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国外有人提出经皮椎体成形术,即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在X线透视下将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注入骨折塌陷的椎体、强化肿瘤病变的椎体,以缓解疼痛。随着社会中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也越来越多,它们均可以造成骨量的减少和骨结构力学强度下降,一旦外伤后极易发生骨折,病人出现顽固性的腰背部疼痛,出现脊柱后凸畸形,长时间的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可导致失眠和忧郁症,  相似文献   
72.
椎管内扩大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作者设计的“半椎板切除行椎管内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35例。其中侧隐窝型2例,马尾神经型11例,混合型22例。经39~96个月的长期随访。结果:疗效优27例(77.1%),良8例(22.9%),优良率100%,结论:认为采用文中介绍的手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椎管减压彻底,神经组织粘连较少,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介绍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术行胸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不易损伤神经组织,并能同时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方法]病人取侧卧位,作棘突旁2~3 cm的平行切口,纵形切开肌肉层,暴露横突及肋骨,切除1~2节肋骨及横突,沿椎弓根向前作骨膜下剥离,牵开脊神经根暴露椎体间隙及椎体后缘,在上一椎体的下缘和下一椎体的上缘作平行截骨切除两端的终板及纤维环,摘除髓核组织.然后再切除突入椎管内的椎间盘或增生的椎体后缘骨赘,达到彻底减压为止.最后在椎体间镶入植骨块,给予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25例用此方法治疗的病例,术后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有因手术操作造成神经功能损害者.无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为一期愈合.5例作了椎体间钢板内固定.20例仅作椎体间加压植骨内固定.[结论] TDH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是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以往采用后方入路切除TDH,常造成神经损伤并发症或减压不彻底的现象发生.本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截骨切除TDH取得优良的手术效果,故推荐应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74.
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矫形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资料31例。所有患者在全麻下行单纯后路松解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和后外侧植骨,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Cobb角,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以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4.1个月。手术时间150~265 min,平均183 min,出血量300~800 mL,平均520 mL。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VAS 评分、ODI 及 Cobb 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72.9±14.2)%。根据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术后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植骨均融合;术中发生硬脊膜撕裂、切口坏死各1例。结论 后路矫形融合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恢复腰椎序列,椎管减压可有效解除神经压迫,减轻下肢神经症状。该手术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及出血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用小切口微创式行单间隙V形椎板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代替传统的手术方法,减轻了手术创伤,将复杂的大手术变为微创手术.[方法]切口长6~8 cm,仅暴露1个椎板间隙即可,椎板V形截骨宽度8~ 10 mm,截骨完成后将手术床由反V形调成V形,截骨间隙将自动合拢,将截骨取下来的骨条搭在椎板后,术毕应严格按搬运规则送回病房卧平床或后凸顶椎部位垫薄枕2~4周后,将会“自身矫正”,最后给予过伸位石膏背心外固定.[结果]本组20例矫正效果满意,术后3~5年随访,截骨部位骨性融合良好,畸形无复发.[结论]用微创式截骨术加术后自身矫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0°以内的轻型脊柱后凸畸形效果良好,损伤小、恢复快,减轻了患者痛苦、节约了开支.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采用臭氧髓核消融术、腰椎融合术二种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且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3月临床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共8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岁(22~ 58岁),病程平均9.3个月(6周~8年).病例均为单节段:L3、4椎间盘6例,L4、5椎间盘42例,L5S1椎间盘38例.治疗分为二组:A组使用臭氧髓核消融术49例.B组采用腰椎融合术37例.二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sweslry disability index,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和按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患者对治疗主观满意度.[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大出血、死亡病例.术后随防18~36个月,平均25.1个月.二组病例术后VAS和ODI评分进行对照:二种治疗方法术后VAS评分依次降低为(3.8±1.2),(6.5±1.5);(t=9.27,P=0.000);A和B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ODI评分依次降低为(12.4±3.6),(27.5±4.8); (t=16.68,P=0.000);A和B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A组73.5%,B组91.2%.[结论]二种治疗方法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均为有效治疗.腰椎融合术与臭氧髓核消融术相比较,前者在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手术创伤大,治疗过程复杂,应做为本病终末治疗手段.而臭氧髓核消融术属微创治疗,简单安全,可作为此病的初期或中期治疗.  相似文献   
77.
[目的]总结应用椎间植骨SRS复位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L4滑脱18例,L5滑脱12例,均为Ⅰ度滑脱,伴有神经症状,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滑脱部位盘环间隙减压,椎间植入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SR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滑脱均得到复位,植骨块全部愈合,椎体间高度得到恢复,神经症状完全消失。平均随访13个月,优27例,良1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SRS椎弓根系统操作简便,复位可靠,能充分恢复椎体问高度,盘环间隙减压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减压充分彻底,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78.
目的:报告作者采用的“半椎板切除行椎管内扩大术”。方法:介绍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35例的手术操作方法和取得成功的注意事项。其中侧隐窝型2例,马尾神经型11例,混合型22例。年龄34-65岁。结果:随访39-96个月,疗效优27例(771%),良8例(229%),优良率100%。  相似文献   
79.
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文献报告脊髓纵裂[1~3]在先天性脊柱侧凸病例中约占5%~9%。本组自1980~1992年,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143例,其中合并脊髓纵裂者6例,占4.2%。本组发病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最初开始治疗脊柱侧凸时对脊髓纵裂并发症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从1985年以后,由于重视了对可疑脊髓纵裂的患者做周密细致的临床检查,X线该片,脊髓造影和CT扫描,使脊髓纵裂并发症的发现率明显提高。1资料与方法 本组6例中3例缺乏下肢神经症状,在垂直悬吊牵引下也无任何神经症状出现,但在正位X线平片上,特别是Stagnara位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的技术操作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25个椎体作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型臂X线监视下,经椎弓根向病变椎体内注入国产骨水泥,其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达到填充固化被破坏塌陷的瘤椎,解除症状和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结果 22例25个椎体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达到消除癌性疼痛症状、稳定脊柱、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变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对胸腰椎转移癌的病人,是一种很好的姑息疗法,能消除其癌性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椎进一步塌陷变形压迫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