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47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7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银杏叶提取物对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和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的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采用铜离子 (10× 10 -6mol/L)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模型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和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 (0 5 g/kg/天 )明显减少饲高胆固醇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比 (19 0 %± 8 2 %vs 44 9%±17 6 % ,P <0 0 1) ;银杏叶提取物明显抑制铜离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MDA增加和维生素E减少 (P<0 0 5 ) ,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有延缓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和抗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修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棉酚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维连接蛋白及11β类固醇脱氢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棉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糖尿肾病组及棉酚干预组.检测各组的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11β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11β-HSD2mR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肾脏TGF-β1、FN表达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足细胞突起、肿胀,可见足突融合,阳性基质增多.肾组织TGF-β1、FN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11β-HSD2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棉酚干预组血糖低于糖尿病组(P<0.01),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下降趋势;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减轻,TGF-β1、FNmRNA表达及蛋白低于糖尿病组(0.16±0.02、0.22±0.05和0.24±0.06、0.33±0.07,P<0.05),11β-HSD1、11β-HSD2mRNA表达与糖尿病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结论 棉酚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其作用机制与降血糖,进而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FN表达,阻止细胞外基质的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23.
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化疗对象筛查方法的费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寻找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简便、有效、经济、适用的化疗对象筛查方法。方法 分别以粪检、询检、间凝法(IHA)及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原称DSIA)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筛查,并对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IHA法与粪检总符合率为72.33%,阳性预告值为26.78%;DDIA法仅略低于IHA法;询检法相对较差。卫生经济学费用一效果分析显示,IHA法检出1例感染者所需费用明显高于DDIA法和询检法。结论 IHA法是一种简便、有效,在感染率为5%~10%的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较可取的筛查方法,但所需费用较高;DDIA法是一种较IHA法更为简便、快速、廉价的方法,且敏感性很高,较适合于现场筛查。 相似文献
24.
冷冻治疗古已有之。随着医疗器械、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冷冻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冷冻不仅应用于皮肤表面疾病的治疗,而且也用于肺部肿瘤、胃部肿瘤等体内脏器疾病的治疗。此外,各种内镜腔内冷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扩大了冷冻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其中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就用于多种临床疾病,包括恶性和良性中央气道阻塞的治疗,异物清除或支气管结核的治疗和支气管内活检等。有关研究证实了冷冻技术在气道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作者就近年来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相关临床工作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豚鼠急性过敏反应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质量控制效力模型的提高方法。方法:建立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豚鼠产生急性过敏反应模型。激发后30 min内观察豚鼠全身反应,并根据致敏性症状评分标准分级。取血用ELISA法测致敏前、攻击前及攻击后豚鼠血清总Ig E和组胺水平。结果:攻击后,模型组和卡介菌多糖核酸低剂量组豚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过敏反应症状,而卡介菌中、高剂量组豚鼠急性过敏反应症状明显缓解。模型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总Ig E水平分别为1.637 0±0.158 6,1.683 1±0.228 1μg·ml-1,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后,卡介菌高剂量和中剂量处理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总Ig E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经牛血清蛋白致敏后,在攻击前后,模型组血清中组胺水平分别为1.499 7±0.133 1,1.512 1±0.050 6μg·ml-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后,卡介菌高、中、低各剂量处理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中组胺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牛血清蛋白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其抗急性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与降低血清总Ig E和组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6.
对护理专升本学员法律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随着社会的进步 ,国家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病人的法制观念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对涉及自身合法权益的医疗护理过程倍加关注。据有关文献报道 :我国 15个省 18个地区经刑事处理的医疗事故案件中护理占 2 6% ,所涉及的人员中护理人员占2 4.5 % ,护理事故判刑最长的为 4a[1] 。为了解护理专升本学员的法律意识状况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2 0 0 3届毕业前的护理专升本学员进行了调查 ,分析护理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 ,以提高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防范能力 ,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2 … 相似文献
27.
28.
30.
目的探讨C型凝集素受体Dectin-2在烟曲霉菌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紫外线灭活的烟曲霉菌膨胀态分生孢子刺激野生型(wild type, WT)和Dectin-2缺失(Clec4n-/-)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 BMDMs)。刺激20min及40min后,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MDMs中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 Syk)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inhibitor-κB, 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刺激16h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BMDMs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和IL-12p40的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压舌感染的方法在WT和Clec4n-/-小鼠中构建烟曲霉菌肺部感染模型。感染2d后,统计小鼠整个肺脏荷菌量,并检测肺脏匀浆液中IL-6和IL-12p40水平。结果体外试验提示,烟曲霉菌刺激后,Dectin-2缺失的BMDMs中Syk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及IL-6、TNF-α和IL-12p40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内试验发现,烟曲霉菌感染后,Dectin-2缺失小鼠中肺脏荷菌量显著升高(P<0.05),肺脏匀浆液内IL-6、IL-12p40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C型凝集素受体Dectin-2激活烟曲霉菌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并介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可在小鼠肺烟曲霉菌病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