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结果(其中改良Bunnell法14例,Brand法4例).术后按疗效功能评定标准和Brand手功能评定标准,得出术后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30个月,18例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33%.结论 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适应证为单纯尺神经损伤者,其他复合性损伤术后疗效较差.同时应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止点缝合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2.
腕三角纤维软骨先天性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3.
大面积烧伤后晚期的手功能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全身大面积烧伤后 ,晚期在无正常皮肤可供利用的情况下 ,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 4月~ 2 0 0 1年 2月 ,共收治 7例烧伤面积 85 %~ 96 % ,并伴有典型的烧伤爪形手畸形患者。因遍体瘢痕 ,无正常皮肤可供修复利用 ,遂将手背瘢痕挛缩彻底松解 ,并将松解的瘢痕皮肤保留尺侧为蒂 ,在腹部瘢痕较轻的部位设计皮瓣 ,覆盖手背创面 ,然后将手背瘢痕瓣互换到腹部 ,以覆盖腹部皮瓣供区缺损。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 4年 ,临床效果满意 ,术后掌指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此术式为全身大面积烧伤后晚期手功能的修复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腕部损伤,发生率约为全身骨折的2%,腕部骨折的51%~62%。治疗舟骨骨折,愈合仅是基本要求,重点还在矫正折块移位、恢复舟骨正常形态,否则腕关节不稳定、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的危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健侧C_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从撕脱伤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采用健侧C_7与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丛撕脱伤患者220例,其中64例获得3年以上的来院随访,男59例,女5例;年龄7~51岁,平均26岁.伤后到手术时间1~18个月,平均3.7个月.全臂丛撕脱伤60例,中、下干撕脱伴上干不全损伤2例,中、下干撕脱而上干正常2例.健侧C_7与下干直接吻合56例,与内侧束直接吻合8例.30例行肱骨短缩截骨,截骨长度2.6~5.8 cm,平均3.9 cm.结果 术后随访36~57个月,平均44个月.41例屈指肌力恢复到4级,3级12例,2级10例,0级1例,优良率为64.1%(41/64);34例拇长屈肌肌力为4级,3级14例,2级14例,0级2例,优良率为53.1%(34/64);47例尺侧屈腕肌力为4级,3级9例,2级7例,0级1例,优良率为73.4%(47/64);32例掌长肌肌力为4级,3级20例,2级11例,0级1例,优良率为50%(32/64).结论 健侧C_7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及减少了一个吻合口,可显著提高其重建屈指、屈腕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18例(20侧)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患者。男5例,女13例,平均33.5岁。月骨11例,舟骨6例,三角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各1例。主要症状为腕部酸胀不适、疼痛,伴握力下降和活动度降低。X 线平片显示腕骨内圆形或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有硬化缘。CT 及 MRI 显示病灶内为液体。均采用病灶刮除+自体松质骨移植术治疗,术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4周。结果18例获3个月至4年的随访,平均15个月。病理证实为腱鞘囊肿者18例。术后疼痛消失10例,减轻7例,3例无缓解。16例握力下降者有14例得到改善。6例术后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下降。复发1例。术后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8例,一般2例。结论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是慢性腕关节疼痛原因之一,其确诊需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相结合,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限制背伸支具治疗近指间(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PIP )关节背侧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对48例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阶段性限制背伸支具治疗,随访其远期功能情况,记录关节活动范围。采用TAM 评分进行手指客观运动功能评价,采用 VAS 评分进行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48例均获4~4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复位满意;PIP关节屈曲110°,伸直0°;TAM评分:优48例,优良率100%;VAS主观满意度9.9分。侧方不稳定且开口征<30°的4例,支具治疗后无明显侧方不稳定,开口征<15°,除侧方梭形膨胀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限制背伸支具治疗PIP关节背侧骨折脱位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8.
<正>先天性多指,依其所在方位论,大致分桡侧、中间、尺侧多指三类[1-2]。前者为患拇指,后者累及小指,中间者则与示、中、环指有关。桡侧多指(radial polydactyly),又称轴前多指(preaxial polydactyly)、拇指多指(thumb polydactyly)、重复拇指(duplicated thumb)、双拇指(double thumb)、分叉拇指(bifid/bifurcated thumb)、分裂拇指(split thumb)或冗余拇指(extra/supernumerary thumb)。拇指及或其内骨骼列数逾1———临床通常称拇指成2列者为2指列(2指节)桡侧多指,成3、4列者为3、4指列(2指节)桡侧多指。其中含带3指节(triphalangeal)、浮动(floating)、有蒂(pedunculated)、未发育(rudimentary/vestigial)、指关节粘连(symphalangism)或侧偏(deviated)拇指的,则谓3指节、浮动、有蒂、未发育、指关节粘连、侧偏桡侧多指,例如2指列3指节桡侧多...  相似文献   
109.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5年至1999年的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最近5卷《中华手外科杂志》论文的引文进行分析,以提供最有应用价值的手外科文献资料。方法 对1995年至1999年21期《中华手外科杂志》中主要栏目的732篇论文的引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专家和读者问卷调查法,推荐熟悉和有价值的文献。结果 21期杂志中刊登引文的论文共467篇,引文量2408条。引文语种以英文、中文为主。引文类型以期刊文章为主,自引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引文核心文献为《中华手外  相似文献   
110.
指甲下肿瘤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指甲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124例指甲下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介绍治疗方法与疗效,以及常见的并发症.结果 指甲下肿瘤良、恶性均有,以良性多见,其中血管球瘤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少见,为恶性黑色素瘤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结论 指甲下肿瘤种类多,因指甲系统特殊的解剖与生理特点,应重视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