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疏树华  方才 《安徽医学》2006,27(4):308-310
目的通过对80岁以上高龄病人围手术麻醉期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麻醉手术安全措施。方法高龄手术病人167例,分为80~84岁、85~89岁和≥90岁3个年龄组进行对比,分析术前合并症及病情对病人围手术麻醉期的影响,麻醉方法选择与病人预后的关系,评估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术前合并内科疾病达148例(88.6%),以高血压、冠心病、慢支并肺气肿、肺心病和糖尿病为多见,ECG异常152例,其中80~85岁占85.7%,85~89岁占93.0%,≥90岁占100%,多诊断为心肌供血不足。合并2个以上脏器功能异常者随着增龄而增加,术前有合并症、急诊或大手术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增加。麻醉方法选择主要取决于病情和手术种类,与增龄无直接关系。术后并发症以支气管炎、肺炎多见,肺炎引起败血症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高龄手术病人充分的术前估计与准备,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麻醉中加强监测和管理,维持循环稳定,是减少麻醉手术危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王迪  柴小青  疏树华  张晓琳  魏昕  谢言虎 《安徽医药》2015,19(12):2384-238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中天然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亚群数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健康志愿者20例和拟行开胸食管中段癌根治切除术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干预组20例)。干预组术前(切皮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2 mg· kg-1),术毕(缝皮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2 mg· kg-1),对照组术前、术毕给予脂肪乳。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昂丹司琼行自控静脉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术毕24、48 h外周血中髓样DC( myeloid-DCs, mDCs)和浆细胞样DC( plasmacytoid-DCs, pDCs)两个主要亚群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所占比例及其变化。记录术后48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舒芬太尼消耗量。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食管癌患者外周血mDCs和pDCs亚群在PBMCs中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酯后,术毕24 h外周血中mDCs和pDCs亚群数量显著升高;术毕48 h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外周血中mDCs、pDCs亚群数量无显著差异。术毕12、24、36、48 h的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术毕48 h消耗的舒芬太尼显著减少。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进行围术期镇痛时可以一定时间内上调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DCs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活体肾移植患者围术期输注不同剂量6%羟乙基淀粉130/0.4(6%HES130/0.4)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活体肾移植患者,ASAⅢ或Ⅳ级,随机均分为三组,围术期分别输注6%HES 130/0.4 15ml·kg-1·d-1(A组)、20 ml·kg-1·d 1(B组)、30ml·kg-1·d-1(C组),其中术中输入总量的2/3,术后24 h内输入1/3,余输复方乳酸钠.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患者围术期肾功能指标.结果 三组术中SBP、DBP、HR和CVP均较平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三组术后24、72 h Cr、BUN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A组比较,术后24 h液体入量和术后24 h尿量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6%HES 130/0.4在15~30 ml·kg-1·d-1用于活体肾移植患者术中输液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围术期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4.
胃张力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胃张力监测仪测定胃肠粘膜CO2分压(PiCO2),胃粘膜内-动脉血CO2分压差(Pi-aCO2),胃粘膜-呼吸CO2分压差(Pi-ETCO2)和胃粘膜内pH值(pHi)等指标,能动态了解病人胃肠粘膜血流灌注及组织氧合状态,这对围手术麻醉期及ICU危重病人全身情况评估、治疗方案选择、病情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5.
周素素  魏昕  疏树华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7,38(11):1385-138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患者行亲属供肾肾移植术,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效应室浓度与实测血浆药物浓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3~10月安徽省立医院择期活体供肾肾移植受体27例,选择血浆靶控,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为45~55。依次记录麻醉诱导后10、20、30及40 min及肾移植术中开放髂血管后10、20、30及40 min各时间点丙泊酚TCI效应室浓度,并采集动脉血3 mL,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实测丙泊酚浓度。监测计算肾移植手术中丙泊酚TCI的偏象度及精密度。结果 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麻醉后术中HR减慢、平均动脉压(MAP)及BIS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术中髂血管开放前中心静脉压(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髂血管开放后CVP较开放前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血管开放前丙泊酚TCI偏离度及精密度分别为9.58%、10.42%,髂血管开放后丙泊酚TCI偏离度及精密度分别为14.17%、14.19%,二者均在临床使用范围(-15%<偏离度<15%,精密度<30%)。髂血管开放前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髂血管开放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与实测血浆药物浓度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F=2.35,R2=0.58,F=2.95,R2=0.71,P<0.05)。髂血管开放前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与实测血浆药物浓度间浓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I丙泊酚用于ESRD患者术中维持,效应室浓度与实测血药浓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肾移植患者术中丙泊酚TCI,其偏离度及精密度均在临床使用范围。髂血管开放后大量补液对麻醉深度影响较小,无需增加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开腹肝部分切除手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6~79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SAPB联合PCIA组(...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术前应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78岁,ASAⅡ或Ⅲ级,按照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均分为:低剂量组(A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05mg/kg、中剂量组(B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和高剂量组(C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5mg/kg。均采用全麻,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记录注药前、注药后10、20、30min的SBP、DBP、HR和SpO2,用VAS评分评定上述各时点患者口干程度,记录术中气道分泌物,术前及术后24、48、72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C组术中气道分泌物明显少于A、B组(P<0.05);B、C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与注药前比较,注药后20、30min三组患者口干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C组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4、48hB、C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和A组(P<0.05)。术后72h内POCD发生率A组(10%)明显低于B组(25%)和C组(30%)(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前静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明显抑制气道腺体分泌作用,且对心率无影响,但可导致剂量相关的POCD,采用低剂量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