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41篇 |
综合类 | 64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药学 | 4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4篇 |
肿瘤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增强CT及DWMRI在胰腺恶性肿瘤体积大小、肝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瘤的差异,指导临床放疗实践。方法 计划入组40例胰腺癌患者,均行增强CT及DWMRI定位扫描,后依据不同图像进行靶区体积勾画、肿瘤最大截面长径测量、肝转移瘤及5~8 mm、>8 mm淋巴结转移瘤的测量。分别使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基于增强CT、DWMRI所勾画的GTV平均值分别为54.95、41.67 cm3(P=0.000),肿瘤最大界面长径平均值分别为4.18、3.94 cm (P=0.000),其中2例dCT小于dDWMRI。依据增强CT、DWMRI图像分别检出肝脏转移瘤83、112个,增强CT检出量占DWMRI检出的74%;>8 mm淋巴结转移瘤分别检出46、56个,5~8 mm淋巴结分别检出103、200个,增强CT检出量分别占DWMRI检出的82%、52%。结论 基于DWMRI测量的GTV及肿瘤最大界面长径较增强CT小,在肝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瘤检出较增强CT敏感。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参照病理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病人电针干预前后脂联素水平和四诊特征的改变。方法:将入选研究的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肥胖+葡萄糖耐受不良+针灸治疗组,肥胖+葡萄糖耐受不良+无治疗组,肥胖+葡萄糖耐受正常+针灸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的受试者在治疗前后检测脂联素、血脂、空腹血糖、糖耐量曲线。具体操作方法:针灸治疗组采用0.30mm×40mm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合谷,得气后留针30min;长针(芒针)(0.30×75-125mm),深插中脘、天枢、气海,得气后加低频(1-3Hz)电刺激与电子针疗仪刺激30min,针灸刺激之前实施间接灸,用艾条在脾俞和肾俞双侧灸5min。结果:①试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脂联素水平都在正常范围内且无显著变化;②所有试验组(肥胖+糖),糖耐量改善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③甘油三酯的水平,在研究开始时,大多数肥胖患者糖耐量减低的都呈现出水平增加;研究结束后,对于非治疗组中,这些值几乎保持不变与趋势上升;而电针干预组,上述各指标均有明确的减小趋势,两种电针刺组受试者腹部周长和其他重量参数跌幅在70%。④其他测量值无显著改变。结论:针刺可以改善肥胖并伴有糖耐量异常受试者的糖耐量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3.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健康Wistar大鼠,将动物随机分入非SAH组、SAH组、溶媒组、EGb1组(低剂量)、EGb2组(高剂量),EGb腹腔注射给予。非SAH组于枕大池注入0.3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于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0.3ml诱导SAH。将动物处死后取脑,用RT-PCR方法检测术后24h、72h皮层HO-1 mRNA,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72h海马HO-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非SAH组大脑皮层未见HO-1 mR-NA表达;SAH组大鼠在诱导SAH后24h,大脑皮层HO-1 mRNA表达增加,72h进一步增加;在EGb1组和EGb2组,大脑皮层HO-1 mRNA表达更加明显,其中EGb2组的表达强度又高于EGb1组。非SAH组未见海马HO-1蛋白表达;SAH组在诱导SAH后72h海马可见HO-1蛋白明显表达;EGb1组和EGb2组海马HO-1阳性细胞和表达强度增加,以EGb2组更加明显。结论EGb对SAH后脑组织HO-1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索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模式。方法 2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胸部放疗。胸部放疗采用根治性为目的的适形放疗(CRT)和/或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疗(γ-SBRT)。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不良反应标准(NCI-CTCAE3.0)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总生存(OS)和中位生存时间(MST)。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局部控制率、肿瘤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的皮肤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不良反应可控,没有导致严重的肺部不良反应。接受胸部放疗计划的患者中位肿瘤靶区容积(GTV)是55 cm~3(范围,5~420 cm~3),GTV边缘中位剂量是70Gy(范围,42~70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BED)是105Gy(范围,60~119Gy)。EGFR-TKIs中位维持治疗时间是8.1个月(范围,1.9~29.0个月),EGFR-TKIs同步放疗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10.0个月(范围,1.1~38.3个月),胸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中位TTP为5.8个月(范围,1.2~18.6个月),中位PFS为7.8个月(95%的可信区间,1.7~13.9个月),MST为21.8个月(95%的可信区间,5.3~38.4个月),1年PFS为39%,1年、2年和3年的OS分别为41%、24%和24%。结论靶向药物同步放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晚期/转移性NSCL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46例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患者接受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d 1,卡铂静脉滴注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5 mL/min d 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 mg/d静脉滴注d 1~14或贝伐珠单抗5 mg/kg静脉滴注d 1和d 15;每4周为1个化疗周期,直至肿瘤进展患者或不能耐受化疗的不良反应。每个化疗周期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计算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结果:4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分别接受1~6个周期的化疗,平均为(3.7±1.1)个周期。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23例,疾病进展19例;客观有效率为8.7%(4/46),临床获益率为58.7%(27/46);中位PFS时间为3.0个月(95%可信区间:1.7~4.3个月),中位OS时间为10.0个月(95%可信区间:7.3~12.7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组患者的OS优于正常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为0.436(95%可信区间:0.193~0.985);P=0.046]。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3/4级)主要为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12例,26.1%)和血小板减少(2例,4.3%);3/4级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为10.9%(5/46)。结论: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患者接受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可有临床获益,且耐受性良好。该治疗方案的具体可行性仍有待今后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6.
9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特别是信号转导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SAH的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 是一类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有MAPKs激酶的激酶(MKKKs)→MAPKs激酶(MKKs)→MAPKs的3级级联激活模式.MAPKs激活通路在真核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MAPKs激活通路的组成、分类及其在SAH后CVS中的作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一线化疗在NRAS突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NRAS突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一线接受单纯化疗,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替莫唑胺/达卡巴嗪+顺铂)和B组(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分析其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结果 全组共纳入148例患者,其中A组108例(73.0%),B组40例(27.0%)。全组一线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7.4%; B组患者的ORR为12.5%,高于A组的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全组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95%CI:3.0~5.0个月); A、B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8个月(95%CI:2.5~5.1个月)和4.0个月(95%CI:2.6~5.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 LDH正常组患者的中位PFS优于LDH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全组患者的中位OS为12.8个月(95%CI:10.2~15.4个月); A、B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3个月(95%CI:11.1~17.6个月)和10.9个月(...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研究分析程为平教授运用含首乌藤类处方药的用药规律,为探讨、学习程为平教授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提供借鉴。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含首乌藤处方中单味药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和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首乌藤处方中高频次药物包括首乌藤、远志、茯神、半夏、炙甘草、夏枯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首乌藤—远志—茯神”“首乌藤—半夏”“首乌藤—炙甘草”“首乌藤—夏枯草”等;当支持度≥35%、置信度≥0.9时的关联规则包括“茯神→远志”“首乌藤,茯神→远志”“茯神,半夏→远志”“首乌藤,茯神,半夏→远志”“首乌藤,茯神,半夏,夏枯草→远志”;治疗不寐的药物核心组合为首乌藤、夏枯草、半夏、茯神、远志、炙甘草;治疗痹症的药物核心组合为首乌藤、鸡血藤、桂枝、炙甘草、怀牛膝、远志、茯神。结论:程为平教授含首乌藤处方中所用药物多具有安神、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组方随证加减严谨清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