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田光磊 《首都医药》2003,10(20):10-11
1.临床资料 1.1 病史:患者女,25岁。左锁骨上窝发现肿物3个月。3个月前,患者无意当中于左锁骨上窝触摸到一个皮下肿物,约1.0cm×1.5cm大小,表面光滑,无疼痛,压之有轻微的麻木感,向上肢远端放射,除此之外无其它不适症状,所在市医院诊断为臂丛神经上干雪旺细胞瘤,建议手术切除。此后,患者先后就诊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报告了14例患者25腕的腕关节三腔造影检查的结果。证实其阳性诊断率高于传统的桡腕关节腔造影,是一种可取代后者的诊断技术。作者分析讨论了三腔造影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正常人腕中与腕掌关节间的交通为远排腕骨间的三个骨间关节。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应用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5掌骨颈和掌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枚髓内针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第5掌骨颈及掌骨干骨折15例。随访观察指标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掌指关节活动度;影像学观察指标包括:掌骨成角及掌骨短缩。掌指关节活动度和影像学指标均与健侧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6.4个月(3~24个月)。术后6~8周,所有骨折均出现明显骨痂。最终随访时,患侧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87.5±176;±177;3.4±176;,健侧88.8±176;±177;2.6±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线结果显示所有骨折均愈合。患侧第5掌骨背侧成角5.9±176;±177;2.1±176;,健侧为4.7±176;±177;1.3±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第5掌骨长度(51.9±177;3.2) mm,健侧为(52.7±177;2.6) 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掌骨平均短缩0.8 mm。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手背支刺激症状,骨折愈合拔针后症状改善。结论髓内针固定方式治疗第5掌骨颈和掌骨干骨折创伤小,固定强度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该类型骨折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发生于一侧肢体的多发施万氏细胞瘤称为节段性施万氏细胞瘤病,临床少见,局限于一侧上肢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5例,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2003年至2012年间共收治351例外周施万氏细胞瘤患者,25例为多发施万氏细胞瘤,其中5例肿瘤局限于单侧上肢,为上肢节段性施万式细胞瘤病患者,其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8岁(29~48岁)。本文回顾调查了这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诊治原则和基因学特点。结果:近10年间共收治外周施万氏细胞瘤351例,其中单发326例,占92.88%;施万氏细胞瘤病25例,占7.12%;局限于单侧上肢的节段性施万氏细胞瘤病5例,占1.42%。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各自分支均有累及,无明显分布倾向,无家族病史,未见耳鸣、听力下降、平衡功能受损等前庭神经受累症状。3例表现为痛性肿物,2例麻木,并在叩击肿物时放射至受累神经分布区。MRI示沿神经走行的多发肿物,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均选择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报告为施万氏细胞瘤。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限4年半,没有复发及神经功能受损等情况。总结相关文献,发现类似病例极为罕见,英文文献中仅汇报过20余例,国内尚无报道。结论:上肢节段性施万氏细胞瘤病极为罕见,其特点是一侧上肢多发施万氏细胞瘤,不伴有前庭神经、视神经病变,好发于30~60岁女性。结合本组特点及相关文献认为该病为神经纤维瘤病范畴中的独立疾病,在临床中需与其他类型鉴别。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钩骨钩骨折的临床分型,并探讨不同分型的钩骨钩骨折合理的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12例钩骨钩骨折的病例,依据损伤特点和预后将其分为三型:Ⅰ型为钩骨钩尖端的撕脱骨折,Ⅱ型为钩骨钩中段的骨折,Ⅲ型为钩骨钩基底的骨折.依据这一分型,本组病例中Ⅰ型1例、Ⅱ型7例、Ⅲ型4例.其中保守治疗3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4例,钩骨钩切除5例;术前合并尺神经损伤3例(2例Ⅱ型,1例Ⅲ型),合并小指指屈肌腱损伤2例(均为Ⅱ型骨折),合并豆三角关节脱位1例(Ⅱ型骨折).重点分析了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恢复时间,以及临床分型与术前并发症和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平均(8.4±3.9)个月.进行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中有2例Ⅱ型骨折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他5例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至最终随访时均对疗效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其疼痛评分、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并发症经手术治疗均完全缓解.采用钩骨钩摘除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Ⅱ型骨折术前并发症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都较其他两型高.结论 钩骨钩骨折的总体疗效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对Ⅰ型骨折和无移位的Ⅲ型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对有移位的Ⅲ型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Ⅱ型骨折,由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应尽早行钩骨钩摘除术.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血管损伤患者接受血管吻合后创面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治疗的61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通过直接吻合或血管移植进行治疗,其中33例血管吻合口周围创面无法一期关闭,以周围组织覆盖血管吻合口后将VSD应用于血管吻合口周围创面及远端减张创面,而另外28例血管吻合口创面可直接关闭,远端减张创面应用VSD覆盖。结果本组61例中,6例因各种原因而保肢失败,最终截肢治疗,其余55例创面通过游离植皮或者皮瓣而得到关闭,在应用VSD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血管损伤患者中应用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对血管吻合口以周围组织覆盖后应用持续负压吸引未引发吻合口痉挛或者堵塞。  相似文献   
58.
腕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腕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腕关节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在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假体临床应用及手术方法改进等方面有较快的发展。该文就近年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无明确创伤病史且X线片表现不典型的尺腕撞击综合征的特点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0月至2010年10月明确诊断和治疗的55例尺腕撞击综合征患者中没有明确创伤病史且X线片表现不典型的25例,在Kostas诊断标准基础上,观察尺腕压力试验、动态尺骨正向变异、MRI检查的阳性率和腕关节镜检查,分析观察指标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治疗采取尺骨短缩手术,截骨方式中16例采用水平截骨(Darrow法),9例采用斜行截骨(Rayhack法),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采用Darrow标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本组25例患者中尺腕压力试验阳性比率为84%,动态尺骨正向变异的发生比率为52%,MRI检查发现腕骨信号改变的比率为82%,以月骨尺侧部近端和三角骨腰部最为常见,腕关节镜检查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退变及尺骨头和月骨的软骨退变比率为100%.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26个月.25例骨折均愈合,水平截骨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斜行截骨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5个月.优7例,良15例,中2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8%.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非创伤性尺腕撞击综合征由于缺少明确的创伤病史,尤其当X线片表现不典型时同其他引起腕关节尺侧疼痛的病因较难鉴别,应用尺腕压力试验、动态尺骨正向变异检查和早期MRI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有效提高诊断率.腕关节镜检查可作为诊断困难和鉴别诊断的补充手段.应用尺骨短缩手术可明显改善症状,斜行截骨是值得推荐的截骨方式.  相似文献   
60.
2013年10月8日,王澍寰先生因病逝世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享年八十有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