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2 毫秒
41.
目的: 分析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因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断裂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3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翻修组12例,未翻修组118例。利用SPSS 17.0软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损伤相关因素(受伤原因、开放或闭合性损伤、骨折AO/OTA分型、骨折累及区域分布)、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复位质量、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及内固定结构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0例纳入该研究的患者中12例进行了翻修手术,翻修率为9.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骨折AO/OTA分型、骨折累及区域、手术时间、复位质量、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及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在翻修组和未翻修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AO/OTA分型中A3型骨折、骨折累及髁上区域、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和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是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P<0.05)。A3型骨折干骺端内侧皮质粉碎破坏其内侧支撑能力、骨折累及髁上皮质骨区域、骨折复位不良导致外侧接骨板承受的弯曲应力增加、长时间手术操作造成骨折端血运破坏、接骨板的长度不足造成应力集中等因素可能是外侧锁定接骨板术后翻修的危险因素。对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失败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辅助使用内侧微创接骨板固定+自体骨移植、更换髓内钉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策略。结论: 骨折AO/OTA分型中A3型骨折、骨折累及髁上区域、复位质量不良、长手术时间及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不足是影响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个性化的选择合理的接骨板及手术策略是降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翻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胸腰段A型骨折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单节段胸腰段(T11~L2)A型骨折患者66例,均采用单纯Schanz螺钉固定的术式,术后第2天开始佩戴胸腰支具。根据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32例,支具佩戴时间1个月;B组34例,佩戴支具时间1个月且3个月。术前伤椎后凸Cobb角A组为22.1°±4.9°,B组为21.9°±5.4°;术前椎体压缩率A组为(31.8±6.8)%,B组为(32.6±6.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节段、术前后凸Cobb角和术前椎体压缩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术后及术后1年时的伤椎后凸Cobb角,计算术后1年时的后凸Cobb角丢失率。术后1年时进行腰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A组为7.2°±2.9°,B组为7.2°±2.9°;术后1年Cobb角A组为8.1°±2.8°,B组为8.4°±3.2°;Cobb角丢失率A组为(14.4±20.2)%,B组为(19.6±23.5)%;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椎体压缩率A组为(15.3±3.7)%,B组为(15.8±3.9)%;术后1年椎体压缩率A组为(16.8±4.0)%,B组为(17.1±3.8)%;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VAS评分A组为1.03±0.56分,B组为1.18±0.68分;术后1年ODI A组为(9.9±3.3)%,B组为(11.3±3.4)%;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A组为2.6±0.5分,B组为2.1±0.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JOA评分A组为25.3±1.2分,B组为24.4±1.5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A组患者骨性愈合29例(90.6%),B组31例(91.2%),两组骨性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且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单节段胸腰段A型骨折患者,术后长时间(1个月)佩戴支具与较短时间(1个月)佩戴支具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较短时间佩戴支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和JOA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易获得的急性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床旁资料建立气管切开预测模型,探讨用其预测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5例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数据。采集其中219例患者人口学资料,是否行气管切开,既往系统性疾病史(除肺病外)、既往肺病史、吸烟史、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神经损伤节段、ASIA分级、合并伤情况,是否存在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颈椎MRI显示的颈髓信号改变长度及最高病变节段、椎管最大侵占率、脊髓最大受压率、是否出现髓内出血。分别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和分类回归树分析建立气管切开的逻辑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方法应用另外126例患者资料对两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应用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率及ROC曲线下面积评估两模型预测能力。结果:345例患者中,58例行气管切开。决策树模型显示: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1分的患者气管切开率为66.7%;ASIA运动评分≤22分且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气管切开率为69.0%;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23分、不完全颈髓损伤、术前MRI显示髓内信号改变最高节段位于C3或以下的患者气管切开率为0.8%。逻辑回归模型显示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ASIA运动评分≤22分,ASIA A级或B级损伤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决策树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在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率、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分别为73.7%vs 81.8%、89.7%vs 86.4%、87.3%vs 85.7%及0.909 vs 0.889。结论:决策树模型可用于进行气管切开的预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22分、ASIA A级颈髓损伤、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术前颈椎MRI显示髓内信号改变的最高节段位于C2或以上为患者气管切开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脊柱骨折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总结2008-2019年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延误诊断的患者,分析骨折特点及延误诊断原因.[结果] 2008-2019年,本科收治脊柱疾患患者共63573例,其中最终确诊脊柱骨折3363例,占5.2...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新型硫酸钙和脱钙骨基质混合物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采用新型人工骨移植治疗51例患者,按照植入物不同分为两组: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组21例,即植人硫酸钙和脱钙骨基质混合物加自体骨;单纯人工骨组30例,只植入硫酸钙和脱钙骨基质混合物.术后定期复查,观察人工骨吸收和新骨生长情况. 结果 51例切口一期愈合,无局部红肿、渗出.3例患者失访,4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单纯人工骨组术后4周可见人工骨部分吸收,颗粒形态模糊,术后8~12周(平均9.6周)完伞吸收,可见新生骨质,术后8~16周(平均11周)骨性愈合.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和组术后8~12周(平均11.5周)人工骨颗粒完全吸收,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14~24周(平均19周)获骨性愈合,其余患者术后9~20周(平均13周)获骨性愈合. 结论 新型人工骨能够发挥增加移植物容量、促进骨生成的作用,无局部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46.
现代医学“炎症”的病理过程,均与中医的“瘀滞”有关,消炎同时活血化瘀疗效更佳。中医上讲的很多伤寒表证、温病和实热证都属“炎症”范畴。虽发病机理、症状各不相同,但病理过程相似。 1.炎症与瘀滞相关 现代医学的炎症是指组织细胞发生形态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充血、肿胀、渗出、变性、血管破坏坏死或增生栓塞、局部缺血、缺氧伴有代谢机能改变、循环障碍、血流变异等过程,这些均与中医的“瘀滞”相同。临床所见炎症无论发生在人体内外均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及其它症状。局部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表现。按中医讲就是“不通则痛、通  相似文献   
47.
责编陈震霖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是多种病因引起肾脏脶害并进行性恶化至终末期所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状.本病发病率较高,且病情严重,预后险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杜雨茂教授业医四十余载,对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颇有心得,用之临床,疗效满意.余有幸在杜教授门下学习,兹将所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8.
陈敏  田耘  杨明  张碧玲  李亚兰 《西南军医》2008,10(6):198-199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强烈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我院在接到上级的命令后迅速组织了有25名护士参加的两支医疗队,于2008年5月14日奔赴到抗灾第一线,参加抢险救灾。2008年5月22日我院收治了来自四川德阳的43名伤员,由于人员少,任务重,为了保证灾区伤员在我院的护理安全,有效的发挥护理人员的能动性,护理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相似文献   
49.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勇  田耘  史健 《新中医》2005,37(3):47-4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5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加参芪麦味地黄汤化裁(处方:黄芪、党参、五味子、生地黄、泽兰、益母草、山茱萸、麦冬、水蛭、牡丹皮、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陈皮)治疗,间歇期应用中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28例,以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间歇期应用中剂量泼尼松治疗。治疗第4、8、12周测定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等,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0.
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语言既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又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言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1.教师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只重视对教学法及教学内容的研究,而忽略了语言自身的质量(如语言风格,运用恰当的词语、语速、话语时间,及与学习者输出的关系等)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选择好教学方法和内容就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往往事与愿违。为改变这一局面,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对课堂语言艺术的研究。2.教师自身语言的差距在中国,大多数英语教师没在英语国家生活过,语言学习主要来自书本及他们的英语教师,或从收录机和电视英语节目中学得,因而缺乏同英语本族语人的交流经验。在课堂上语速过慢或过快,平铺直叙,语音语调不正确,有时还会出现中国式英语。3.教师话语过多,影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国的英语教师和学生多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