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设备逐步进入到MSCT的新阶段。定期对MSCT设备实施维护和保养,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减少设备故障率。因此,做好定期维护和保养对于MSCT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法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镇脑平肝丸口服及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5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浆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息风化痰通络法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疗效明显,且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Hcy含量,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3.
54.
<正>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又称耳石症,发病率为每年107/10万,占所有眩晕的20%,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眩晕,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管石复位),我科自2004年8月引进此项技术后,到目前已筛选并治疗此类患者48例,均取得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基于单胺能神经信号通路探讨逍遥解郁方抗大鼠卒中后抑郁(PS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中药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首先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MCAO)建立卒中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CUMS)结合孤养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各药物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28 d。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 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5-HT_(1A)R、5-HT_(2A)R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挣扎时间明显缩短,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不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中药干预各组大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各组大鼠挣扎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且糖水偏好度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5-HT及N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血浆5-HT及NE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5-HT_(1A)R mRNA表达明显降低,5-HT_(2A)R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海马组织5-HT_(1A)R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氟西汀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5-HT_(2A)R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逍遥解郁方可显著提高PSD大鼠血浆5-HT及NE含量;其升高5-HT含量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大鼠海马组织5-HT_(1A)R mRNA表达、下调5-HT_(2A)R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6.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伴发的常见精神疾病,此类患者常常无法继续正常工作,需要人们关心照看,甚至会有轻生自杀行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古往今来关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研究很多。古有“五郁”之说,有“病位”之说,今有炎症介质、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生物学因素研究。现主要从五脏着手论述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包括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的相关进展,旨在能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9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P0.01);治疗组预后良好者19例,对照组预后良好者10例(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能进一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主要通过对近5年关于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关文献进行总结,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3个方面阐述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在临床上普遍得到共识,治疗手段灵活,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比较缺乏客观化、标准化;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基础研究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59.
60.
王长德  赵瑛  田国红 《广东医学》2006,27(10):1540-1540
患者,女,57岁。因四肢麻木无力伴疼痛7d于2005年5月8日入院。入院前7d,患者无诱因出现四肢末梢麻木疼痛,并逐渐向上发展。出现四肢无力,不能行走。否认发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病史。体查:T36.5℃ P88次/min,R18次/min。BP135/80mmHg。皮肤粗糙,色素沉着。双上肢肌力近端4级,远端3级,双下肢肌力2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征未引出,深浅感觉检查正常,无肌萎缩。双侧Lasegue征阳性。入院后查头颅MRI和颈椎MRI正常,脑诱发电位:异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四肢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