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报告165例慢性阑尾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发现按国内概念诊断的慢性阑尾炎中,约70.3%的病例为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表现.作者认为这类病例应归为复发性阑尾炎,并指出复发性或慢性阑尾炎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2.
微创技术在乳腺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创技术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流,凡能够减少组织手术损伤、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措施都属于微创技术的范畴。目前,微创技术在乳腺外科的应用可总结为一枪(穿刺活检枪)、一仪(前哨淋巴结探测仪)、二镜(乳管镜和乳腔镜)、二保(保乳手术和保腋窝手术),以及乳腺肿瘤的消融和靶向放疗,主要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3.
王颀  魏仁志 《四川医学》1993,14(11):667-668
我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了24例胃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采用周围静脉TPN(PVTPN)支持,并根据病人的血浆蛋白水平和T细胞亚群改变,探讨了胃结直肠癌术后短期静脉营养支持的作用。一、病例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24例胃结直肠癌病人均行根治性手术,男14例,女10例,年龄25~71岁。病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代谢性疾病和肠道炎症性疾病。入院后固定膳食。术后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常规补液,供给热量62.8±8.4kJ.kg.d,不补充外源性蛋白质。②省氮疗法组:供给热量16.8~64.2kJ.kg.d,氮0.16~0.18g.kg.d。③低热量组:供给热量66.9~83.7kJ.kg.d,氮  相似文献   
24.
直肠癌的主要治疗仍然是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目的一是争取较高的远期存活率,二是较好的生活质量。各式保肛手术和肛门成形术的研究十分活跃,现综述如下。 1 直肠癌的病理学研究早期病理学研究发现,少数直肠癌向远端肠壁内扩散可长达5cm或5cm以上。所以,直肠癌手术切除肿瘤远端肠管至少5cm。近来的较多研究则表明远端肠壁内扩散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1.5cm,极少数超过1.5cm者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胃肠外营养(TPN)添加精氨酸(Arg)对胃癌术后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对36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TPN支持的前瞻性研究,检测常规TPN和TPN添加Arg支持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水平变化。结果:常规TPN支持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而TPN添加Arg支持后患者的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和IL2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TPN不能纠正胃癌术后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但TPN添加Arg则可促进IL2生成增加,NK细胞活性增强,改善了胃癌术后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提示TPN添加Arg有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纤维乳管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乳管镜是一种微型内镜,作为乳头溢液检查的一种新手段,已开始在临床推广应用,它能直观反映乳管内的病变情况,发现乳管内微小病变,并可定位利于手术切除,还可行镜下细胞活检、激光治疗等。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探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评表(FACT—B,包括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和特异因素方面),对15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分期和术后时间6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以生活质量的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0者为自变量(包括年龄、疾病分期、术后时间),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分期、不同术后时间的患者间生活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分期为中期者得分低于早期者(P=0.014),术后时间为12个月、60个月者得分高于术后时间3个月者(P值均〈0.050)。结论疾病分期、术后时间是QOL的影响因素;应从影响因素出发,积极开展乳腺癌普查、躯体功能锻炼及心理疏导等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旋切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在乳腺结节(临床不可扪及、经超声检查发现并考虑为良性疾病的低回声实性肿块称为乳腺结节)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幼保健院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对2 468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了真空辅助旋切活检。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其中892例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年龄、乳腺结节直径、超声BI-RADS分级和乳腺X检查与乳腺癌检出率的关系,评价真空辅助旋切活检诊治乳腺结节的价值。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及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分析乳腺结节直径及患者年龄与病理结果的关系,乳腺癌检出率与乳腺结节直径、超声BI-RADS分级及患者年龄的关系,以及乳腺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不同BI-RADS分级乳腺结节的乳腺癌检出率差异。 结果892例乳腺结节患者共完全切除1 626个乳腺结节,检出乳腺癌16例,占1.8%(16/892)。乳腺结节直径≥1.5 cm者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1.5 cm者[6.0%(5/84)比1.4%(11/808),χ2=6.685,P=0.010];亚组分析显示,乳腺结节直径<1.5 cm组中年龄≥40岁者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者[2.4%(9/370)比0.5%(2/438),χ2=5.831,P=0.016)。乳腺超声BI-RADS 2级患者未检出乳腺癌;乳腺超声BI-RADS 3级患者中,乳腺结节直径≥1.5 cm者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1.5 cm者[5.4%(3/56)比1.1%(6/565),χ2=3.917,P=0.039];乳腺超声BI-RADS 3级且乳腺结节直径<1.5 cm组中,年龄≥40岁者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者[2.3%(6/256)比0(0/309),χ2=5.259,P=0.022];乳腺超声BI-RADS 4A级患者乳腺癌检出率与年龄及乳腺结节直径无关(χ2<0.001,P=1.000; P=0.162)。在本组患者中,乳腺超声联合X线检查评估为BI-RADS 4A级者,其乳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2、3级患者[12.3%(9/73)比0.5%(1/212),P<0.001]。 结论乳腺结节直径及患者年龄是影响乳腺癌检出率的因素。临床上对于超声BI-RADS 3级且直径≥1.5 cm或直径<1.5 cm但年龄≥40岁的乳腺结节患者,可以考虑微创活检;超声BI-RADS 4A级者应积极活检。乳腺超声联合X线检查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9.
区域性乳腺疾病的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做好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工作 ,我们在广东省部分地市建立了乳腺疾病的监测系统 ,对乳腺疾病普查和专科门诊监测结果进行了科学整理、归纳 ,以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来自监测网中 5个市级妇幼保健院 1998年和1999年的乳腺普查和乳腺专科门诊的妇女 ,共 5 5 0 5 9例 ,其中普查对象 30 95 0例 ,门诊患者 2 4 10 9例。1.2 方法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中心组织广东省、珠海市、新会市、江门市和茂名市 5个有条件的妇幼保健院组成乳腺疾病监测网 ,主要监测 5种主要乳腺疾病 :乳腺癌、乳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早期干预提供线索。方法在门诊患者和正常体检的妇女中,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选取35~60岁乳腺癌病例284例,以1:2成组配对原则在相应年龄段内选取非乳腺癌妇女673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数据时,首先将数据按绝经前后分层;以是否为乳腺癌患者为结果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分别通过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用判别分析法分别对绝经前、后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判别。结果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服用避孕药史、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无乳腺组织活检史、很少参加运动等。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4.314+1.333服用避孕药+1.167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0.404有不良情绪+0.613有不良事件+0.754劳动强度大-0.716有乳腺组织活检史-0.839经常运动)]}。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x^2=165.83,P=0.000),并且其预测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4.2%,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8.4%。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文化程度低、情绪调节能力差等。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1.211+2.269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1.617文化程度高-0.635情绪调节能力强)]}。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x^2=116.32,P=0.000),并且其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8.9%,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5.2%。结论绝经前、后妇女患乳腺癌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发生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