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肥胖相关性肾病(ORG)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门诊ORG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门诊护理宣教,在门诊随访半年后,向患者发放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以了解其生活质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未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患者。结论实验组ORG患者进行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心理等方面,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护生争论力、外倾性与护患沟通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在本院实习的64名大专及46名本科护生及其带教老师,采用争论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外倾性分量表对护生进行调查,采用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向老师调查护生的沟通能力。结果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176.97±23.32)分,得分率为84.27%;争论总分(59.71±7.95)分;外倾性总分为(11.65±5.07)分。外倾性与争论力、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均P0.05),争论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格偏外向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水平较好,而争论力水平一般。其外倾性与争论力、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而争论力水平的高低与护患沟通能力无关,因此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根据护理实习生的不同性格制定个性化带教计划,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压(CVP)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指导静脉输液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136例尿毒症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68)术后定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及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及指导护理措施;对照组(n=68)术后依据常规进行输液.对比两组心衰、肺水肿的发生率.结果 肾移植术后5 d内,实验组心衰、肺水肿发生率为1.4%(1/68),对照组为11.7%(8/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VP的监测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指导补液量及速度,预防心衰、肺水肿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照顾者疲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Piper疲乏修正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对115例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疲乏总分为(3.68±2.7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患者自理能力、文化程度、睡眠质量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照顾者处于中度疲乏,受社会支持、患者自理能力、文化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文化程度、睡眠质量和患者自理能力,扩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社交网络,提供多元化的健康宣教途径,并重视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不断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自理能力,减轻照顾者负担,改善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疲乏状态。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评价护理信息化管理在。肾病专病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专病数据平台,建立数据模块,建立信息化人员管理的监控手段。结果2006--2010年年门诊量平均增长率为20.5%,预约确认率由65%增长到94%,预约到达率由60%增长到91%,患者满意率由90%上升到96%。结论护理信息化管理在肾病专病门诊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率,确保了专病门诊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设立住院前预诊中心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方法 住院前预诊中心将部分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检查提前在住院前完成,全程由护士干预.结果 与同期相比,平均住院天数由13.6d缩短至8.0d.结论 设立住院前预诊中心提高了门诊护理管理,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降低了患者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肾病专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门诊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建立一体化诊疗流程及信息化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门诊量由2009年227940人次增至2010年249940人次,增长率为9.2%;以各项收费标准不变为前提,医疗毛收入由2009年134081369万元增长至2010年148100710万元,增长率为9.9%;2009年门诊满意率为89.13%,2010年满意率为93.12%,患者的投诉人次由2009年15人次下降至2010年12人次。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自我疾病的了解程度,并带动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对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行PD置管的312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PD置管术日的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置管日期为单号的患者为观察组(共156例),术后4h后下床活动;置管日期为双号的患者为对照组(共156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即术后24h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道情况、窦道出口处情况及导管移位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窦道均顺利形成,无红肿、压痛,未出现分泌物,其窦道出口处均未见出血或漏液。观察组患者导管移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6,P=0.018)。结论安全有效的早期术后活动,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导管移位率,提高腹透患者的早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