides ,TASa)和双氯芬酸为主药 ,研制前列腺 Ⅰ直肠栓 ;测定TASa和双氯芬酸的含量 ;做直肠刺激性试验 ;并以前列安栓作对照 ,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TASa的线性范围为 1.4~ 15 .4 μg·ml-1;加样回收率为 10 1.2 % ,RSD =0 .6 % ;双氯芬酸的线性范围为 4~ 14 μg·ml-1,平均回收率为 10 0 .0 % ,RSD =1.0 %。直肠刺激性试验证明 ,该制剂对直肠无刺激性。临床疗效观察与前列安栓具有同样显著的疗效 ,有效率 93.8% (P >0 .0 5 )。结论 :该制剂疗效可靠 ,质量可控 ,无不良反应 ,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吡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共入选142例,可评价疗效病例139例,其中试验组70例,对照组69例。呼吸系统感染采用国产和进口头孢吡肟均为每次2 g,而泌尿系统感染采用国产和进口头孢吡肟均为每次1 g,分别加入50~100 mL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iv,gtt,bid,疗程均为7~14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50%和41%,有效率分别为93%和91%;2组细菌清除率均为1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9%,2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头孢吡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9.
周炳鹏  白进良 《医学综述》2014,(15):2772-2774
尿石症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它的形成受多种遗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环境条件、饮食结构习惯、泌尿系统局部疾患以及全身代谢紊乱等。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饮食是一种主要的外部因素,饮食的调节可有效地降低尿石症的形成,其中社会营养结构的改变是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该文就尿石症的饮食危险因素予以综述,以了解饮食因素对尿石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原发性女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罕见,文献报告迄今不到100例,国内过去共报告9例,我院于1996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F: 患者,女,68岁。一年前尿道口发现一黄豆大小肿物,伴尿道口灼痛不适。在当地医院行活检,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