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促凋亡基因Bax和促增殖基因Cyclin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鼠抗人Bax及鼠抗人CyclinD1单克隆抗体对40例石蜡包埋的原发性NSCL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10例肺良性病变作对照,对它们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Bax蛋白在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表达无明显差异性,但当恶性肿块≥3cm时其表达高于肿块<3cm,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Ⅲ~Ⅳ期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高于低~中分化(P<0.05).而CyclinD1表达为恶性病变高于良性病变(P<0.05),与P-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Bax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早期低表达,而在中晚期高表达,说明Bax在早期的抑制有诱癌形成的可能,晚期则加速癌细胞凋亡,参与机体的抗癌机制.CyclinD1的过表达与肺癌的发生有关,是NSCLC的早期分子事件之一,而与NSCLC的发展和预后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S)、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和c-my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手术切除的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STATS、cyclinD1和c-myc的表达。结果:STATS、cyclinD1和c-myc在NSC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且它们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病理因素无关(P〉0.05)。在NSCLC中,STATS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STATS与c-myc的表达、cyclinD1和c-myc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在NSCLC中存在STATS、cyclinD1和c-myc的过度表达,但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在肿瘤的发生中,STATS可能是通过上调cyclinD1表达,促进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转化,诱导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王宋平  熊瑛  王鸿程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4):521-522,52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有不少患者反复急性加重并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或)肺心病,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据报道[1-3],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0年COPD为全球第六位死亡原因,1996年居第5位,目前,COPD已成为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预计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位致死原因和经济负担的第五位。患病人数之多,死亡率之高,社会经济负担之重,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着重对近年来有关COPD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1COPD的定义2001年发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  相似文献   
45.
JAK-STAT是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在正常细胞中激活STATs是一个瞬时的过程,而在癌细胞中,STATs蛋白被持续激活,在肺癌时表达不一。有关STAT信号途径的研究为人类肿瘤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标靶。  相似文献   
46.
47.
锁骨上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31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全部病例标本均系1985~1990年分别由我院呼吸内科和细胞学诊断室采取,并由该室作出细胞学诊断,共计231例。其中男性140例,女性91例,年龄从27岁至81岁。在231例患者中,左锁骨上淋巴结穿剌124例,占53.7%,右锁骨上淋巴结穿刺107例,占46.3%。  相似文献   
48.
笔者曾见到1例超大剂量氨茶碱蓄积中毒,4年来累积口服氨茶碱4300余片(0.1g/片),总剂量达430g 以上,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实为罕见。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5岁,银行职员。1984年由山西某地调来泸州工作。不久因发作性哮喘、气促,在本院门诊诊断为“外源性支气管哮喘”,用氨茶碱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吸氧);试验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加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动脉血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室率(HR)、动脉血pH、PaO2、PaCO2和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4、24和48h后的pH、PaO2和SaO2上升更明显,PaCO2下降更明显(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9%和86.8%(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1.0±3.6)d和(15.0±4.3)d(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9%和10.5%(P>0.05);治疗无效需要气管插管有创通气者分别为3例(7.1%)和5例(13.2%)(P>0.05)。试验组有34例(81.0%)患者对无创通气有较好的依从性。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较仅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能更快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PaO2、SaO2和降低PaCO2;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