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脊柱外科医师要善于使用咬骨钳和骨刀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椎板咬骨钳 (Lamina Punch)是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常用器械 ,又名枪状咬骨钳 ,用它经后路做椎板切除 ,开窗显露硬膜和神经根 ,是骨科和脊柱外科医生常做的操作。作者从 195 0年至 1970年间也都是用椎板咬骨钳进行椎板切除或开窗的方法来达到手术目的。经过 2 0年的应用过程 ,认识到椎板咬骨钳的最大危险性就是容易发生“拔丝”现象 ,也就是当咬骨钳的嘴靠近硬膜管或神经根时 ,不慎将挤入刃口内的极少部分硬膜咬住 ,通过硬膜拔出一束神经纤维 ,越拉越长 ,这就叫“拔丝”现象 ,是用椎板咬骨钳做脊柱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作者本人曾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并分析原因.[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1月在C型臂X线机导向下,经皮穿刺,在盘内盘外注入不同浓度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8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7岁(18-74岁),病程平均11.3个月(1周-15年).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患者对治疗主观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随访3-6个月,平均4.3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7.36±0.42)分,术后第2 d VAS评分(3.21±0.72)分,随访时评分为(2.12±0.52)分,术后评分和随访时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没有出现损伤神经根、大血管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按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显效者46%,有效者37%,无效者17%.[结论] 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见效快,治疗方法安全简单微创.  相似文献   
63.
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用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手术方法代替传统的手术方法,减轻了对病人的手术创伤,将复杂的大手术变为简单的微创手术,给病人减少了痛苦,节约了病人的经费开支。[方法]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先用C型臂X线机选择截骨间隙,切口长6~8cm,仅暴露1个椎板间隙,椎板V型截骨宽度8~10mm,截骨完成后将手术床由反V型调成V型,截骨间隙将自动闭合复位,如不能自动闭合则轻轻按压帮助复位,一般复位均不成问题。将截骨时取下来的骨条作椎板后植骨。术毕应严格按照搬运规则将病人送回病房卧平床。术后2周内给予分次手法矫正和过伸位石膏背心固定。[结果]本组50例,除1例因过早白行拆除石膏背心造成畸形复发外,其余病例矫形效果满意,截骨部位骨性融合坚固。[结论]微创式截骨矫正术,损伤小、不用内固定减少病人的经济开支,V型截骨复位后互相嵌插稳定,用骨刀截骨间隙对合整齐,再加上椎板后植骨,过伸位石膏背心外固定,故均能在6个月后植骨融合坚固。  相似文献   
64.
[目的]介绍使用薄刃骨刀作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单侧暴露的椎板上应用薄刃骨刀作半椎板切除,根据需要切除1~4节半椎板,包括根管和隐窝的后壁。通过半椎板切除的入路,切除肥厚的黄韧带、椎间盘和椎体后缘骨赘,来达到全椎管减压的目的。[结果]本组100例经过3~10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分为:优、良、可、差4个档次。优40例,良48例,可10例,差2例。随访的优良率为88%。[结论]半椎板切除显然比全椎板切除损伤小,由于保留了棘突和对侧椎板及其附着的韧带、筋膜和肌肉,故稳定性强,病人术后能够早期下床活动,恢复顺利,为一较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颅盆环"牵引结合后路矫形术在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优势.[方法]自2005~2010年,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38例,均在术前接受颅盆环牵引,再行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6~18岁,平均12.5岁.柔韧性<40%的18例,柔韧性<30%的20例.应用"颅盆环"作术前牵引,使其大弯变小弯,使缩短的脊柱拉长伸直,再行后路矫形手术,达到内置入器械安装方便、矫形手术变的容易、操作安全的目的.[结果]本组38例中能随访到的35例,随访期限1~6年,平均3.5年,平均矫正率不丢失.[结论]颅盆环牵引能持续、缓慢地拉直脊柱,使软组织得到逐渐延长蠕变松解,结合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为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6.
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畸形有两种,一是脊柱侧凸(Scoliosis),二是脊柱后凸(Kyphosis).脊柱侧凸的矫正方法是矫正其冠状面上的不对称、不平衡,达到治疗脊柱侧凸的目的.对侧弯曲度不大、椎骨间关节松动、顺应性较好的病例可用单纯置入器械的方法作凸侧压缩、凹侧撑开,并同时矫正旋转畸形的方法,达到三维矫形的目的.对侧弯曲度大、顺应性不好的病例,除术前牵引改善其顺应性外,应配合脊柱截骨术和置入器械内固定术来达到矫正脊柱畸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方法,总结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根据术前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钻孔,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锤子将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击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置入螺钉。[结果]胸椎椎弓根螺钉一次性置入成功率97%(200枚/206枚)、腰段99%(211枚/213枚)。术后未出现脊髓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T1~12)6°~30°,平均23°±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身高平均增加(8.6±0.69)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随访4~9年,平均5年9个月。躯干平衡良好,无平背畸形,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为3.7%±0.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2例,均行内固定取出。[结论]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连续性全椎弓根螺钉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良好。术后不需佩戴支具或石膏外固定,可早期下地...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椎板V型截骨加内固定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并对手术适应证、矫正时机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5~2009年收治的56例影像学表现为强直性脊柱后凸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V型截骨)30例,对照组(Smith-petersen矫形术SPO)2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12~44岁,平均27岁,平均颏眉角45°(38°~55°),平均注视角42°(32°~53°),行椎板V型截骨、后路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加压固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纠正后凸畸形度数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54例,最长6年,最短2年零5个月(少于24个月的病例除外),平均4年零2个月。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安全可靠,达到人体直立和双眼向前平视的目的。术后患者平均身高增长9.6 cm,平均颏眉角18.5°,平均注视角76°。[结论]椎板V型截骨内固定具有简单、准确和安全等优点,在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中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视野范围同时也可恢复躯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56例患者术前严格进行降血糖治疗,21例予牵引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33例采用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术,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21例空心钉内固定患者,19例如期愈合,2例骨不连,但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改善,3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疗效满意.[结论]合并糖尿病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合并症治疗非常重要,身体状况允许下,应积极手术治疗,尽可能选用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术式.如身体状况较差,可选用闭合空心钉治疗,以达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手术风险目的.  相似文献   
70.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protrution,RLDP)指原手术节段和部位间盘再突出或手术节段对侧间盘突出,患者无痛间歇期﹥6个月[1],其发生率为4%~18%[2],是腰椎间盘手术后远期的重要并发症。RLDP会再度引起严重腰腿痛,常需再次手术[3,4]。对于RLDP的治疗国内外争议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