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石见穿多糖SC3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从中药石见穿(Salvia chinensis)全草中得到的酸性多糖SC3的化学结构。方法利用化学方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糖醛酸还原及部分酸水解)和光谱方法(IR,NMR,ESI-MS)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SC3的分子量为7.7×104,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和NMR,ESI-MS进一步分析了糖残基的连接方式和序列。结论SC3为一结构复杂的酸性杂多糖,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2.
实施教育创新,推进创新教育,已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一种概念上的翻新,一种模式上的改良,而是教育在创新时代具有的独特地位及功能的体现,是经济社会创新教育的深沉呼唤,是教育对创新时代挑战的主动应答。教育必须肩负起知识创新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必须成为知识创新的基地,职业教育必须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3.
Inlay技术在后十字韧带和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inlay技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完成后十字韧带inlay重建及后外复合体重建手术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9~52岁,平均33.8岁.在后十字韧带胫骨解剖附丽区制备20 mm×10 mm×8 mm骨槽,将移植物带骨块一端嵌入骨槽,用两枚空心螺钉垫片固定.关节镜监视下采用自外向内的方法制备后十字韧带股骨侧隧道,植入移植物的另一端,采用挤压螺钉固定.术前、后均行IKDC主、客观评分、查体、KT-1000测量、应力x线片测量.结果 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26.9个月.术前IKDC评分为C或D;后抽屉试验均>2+,其中3+及4+者占83%(20/24),平均3+;KT-1000平均13.7 mm(10~29 mm);应力X线片测量平均13.9 mm(10~29 mm).术后IKDC评分为:A,5膝;B,18膝;D,1膝;后抽屉试验结果为:0(正常)5例,1+11例,2+7例,3+以上1例,平均1+,较术前平均改善2+;KT-1000平均4.8 mm(-4~18.2 mm),较术前平均改善8.9 mm;应力X线片测量平均5.3 mm(-1.7~18.2 mm),较术前平均改善8.6mm.1例失败.膝关节活动度屈膝受限平均7.5°(0°~25°).无伸膝受限的病例.结论 Inlay技术可用于重建损伤的后十字韧带和后外复合体.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采用腰椎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术的术后即刻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0具新鲜小牛脊柱标本,分别于正常完整状态、L5S1滑脱的腰椎失稳模型、L5S1滑脱使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下测试各组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经采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后,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弯工况下,内固定组的平均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都较正常组和滑脱组增加。其数值和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滑脱组数值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动态固定系统行PLIF内固定后,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弯工况下,腰椎的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较滑脱时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或超过腰椎生理正常状态,满足对手术固定后即刻稳定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5.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访谈形式,调查28名护士。结果28名护士均认为急诊科工作压力大,风险强度高,缺乏安全感。结论增加人员配备,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加强应对措施,努力减轻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36.
银杏叶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致鼠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及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TTC染色、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于相同时间点鼠脑梗塞面积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小 ,仅表现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且神经细胞的凋亡较缺血再灌组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减小鼠脑缺血后脑梗塞面积 ,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 ,显著减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 ,减缓缺血区神经元损害 ,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7.
138.
目的探讨与父亲行皮肤早接触对足月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足月剖宫产新生儿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接触组(SSC组):新生儿剖腹取出后10 min内与父亲行皮肤接触;对照组(C组):出生后120min内置于包被内,不行皮肤接触。监测出生后2 h内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心率、足底温度变化及唾液皮质醇水平。结果 SSC组新生儿出生后2 h啼哭时间较C组减少(P<0.05);SSC组心率在出生后30 min后开始趋于平稳,而C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20 min时心率才逐渐趋于稳定(P<0.05);SSC组新生儿较C组足底温度上升更快(P<0.05),且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与父亲行皮肤接触利于剖宫产新生儿体温上升,心率稳定,使新生儿处于一个更安静及舒适的状态,降低新生儿出生早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在"标本配穴"理论的指导下艾灸预处理对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疗效。方法选取健康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防治组25例,对照组在试验对象达到运动性疲劳状态前不介入治疗,防治组则预先介入艾灸治疗,再进行定量负荷运动达到运动性疲劳状态,治疗选配足三里穴和内关穴两穴,连续治疗5天后,比较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RPE)、血清肌酸激酶(CK)及血清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防治组运动后心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评分、血清肌酸激酶、血清尿素氮较对照组运动后均降低,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运动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预处理能促进运动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恢复,改善主观体力疲劳感觉,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及血清尿素氮,证明艾灸预处理能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对防治运动性疲劳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0.
长期口服激素治疗哮喘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有资料表明,非激素类抗炎药物——金盐制剂,能够调节哮喘患者机体免疫应答及抑制气道炎症反应,从而减轻临床哮喘症状,减少激素用量。拟用醋硫匍金(Auranofin)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并观察其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对激素用量的影响。患者和方法哮喘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2.4(28~72)岁。其中男17例、女15例,均具有发作性咳嗽、呼吸困难、喘鸣等典型哮喘症状,病史2~40年不等。对照组FEV_1基础值平均占预计值的59.7%,试验组为59.8%.两组患者均长期口服激素,时间至少1年,而且每天口服强的松均在2.5mg以上。试验组在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