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雷公藤对哮喘豚鼠IL-5、GM-CSF基因转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雷公藤哮喘IL-5、GM-CSF基因转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A)致敏复制哮喘豚鼠模型,用原位杂交就雷公藤甲素对其肺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5、GM-CSFmRNA表达的影响进行检测。并通过凝胶电泳迁移试验(EMSA)检测TP对伴刀豆蛋白或佛波脂(PMA)刺激的人T细胞活化蛋白-1(AP-1)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①哮喘豚鼠肺组织和PBMC-IL-5、GM-CSFmR  相似文献   
112.
雷公藤甲素对诱导CD4+、CD8+T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对CD4^+、CD8^+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分离后的正常人外周血CD4^+、CD8^+T细胞在外培养条件下,加入雷公藤甲素处理,然后用3末端脱氧核苷酸基(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雷公藤甲素处理后CD4和CD8^+细胞凋亡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但CD4^+、CD8^+T细胞凋亡率则针显著差别。结论 雷公藤甲素诱导诱活化的CD4^+、C  相似文献   
113.
西洛司特对COPD患者PBMC分泌IL-8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洛司特在体外对COPD患者PBMC分泌IL-8和TNF—α的影响。方法从12例COPD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与不同浓度的西洛司特、氨茶碱和甲基强的松龙共培养24h,用ELISA的方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的IL-8和TNF-α水平。结果西洛司特和氨茶碱对PBMC分泌IL-8和TNF-α均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P〈0.01)。甲基强的松龙对PBMC分泌IL-8和TNF-α则无显著抑制作用。1μmol/L的西洛司特使LPS刺激PBMC活化分泌的IL-8减少54%,15μg/ml的氨茶碱可使其减少39%,两者在治疗剂量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μmol/L的西洛司特使LPS刺激PBMC活化分泌的TNF-α减少51%,15μg/ml的氨茶碱可使其减少32%,两者在治疗剂量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洛司特和氨茶碱在体外可显著地抑制抑制PBMC分泌IL-8和TNF-α,且西洛司特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氨茶碱,甲基强的松龙这种抗炎作用不明显,提示西洛司特对COPD患者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选择性肺血管舒张药物能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动脉氧合不伴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是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理想的药物。本文就近年来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夫妇染色体变化的有关特点和意义.方法染色体制备采用淋巴细胞培养或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G、C等显带技术,对405对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对3例世界首报核型患者进行了家系调查.结果共检出异常核型17例,女11例,男6例,其中夫妻双方均检出异常核型者2例,异常发生率为1.87%;3例家系调查中,1例男性患者其母亲为相同核型的平衡易位携带者.结论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分析十分必要,平衡易位携带者有必要进行家系调查,以明确病因,指导妊娠.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对T细胞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的DNA结合活性的作用。方法通过凝胶电泳迁移试验(EMSA)检测TP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或佛波脂(PMA)刺激活化的人T细胞NF-κB、AP-1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T细胞NF-κB、AP-1的DNA结合活性较弱,经ConA或PMA刺激后结合活性增强,TP可降低NF-κB、AP-1的DNA结合活性。结论 TP抑制NF-κB、AP-1的DNA结合活性,可能是其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7.
糖毒性对TC1-6细胞胰升糖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糖毒性对胰岛α细胞胰升糖素分泌的影响及其与α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TC1-6细胞(α细胞株)分别培养于含低浓度(5.5 mmoL/L)、中浓度(11.1 mmol/L)和高浓度(2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1~5天,检测胰升糖素分泌及其mRNA表达;加入不同浓度胰岛素6 h后,观察对培养5天的TC1-6细胞胰升糖素分泌的影响并以Western印迹检测高糖对TC1-6细胞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1)与低糖培养相比,中、高浓度葡萄糖培养1天和3天的TC1-6细胞胰升糖素分泌无明显改变,而高糖培养5天时TC1-6细胞的胰升糖素分泌明显增高[(136.80±10.94 vs 78.62±4.72)ng/106细胞,P<0.05];另外,培养5天时胰升糖素mRNA的表达较1天时明显升高(P<0.05);(2)10-7mol/L胰岛素抑制低糖组TC1-6细胞胰升糖素的分泌[(21.59±1.30 vs 55.12±3.86)ng/106细胞],但仅能轻微抑制高糖组胰升糖素的分泌[(106.58±8.53 vs 117.18±10.55)ng/106细胞];当胰岛素增至10-5mol/L时,高糖组胰升糖素的分泌也受到抑制[(46.55±3.72 vs 118.61±10.68)ng/106细胞];(3)加入10-5mol/L胰岛素2h后,两组TC1-6细胞磷酸化Akt水平分别升高180%和70%,但高糖组明显低于低糖组,给予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后两组TC1-6细胞磷酸化Akt水平在低糖组抑制率明显高于高糖组.结论 高糖可增加TC1-6细胞胰升糖素的分泌,其可能的机制与TC1-6细胞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18.
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道痉挛 ,其实质是慢性气道炎症 ,因此治疗应兼治标本 ,解痉抗炎[1,2 ] 。然而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种理想的药物能够同时解痉和抗炎 ,大部分患者仍需联合用药治疗哮喘。目前临床常用的联合用药治疗中 ,以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较为理想 ,前者可以较好地消除气道的慢性炎症 ,后者则可以控制哮喘症状 ,显著改善肺功能。沙美特罗 (SM)为吸入型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 ,丙酸氟替卡松 (FP)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国外已有关于上述两种产品联合治疗哮喘[3 ,4] 或上述两种产品制成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19.
白细胞介素—5在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和组织分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白细胞介素-5(IL-5)的分子结构和受体结构及功能,特别是IL-5在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生成;增多以及Eos在组织定位分布中的作用;认为IL-5在上述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无症状哮喘患者舒张试验评定标准有关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对无症状支气管哮喘患者舒张试验评定标准的有关指标.方法:对无症状哮喘患者雾化吸入沙丁胺醇200 μg,10~20 min前后进行各项肺功能测试,按FEV1>15%基础值,最大用力呼气流量曲线FEF各项值>20%基础值为阳性标准.结果:按肺功能分级严重程度,其阳性率:轻度组FEV1仅为8.8%,中度组FEV1为31.6%,FEF25%~75%为42.1%,而在Vmax50与Vmax25则分别为52.6%;只有在重度组FEV1为51.6%,FEF25%~75%、Vmax50、Vmax25分别为64.5%、64.5%和58.1%.结论:如仅以FEV1>基础值15%为阳性诊断标准,将有较多经临床诊断为哮喘的患者达不到此标准,特别对轻度和中度无症状哮喘患者应综合考虑FEF25%~75%、Vmax50、Vmax25等指标的变化,以对本试验的评价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