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被车挤压髂腹部,无开放伤口.数分钟后出现休克,昏迷.1h后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从腹腔吸出鲜血约4000ml.左髂外动脉部分断裂,予以侧壁缝合,切除坏死小肠约30cm.次日发现左下肢皮温低,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并出现急性肾衰症状.行血液透析治疗,未能再次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0年以来.应用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臀大肌下部肌皮瓣、全臀大肌肌皮瓣、臀中肌肌皮瓣、 绳肌肌皮瓣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疡 39例 57处,病灶切除前平均 4.1cm × 5.5 cm.切除后平均 7.3 cm × 9.2 cm.均用肌皮瓣转移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39例57处褥疮、窦道和溃疡中的49处 肌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有6处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切口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治愈。除1例术后4个月复发再次用肌皮瓣修复治愈外、其余病例经9个月~10年随访未再发现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汤具有病史长、合并症多、病灶口小底大等特点;彻底切除病灶周围的瘢痕、肉芽组织及死骨,用肌肉充分填塞死腔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选择肌皮瓣应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而定,以就近、便于转移和便于供区缝合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0年以来,应用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臀大肌下部肌皮瓣、全臀大肌肌皮瓣、臀中肌肌皮瓣、腘绳肌肌皮瓣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疡39例57处,病灶切除前平均4.1 cm×5.5 cm,切除后平均7.3 cm×9.2 cm,均用肌皮瓣转移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39例57处褥疮、窦道和溃疡中的49处肌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有6处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切口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治愈.除1例术后4个月复发再次用肌皮瓣修复治愈外,其余病例经9个月~10年随访未再发现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窦道和溃汤具有病史长、合并症多、病灶口小底大等特点;彻底切除病灶周围的瘢痕、肉芽组织及死骨,用肌肉充分填塞死腔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选择肌皮瓣应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而定,以就近、便于转移和便于供区缝合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及溃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报道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和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臀大肌、臀中肌,Guo绳肌和阔筋膜张肌等处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溃疡39例57处,修复创面最大范围10cm-6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49处肌皮瓣全部成活,6处肌皮瓣边缘坏死,2处肌皮瓣边缘裂开,经换药及缝合后痊愈。除1例术后复发用肌皮瓣修复痊愈外,其余病例经9个月-10年随访无复发。结论:臀骶部褥疮和溃疡病史长,合并症多,用肌皮瓣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21例中假体柄周围骨折7例,术后早期脱位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8例,下肢不等长1例。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术中正确的手术操作、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方法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颈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前路手术治疗方法,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机制.方法 33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8年.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JOA评分由术前的(7.3±1.5)分提高到(12.2±3.0)分.其中优14例,良11例,可6例,差2例.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现象.3例术后顽固性颈肩痛(轴性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多平面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合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累计节段越多,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23岁,因右锁骨间断疼痛、肿胀3个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发现右胸锁关节处有一包块,质地较硬,触之不痛。后出现右肩部及胸锁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呈持续性钝痛,夜间较为明显,右上肢活动受限。外院给予局部封闭及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近日再次再现上述症状,给予口服止痛药及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本院骨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收治2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椎间盘造影确定诊断及受累间隙,行相应手术治疗。根据随访疼痛缓解程度并参照VAS、JOA评分进行临床评定。结果23例随访14~27个月,术后VAS评分及术后2周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手术疗效优良率达87%。结论结合临床表现,行椎间盘造影术可于术中明确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原因,选择性融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良Galveston技术联合Isola系统治疗严重骶骨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9月~2006年8月,笔者采用改良Galveston技术联合Isola系统治疗严重骶骨骨折脱位2例,近期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1,男性,48岁,20米高处坠落致伤,伤后小便不能自解。查体:腰骶部局部隆起,压痛阳性,下肢肌力: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