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王雪松  潘家华 《安徽医学》2012,33(6):712-713
目的探讨俯卧位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收住新生儿科NICU的早产儿537例,其中俯卧位(观察组)252例,仰卧位(对照组)285例,比较两组发生呼吸暂停的相关情况及氨茶碱使用时间;以及喂养和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呼吸暂停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恢复快,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儿奶量增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均快于对照组。结论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潮气量,降低呼吸道阻力,对辅助治疗呼吸暂停安全有效,且有助于防治喂养不耐受,帮助早产儿正常喂养,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2.
目的 评估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mciate ligament,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腘腓韧带(popliteofibular ligament,PFL)重建治疗严重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共有28例连续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PFL重建手术.人选条件:所有患者均为严重的膝关节不稳定,后抽屉试验为3~+或以上,胫骨后移程度与健侧相比≥12mm,胫骨外旋程度大于健侧10°以上,同时不合并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入选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束PCL重建,使用异体跟腱作为移植物.在膝关节外侧通过两个小切口切开,使用异体胫前肌腱重建PFL.股骨侧切口位于股骨外上髁,长度为2cm;腓骨侧切口位于腓骨头,长度为3 cm.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9.7个月.使用膝关节应力像评估后向稳定性,胫骨后移程度(患侧与健侧的差值)由术前(17.7±4.5)mm减小为术后(4.5±3.9)mm,胫骨外旋程度(患侧与健侧的差值)由术前16.0°±4.7°减小为术后-2.8°±6.4°,术前与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KDC评分:术前28例均为D级,术后A级为10例,B级9例,C级8例和1例D级.结论 关节镜下PCL单束重建联合使用小切口切开PFL重建能够有效地改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233.
背景:半月板的桶柄样撕裂如未经早期修补则要采取半月板切除,可导致膝关节退变的加速,但目前有关半月板的桶柄样撕裂关节镜下修补的长期、大样本报道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关节镜下修补疗效.分析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术前诊断、修补技术、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探讨大型半月板撕裂理想的修复途径.方法:于2002-05/2005-11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连续完成共90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修补手术.对90例患者中的61例、63个半月板进行了2年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期38个月(24~66个月).半月板桶柄撕裂的修补手术适应证为: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月板组织无复合撕裂及明显变性.结果与结论:在可随访的61例患者中,有51例(84%)的53个半月板经过二次手术探查.61例患者中53例(87%)无临床症状;4例(6%)部分临床症状;4例(6%)交锁复发.二次关节镜检查发现完全愈合的半月板有44个(83%);部分愈合者5个(9%),不愈合者4个(7%).总体评估失效率为8%(5/63),成功率92%(包括完全愈合、部分愈合、无临床症状及部分临床症状者).通过2~5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对于发生在红-红区或红-白区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采用多种缝合技术进行牢靠的修补缝合,并且与前十字韧带重建同期进行,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4.
复杂颅脑损伤常伴有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颅内血肿,严重者可继发脑疝形成危及生命,早期手术往往不能一次处理不同部位病变,从而延迟治疗,造成脑继发性损伤加重,影响预后.该研究采用双弧形头皮手术切口方法处理因枕部受力引起同侧额颞对冲伤及伴同侧幕上多发颅内血肿患者24例,该方法可在早期一次手术同时处理同侧不同部位和性质的病变,从而满足手术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235.
目的通过幕上开颅术皮下置T管引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颅骨修补术、6例幕上胶质瘤手术、12例幕上脑膜瘤手术和18例硬膜外血肿手术在术中皮下置T管引流。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切口无渗血,拔管后头皮下无积液和积血、切口无感染。结论幕上开颅皮下置T管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和积血和感染的机会,有利切口和骨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6.
孙辉  王雪松 《山东医药》2010,50(6):17-19
目的观察外源性睾酮对睾丸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方法40例有生育能力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首次肌肉注射十一酸睾酮(TU)1000mg,第6、12周肌注TU500mg给药结束后第2周行睾丸穿刺取睾丸组织行免疫组化及蛋白质组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蛋白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给药结束后第2周睾丸组织未见组织学变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睾丸组织中有12个蛋白点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5,4个蛋白点被鉴定,分别为ACTB蛋白、CALB2蛋白、SOD2蛋白、PSMF1蛋白。结论外源性外源性睾酮可导致睾丸组织ACTB蛋白、CALB2蛋白、SOD2蛋白、PSMF1蛋白等12种蛋白表达变化,这可能是外源性睾酮抑制精子生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37.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EP)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本院EP疑似患者82例(其中P+β-HCG组43例,β-HCG组39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β-HCG组诊断EP的初诊与确诊符合率显著提高,确诊时间亦显著提早(P<0.05);EP病例血清孕酮、β-HCG值明显低于宫内妊娠病例(P<0.01)。结论: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是早期诊断EP的首选方法,为患者赢得了治疗时机,对预后监测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38.
目的:探讨Turner-Warwick切口治疗小儿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膀胱结石开放手术的方法。方法:本院在2006~2010年收治的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膀胱结石患儿,年龄4~8岁,平均5.8岁,其中3例男孩,1例女孩,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膀胱结石2例,双侧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一侧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均采用Turner-Warwick切口,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联合膀胱切开取石术,均行膀胱造瘘术,不放置双"J"管,均于输尿管内放置硬膜外导管经膀胱造瘘管引出体外。结果:4例均成功取出结石,7~9d拔除膀胱造瘘管和硬膜外导管,无尿外渗及切口感染,随访无复发。结论:对8岁以下小儿不适合行输尿管镜碎石及ESWL的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本术式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39.
王雪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90-191
目的:分析因呼吸窘迫接受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早产儿围产因素,了解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7例因呼吸窘迫接受N-CPAP治疗的早产儿,根据治疗结果分为N-CPAP成功组和N-CPAP失败组,比较两组患儿围产因素差异.结果:N-CPAP成功组和N-CPAP失败组在孕周、体重、性别和分娩方式差异无...  相似文献   
240.
摘要 背景:髋动力螺钉系统仍旧是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最常用的器械,但是高龄患者往往由于股骨上端骨质疏松髋动力螺钉固定失败增高。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试经髋动力螺钉侧孔注入骨水泥强化螺钉固定的效果。 方法:在髋动力螺钉头端制作了4个侧孔,使骨水泥能够通过髋动力螺钉“中央孔→侧孔”注入股骨头的松质骨。成对的骨质疏松性股骨标本12根,复制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模型后随机分入带侧孔髋动力螺钉固定加骨水泥强化组和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 分别进行轴向“加载-应变”和“载荷-位移”测试、抗扭转力学性能测试、拔出强度测试。 结果与结论:带侧孔髋动力螺钉与标准髋动力螺钉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轴向加载试验的“载荷-应变”的测试表明:骨水泥强化组张力侧的应变明显小于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t=2.795, P < 0.05),压力侧骨水泥强化组明显低于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t=2.621, P < 0.05)。加载到600 N时,骨水泥强化组的下沉位移较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减少31%,横向位移减少29%,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通过髋动力螺钉中央孔和侧孔注入骨水泥的强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髋动力螺钉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 关键词:髋动力螺钉;骨水泥;转子间骨折;老年;生物力学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