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患有乳头状甲状腺癌并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患有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在过去的6年间(2008~2013年)已进行了甲状腺全切术(TT)以及中央区颈清扫术(CND)的病人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的病理报告。进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淋巴结转移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回报均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中多发病灶16例(21.9%),16例患者中有多发病灶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中,发现14例(87.5%)有淋巴结转移。而独立病灶有57例(78.1%)患者,57例患者有发现淋巴结转移39例(68.4%)。在多变量分析中,多病灶疾病为确认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99;95%置信区间,1.12到14.15;p=0.033)。结论患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多病灶乳头状甲状腺癌病人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增加有关。然而,这一发现的临床重要性需要在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2.
33.
吻合器的发明和使用令许多复杂手术变得相对简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胃肠道重建,如结肠-直肠吻合、食管-胃吻合及食管-空肠吻合等,相应地,器械吻合已广泛应用甚至逐渐替代了手法吻合。有研究通过对比胃肠道手法吻合和器械吻合的吻合口情况后认为,两种吻合方式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器械吻合致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效果,主要讨论如何合理、规范地使用吻合器械并与外科医师细致的手法操作相结合,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残胃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胃切除术后残胃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吻合出血15例,占26.8%,残胃黏膜损伤出血21例,占37.5%,出血性病灶去除不彻底17例,占30.4%,其他原因3例,占5.4%。结论吻合出血、残胃黏膜损伤出血、出血性病灶去除不彻底是导致胃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残胃出血的几种常见原因。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全面探查、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残胃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和59·6%,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2·581,P<0·01)、(χ2=12·581,P<0·01);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25,P<0.05)、(χ2=4·712,P<0·05)。结论VEGF、bF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密切相关,VEGF、bFGF表达升高能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37.
38.
Duffy血型在人类学研究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1950年在多次输血的血友病患者血清中发现的抗Fya和1951年在一名产妇血清中发现的抗Fyb是Duffy血型系统中最常见的两个抗体[1].Duffy血型系统有6个抗原,即Fya(FY1)、Fyb(FY2)、Fy3(FY3)、Fy4(FY4)、Fy5(FY5)、Fy6(FY6).Duffy血型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q22-23,由于44号氨基酸的改变出现FY1和FY2这两种基因型[2].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血型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采用PCR-SSP方法对广西地区健康献血者进行Duffy血型的基因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39.
金雀异黄素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调控的作用.方法将Gen分为5.0、10.0、20.0 μg/ml 三个浓度处理组和对照组(未加金雀异黄素),作用SMMC-7721细胞不同时间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en处理组可使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呈块状凝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空化,随着作用浓度增加,细胞核呈固缩状,核内异染色质趋边凝集,细胞质空化明显;免疫组化显示,随着Gen浓度增加,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金雀异黄素可以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可能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