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5%。乳腺癌分子病理学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瘤细胞的激素受体、生长因子、特异性蛋白、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等变化,并通过以上检查结果反映肿瘤细胞的分化、生长速度和转移侵袭性,为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放疗和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和靶点治疗新思路。通过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阐述,可以更深入的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2.
【摘要】 目的 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的临床及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分布于30~50岁年龄段女性,以30~40岁最多,大多表现为乳头溢液,亦有10%左右表现为不可扪及肿块经B超检查微创活检发现。本组患者中乳腺超声有阳性发现者40.2%,乳腺X线检查有阳性发现者仅10%;纤维乳管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7%,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IP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96.3%。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3.3个月,有25例(4.5%)患者出现同侧复发,复发者均为多发乳头状瘤。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超声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X线检查对IP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可用于鉴别诊断;纤维乳管镜是诊断IP的首选方法,可辅以T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多发乳头状瘤术后有一定复发率,应定期随访,如有复发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3.
【摘要】 目的 探讨pT1a和pT1b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130例pT1a和pT1b乳腺癌及同期607例pT1c和pT2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在年龄分布、月经状况、淋巴结状态、肿瘤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和Ki-67 表达指数等临床病理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pT1a和pT1b乳腺癌相比,在各临床病理因素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T1a/pT1b相比较于pT1c和pT2乳腺癌,有更多的低组织学分级(G1 59.2% vs 18.6% 和12.3%),低Ki-67增殖指数(<14%者,73.8% vs 57.7% 和55.5%)和阴性淋巴结转移(86.9% vs 62.0% 和47.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较多(76.2% vs 72.3% 和62.2%),但与pT1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408),与pT2组相比则有统计学差异(P=0.006);HER2阳性表达较少(21.5% vs 22.3% 和29.7%),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870和P=0.076);年龄≤35岁者较多(21.5% vs 8.8% 和13.8%),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P=0.042),但在月经状况上与其他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45和P=0.217)。结论 pT1a和pT1b乳腺癌总体上具有组织学分级较低、Ki-67增殖指数较低、激素受体阳性较多和HER2过表达较少的特点。pT1a和pT1b乳腺癌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4.
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与处理(附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1999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41例导管内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中,非触摸型导管内癌占75.2%。乳腺X线摄影检查符合率为80%,乳管内视镜检查为95.7%。本组41例术后无皮肤坏死,上肢水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49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保乳术后局部复发2例(4.88%),均为40岁以下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其中1例为粉刺型导管内癌。结论 乳腺X线摄影和乳管内视镜检查明显提高了非触摸型导管内癌的检出率。导管内癌保乳术后存在一定的局部复发率,对于年龄小于40岁,粉刺型及伴微浸润的导管内癌患者应慎重选择保乳手术。  相似文献   
95.
近二三十年来,绝大多数国家的乳腺癌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估算为37.5/10万。我国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大城市1998—2002年的乳腺癌发病率分别达45.0/10万、54.9/10万和27.0/10万,比10年前分别上升了62.5%、56.9%和52.5%。全国女性乳腺癌总的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4.9/10万,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的3.8/10万,降幅为9.0%。  相似文献   
96.
乳管镜下切割乳管内乳头状瘤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e system,FDS)下诊断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s,IP),并在FDS下行细胞活检针切割手术。病理均为IP,其中4例随访1月-6月未见溢液复发,1例术后2月再次血性溢液,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认为FDS下切割手术,对于大导管微小单发的IP较为有效,不适于较大或多发的Ⅱ级导管以下的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97.
我国每年有上万例乳腺癌病人需手术治疗,乳腺癌手术创面大,解剖部位特殊,需一种特殊引流管引流。为此,我们制作并临床应用了Y型带负压吸引乳腺引流管,现报告如下。 引流管的制作 Y型带负压吸引乳腺引流管由两部分组成,一根Y型多侧孔硅塑引流管(F14)和一个弹簧负压吸引器(如图),两部分有连接头相连,并有抗逆流装置。全套采用灭菌包装,有效期2年,一次性使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应用椎间蜗柱骨水泥充填、RF、Steffee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 对12例腰椎滑脱经后路采用研制的椎间撑提复位器械对滑脱椎体进行撑提复位后,椎间蜗钻水平攻槽,骨水泥充填固定,椎弓峡部植骨,滑移椎行RF或Steffee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12例14个间隙,Ⅰ度滑脱7例9个间隙,Ⅱ度以上5例。经7~42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优9例(75%),良2例(16.7%),可1例(8.3%)。结论 应用蜗柱骨水泥椎间支撑,RF、Steef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椎弓峡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够增加椎间高度、恢复椎管和椎间孔容积,延缓小关节退变,既能使马尾及神经根得到有效减压,又可使滑移的椎体得到牢固的椎间固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
两种脂肪乳剂对胃癌术后病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瞻性研究了36例胃癌病人术后输入两种指肪乳剂(LCT和MCT/LCT)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变化,探讨了两种脂肪乳剂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