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1例均CT证实为后壁破裂的椎体骨折,接受PKP手术,损伤节段为T11~T4共31个椎体。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2~26个月,平均17个月。31例均成功实施手术,6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无经后壁向椎管内渗漏病例,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椎体前、中柱高度,Cobb角,伤椎楔形角,在术前与术后2 d、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BMSC-CM)局部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 装置制作大鼠 T9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局部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0μl)和实验组(脊髓损伤后局部注射 BMSC-CM 10μl),两组均采用 BBB 评分、斜板实验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血管生长及空洞体积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的 BBB 后肢功能评分、斜板倾斜角度优于对照组(P <0.05),脊髓损伤处空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结论 BMSC-CM 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体积和促进血管生长,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3.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启动子-85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易感性的关联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3年10月,收集TNF-α-85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S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Revman 5.2和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933例患者(AS组)和1094例对照(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CC基因型[OR=0.46,95%CI(0.26,0.81),P=0.007]、C等位基因[OR=0.61,95%CI(0.41,0.91),P=0.02]、T等位基因[OR=1.64,95%CI(1.10,2.43),P=0.02]在A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TT基因型[OR=1.49,95%CI(0.95,2.34),P=0.08]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TT基因型(P=0.09,I2=42%)外,CC基因型(P<0.00001,I2=87%)、C等位基因(P<0.00001,I2=84%)和T等位基因(P<0.00001,I2=84%)在各研究间均有较明显的异质性。采用逐一剔除纳入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各研究间仍有明显异质性。除TT基因型外,CC基因型、C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与AS易感性的漏斗图均对称。CC基因型[Begg′s检验(z=0.52,P=0.602);Egger′s检验(t=0.23,P=0.825)]、TT基因型[Begg′s检验(z=0.94,P=0.348);Egger′s检验(t=1.26,P=0.248)]、C等位基因[Begg′s检验(z=0.31,P=0.754); Eg?鄄ger′s检验(t=0.72,P=0.494)]、T等位基因[Begg′s检验(z=0.31,P=0.754);Egger′s检验(t=-0.72,P=0.494)]的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基因启动子-857位点CC基因型、C和T等位基因与AS易感性有关联性,携有T等位基因者患AS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性别、吸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PubMed、Ovid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3年7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LDH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分析最终纳入的文献。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性别与LDH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7篇,Meta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8,2.04),P=0.178];吸烟与LDH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4篇,Meta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96,95%CI(1.96,164.32),P=0.011]。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吸烟是L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性别尚不是L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受纳入文献数量所限制,其结果尚需更多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颈椎间植骨内固定相邻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5具成人尸体颈椎(C2~T1)标本用于试验。固定T1,施加作用力于C2,实验按顺序分为A、B1、C1、D1、B2、C2、D2 7组,测试各组在前屈、后伸两种状态下相邻节段C3~4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结果各组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随固定强度和节段增加而增加,即D2组〉C2组〉B2组〉A组、D2组〉D1组、C2组〉C1组、B2组〉B1组,其中C2、D2两组与A组、C2组与B2组、D2组与C2组、D2组与D1组、C2组与C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间植骨内固定后相邻节段椎间盘、椎间关节应力增加;固定强度及节段越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国产机器人"天玑"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的精确性,分析导丝植入位置不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2月采用天玑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91例。记录其置钉节段、术中透视图像、导丝植入准确性(一次规划及二次规划),导丝植入不良的位置及原因,螺钉放置的准确性,手术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并发症(医源性神经和血管损伤)。共植入椎弓根钉508枚,T_1-T_9节段40枚,T_(10)-L_2节段400枚,L_3-L_5节段68枚。经机器人一次规划后导丝植入成功率为95.3%(484/508),导丝不良位置包括偏外13枚,偏下5枚,偏上2枚,偏内1枚,严重偏差3枚。位置不良导丝经二次规划后成功率66.7%(16/24),总成功率为9 8.4%(500/508),另外8枚改为传统透视辅助下经皮置钉。导丝位置不良的原因考虑与术中钉道规划、套筒放置、机器人安装稳定性有关;另外,图像配准、术者操作技巧及手术经验也是影响因素。结论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一次置钉(导丝)精确性较高,但存在导丝植入位置不良可能,需注意术中钉道规划及手术操作技巧,建议术者具备一定的透视下辅助置钉经验。  相似文献   
67.
田大胜  申才良 《安徽医学》2006,27(4):265-266
目的应用Link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15例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采用Link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同时行肩锁及喙锁韧带修补,术后1周开始肩关节活动,平均随访1年。结果15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再脱位发生。结论Link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OVCFs)伴肋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胸椎OVCFs伴肋间痛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PKP组:采用体位复位后PKP治疗,PVP组:单纯采用PVP治疗,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条件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 BMSCs 条件培养基分别在增殖与分化条件下培养 NSCs,观察 NSCs 形态变化。用 MTT 法及 NSCs 球数目和直径的统计分析了解 NSCs 增殖情况,同时行免疫荧光及 Western blot 法鉴定其分化情况。结果原代培养获得大量未分化且悬浮生长的 NSCs 球,并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BMSCs 条件培养基组能够促进 NSCs 球的吸附贴壁,但与对照组相比光密度(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s 球数目和直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另外,BMSCs 条件培养基组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MBP 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 GFAP 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MAP-2表达量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大鼠 BMSCs 条件培养基促进 NSCs 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但不抑制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峡部断裂型腰椎滑脱的患者多裂肌MRI影像学改变,并与退变型腰椎滑脱及正常体检健康者比较,发现其中规律,探讨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3组:峡部裂型组患者60例,其中L3滑脱3例、L4滑脱35例(Ⅰ度15例,Ⅱ度20例)、L5滑脱22例;退变型组患者60例,其中L3滑脱4例、L4滑脱32例(Ⅰ度20例,Ⅱ度12例)、L5滑脱24例;体检资料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所测对象的年龄及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所纳入对象的L3/4、L4/5、L5/S1 椎间隙水平层面多裂肌净横截面面积占多裂肌区域横截面面积(LCSA/GCSA)的比值.数据间的显著性差异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Student′t检验.结果 峡部裂型组患者3个不同层面数据与退变型组相应节段滑脱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裂型组L4不同程度滑脱患者3个不同层面数据与退变型组L4相应程度滑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峡部裂型组与退变型组及对照组相比,其多裂肌退变明显,可考虑其作为腰椎滑脱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