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报告6例原发于脊柱的恶性淋巴瘤,此症好发于青少年与老年人;男多于女;病程平均为3.5月,发生部位以下胸椎居多。首发症状为胸腰背痛,多在短期内出现下肢瘫痪等神经症状。X线表现多为浸润性破坏。本症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均为术后病理确诊;对此症的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对原发于脊柱的恶性淋巴瘤,尤其是出现脊髓神经障碍者应在手术切除的同时,进行放射治疗与化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2.
发育性椎管狭窄,可存于脊椎各节段,但临床上对腰椎注意的多,对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往往并入颈椎病中,专题讨论甚少。实际颈椎管狭窄之对脊髓损害,远较腰椎管狭窄之对马尾损害要重的多。由于此概念上的忽略或认识不足,致使对某些病情迟迟作不出诊断而延误治疗。对此我们近几年曾作了些实验及临床探讨,现将临床所遇病例,报告讨论如下,敬请指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比较股骨转子间传统骨折分型与三维新分型的一致性,探讨新分型的可靠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1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的X线片和CT影像资料,6名骨科医生作为观察者对上述患者分别采用Evans分型、Jensen分型、AO分型和新分型进行分型。1个月后将原有的18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重新编号,再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型。比较基于X线片和CT不同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卡帕(Kappa)系统。结果Evans分型、Jensen分型、AO分型、新分型X线片的观察者间卡帕(Kappa)值分别为0.54±0.03、0.53±0.03、0.45±0.03、0.63±0.02,CT的观察者间Kappa值分别为0.49±0.03、0.49±0.03、0.44±0.04、0.63±0.03。X线片的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53±0.02、0.54±0.03、0.44±0.04、0.65±0.02,CT的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52±0.03、0.52±0.03、0.41±0.02、0.64±0.03。基于X线片和CT,新分型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Kappa值均高于Evans分型、Jensen分型和AO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相比,新分型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04.
hTGF—β1基因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腰椎间盘退变及其伴随的脊柱疾患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退变无能为力。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技术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应用 ,基因治疗成为一种特异性强、高效及安全的方法。 1999年Nishida等[1] 成功将外源性hTGF β1目的基因转入兔椎间盘细胞并获得hTGF β1基因产物的高表达 ,为从根本上防治椎间盘退变开辟了新的途径。1 hTGF β1对于椎间盘的生长及退变的调节作用  hTGF β1能够促进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对脊柱的发育和分化有重要的作用[2 ] 。脊索细胞为胎儿椎…  相似文献   
105.
白细胞介素1α对椎间盘蛋白多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研究白细胞是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对椎商盘髓核中蛋白多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取自然流产的胎儿1具,胎龄8个月,术后4小时内无菌取出椎间盘,进行髓核组织块的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α0.1、0.2、0.4nmol/L,培养30小时后,用Alcian法检测培养液中踱酸软骨素的含量。在髓核组织培养液中加入IL-1α 0.3mmol/L,分别培养12、24、7  相似文献   
106.
脊髓及神经根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行颈、胸椎手术脊髓监护及应用自发肌电图行腰椎手术神经根监护,对2种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学、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根据不同阶段SEP的变化与术后功能相结合,判断SEP的准确性。腰椎手术采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神经根功能,以判断神经根在术中是否受到牵拉、激惹及刺激。并观察手术中SEP及自发肌电图的影响因素,减少监测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结果]颈、胸椎手术128例病人中,监护未达到预警标准116例,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术中SEP变化达到预警标准8例,及时提醒手术医生,暂停手术操作,7例患者SEP波幅渐恢复,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1例患者因SEP波幅降低时间超过10min未恢复,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非手术原因如麻醉、低血压及局部低温对SEP的影响均未达到预警标准。假阴性3例,假阳性1例。腰椎手术40例,12例术中出现肌电反应,及时提醒手术医生,避免过多的刺激及牵拉,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结论]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反应脊髓的生理或病理状况。腰椎手术采用自发性肌电图,在严格控制肌松剂使用下,可准确及时地反应神经根的功能,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7.
对4例胎儿,1例正常成人和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及5例Wistar大鼠,2例家兔的腰椎间盘做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胎儿不同年龄的脊索细胞的演变,显示脊索细胞在形成髓核,尤其是在髓核的基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物种、不同时期的腰椎间盘在早期即有髓核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并随年龄增长日趋明显,但四肢动物退变程度不如人类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主要为细胞及基质的退行性改变,但其程度和某些变化有别于正常生理退变。  相似文献   
108.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9~61岁,平均42岁.后凸畸形Cobb角31°~63°,平均47°;病史8~63个月,平均29个月.根据后凸角度大小、椎管狭窄程度和压迫来源采用经椎弓根椎体闭合楔形截骨术. 结果患者获得平均40.2°的矫正,平均矫正率85.8%.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无重大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5个月(6~41个月),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无明显矫正丢失和内固定物失败并发症,X线片和动态X线片显示骨性融合,融合率100%. 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迟发性后凸畸形,Ⅰ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是理想选择,单节段截骨控制在55°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9.
原发性骨肉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5%,是骨和附属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15年来我院经病理组织证实的骨肉瘤共4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与性别:本组男性29例,女性12例,男性较女性多一倍余,年龄以15岁至25岁最多,占68%,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55岁。  相似文献   
110.
大量骨质溶解症为一罕见而往往令人感到惊奇的骨病。1838年首先由Jackson介绍了第一例,以后国内外文献陆续有所报导。国内仅孔庆德等1959年报告二例、冯守诚等1963年、刘沂1974年各报告一例。由于病因不明故名称很不统一,如鬼怪骨、消失骨,特发性骨溶解等等。近年文献比较一致地称之为大量骨质溶解症(Massiveosteolysis)。我院自1975-1979年四年内发现二例,现简要报告如下: 病例一:郑××,男,20岁,住院号208280因左上臂活动受限二年余,于1975年11月26日入院,入院前三年感左上臂酸痛,不影响劳动;二年余前,下河洗澡不慎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