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脊柱骨折再手术原因及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再次手术翻修的原因及疗效相关因素。随着脊柱创伤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和普及,部分没有得到完善治疗的病例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再次进行翻修手术。本科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外院手术治疗后失败的脊柱损伤患者19例,进行了再次手术翻修并平均随访3.5年,对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作初步探讨。[方法]19例脊柱骨折再手术患者,平均随访3.5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访观察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疼痛、生活质量及对再次手术的个人评价。[结果]减压不充分以及内固定物的不当使用是再次手术翻修的主要原因。不完全截瘫患者再手术后肌力均得到一级以上恢复,然而再手术前神经功能为FrankelA级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17(89%)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疗效表示满意。[结论]良好的脊柱外科技术和正确应用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折的重要因素,对于正确选择适应证的病例,再次手术翻修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
病人,女,73岁。1998年4月出现左上臂远端伸侧肿痛,逐月加重,静滴“头孢”、“青霉素”等无明确疗效。同年8月肘部伸侧出现一小的囊性包块,伴明显疼痛。9月1日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上臂远端为“脓性液体”,鹰嘴部为“淡红色液体”,细菌培养均阴性。次日上臂再度出现肿胀,1周后按“左上臂软组织囊肿”收入院。行双上臂拍片及胸片检查后于9月11日手术;术后更改诊断为“左上臂脓肿”。抗炎治疗并给予伤121开放换药,两周后闭合伤口。  相似文献   
63.
1临床资料病例,男性,30岁,左上肢被木料砸伤后疼痛,功能障碍,上臂骨质外露.在当地医院行肱骨拍片示“左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急行伤口包扎,上肢石膏托简单外固定,于伤后18h转至我院.查体:神志清楚,脉搏84次/分,血压14/10 kPa.左上肢长臂石膏托固定.拆除石膏后见整个上肢肿胀明显,皮肤表面有散在的张力水泡且部分已有破溃.上臂远端前  相似文献   
64.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骨科从1976年至1988年收治17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人,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11~64岁.前臂5例、手部2例、小腿8例、大腿和小腿同时受累2例.病因:外伤13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外伤后感染1例.合并骨折9例、大血管伤4例,颅脑伤1例,肾衰3例,伤后就诊时间4小时~10天,伤后确诊时间4小时~13天,受伤到手术减压的时间5小时~10天6小时.行深筋膜减压手术者13例,截肢3例,高压氧治疗1例.术中发现有肌肉坏死者12例.术后仅5例无肢体功能障碍,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5.
66.
膝关节僵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们采用伸膝装置粘连松解、硅胶膜置入及术后应用下肢功能康复机活动膝关节防止粘连,治疗膝关节僵直,临床效果满意.31例患者,年龄20~58岁,平均31岁.骨折25例,感染4例,滑膜病变2例,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膝关节屈曲平均改善86.1°.我们认为在松解创面之间置入硅胶膜;术后尽早进行有效的膝关节活动;慎重、适当的进行股直肌延长和术前进行膝前皮肤扩张,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王威  王鹏建 《北京医学》2015,(2):191-193
目的:研究脾多肽注射液预防骨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相同化疗方案但不给予脾多肽治疗。观察2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数值、化疗后血小板分级情况、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用量,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化疗前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数值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比试验组降低更加明显[(85.9±47.4)×109/L vs.(109.6±40.9)×109/L,P<0.05]。试验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7.4% vs.71.4%,掊2=4.357,P=0.037)和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7.9%vs.25.7%,χ2=4.212,P=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输注血小板的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8 U vs.39 U,P<0.05)。脾多肽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脾多肽注射液是一种预防骨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可选药物。  相似文献   
68.
王鹏建  王德利  丁宇  李威  季伟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4):309-311,320
目的比较Gamma3钉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分别采用闭合复位Gamma3钉或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9例,其中DHS内固定51例(DHS组),Gamma3钉内固定38例(Gamma3钉组)。病例选择时排除病理性骨折及严重多发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两组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mma3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较DHS组延长但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少。结论 DHS和Gamma3钉内固定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同样的疗效,但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3钉内固定能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降低术后髋内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9.
上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治--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颈段椎管内肿瘤较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误诊,加之该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大,故而治疗困难。本文报道我科于2004年9月~2005年4月间收治的4例上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并对该部位肿瘤的特点、早期诊断方法、疗效以及导致误诊的原因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0.
本科自1996年10月以来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2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左侧13例,右侧8例。平均年龄39.5岁(21 ~65岁)。新鲜粉碎性骨折1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例;陈旧性骨折不愈合7例;病理性骨折1例。1.2 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侧卧位,患臀垫高。C形臂X线机监视下牵引复位。自大粗隆顶点向上作直切口长5 ~6cm,选择大粗隆顶点偏内后侧(梨状窝)为进针点,骨锥穿透皮质,将导针置入髓腔,达骨折远端。如导针进入困难可在骨折处做小切口,直视下将导针穿过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