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使用含阿霉素的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每天3次,温水吞服,化疗期间及化疗间歇期间均坚持服用),于化疗第3个周期结束后及第6个周期结束后分别接受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A/E)、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尿钠肽(B-BNP)检测.结果:第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观察组的LVEF、FS、A/E的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TnⅠ、CK-MB、B-BNP值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明显减轻阿霉素的心脏毒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10月,收集替加环素致ADR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65篇文献报道,共97例替加环素所致ADR,其中男性多于女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替加环素所致ADR 47.43%发生在1周以内,共累及9个系统/器官,主要以凝血系统(32.79%)、胃肠道系统(28.96%)为主。结论:替加环素所致ADR有多种表现形式,临床用药中应重视高龄患者,规范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初步探索CAG方案对复发或初次诱导缓解治疗失败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 6例复发或初次诱导缓解治疗失败的T-ALL患者接受CAG方案再次诱导缓解治疗,并分析该组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经CAG方案再次诱导缓解治疗后均取得了完全缓解(CR),CR率100 %;其具备T-ALL患者常见的临床特征如高外周血白细胞、髓外浸润常见等;细胞形态学均为ALL-L1和L2型;免疫分型均为不成熟T细胞表型;染色体多为正常核型;多数未检测到常见的融合基因。结论 CAG方案对复发或初次诱导缓解治疗失败的T-ALL有效,但仍需扩大病例数进一步验证并探索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EBV-CTL)体外诱导和扩增培养的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杀伤的效果。采集EBV血清抗体阳性的6例正常供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刺激剂,经辐照灭活后不断刺激培养自体PBMNC,诱导产生EBV-CTL,并将其扩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免疫表型,然后检测不同效靶细胞比例条件下EBV-CTL对自体BLCL(autoBLCL)、自体植物血凝素培养的B淋巴母细胞(PHA-blast)、HLA不合供体的BLCL(alloBLCL)、飚62细胞株的杀伤效果。结果表明,6例EBV血清抗体阳性正常供体来源的PBMNC在体外成功筛选并扩增培养了EBV。CTL,扩增效率为PBMNC数的18.6-55.0倍。刺激10次培养后的EBV-CTL对autoBLCL在20:1、10:1、5:1三种效靶细胞比例条件下特异性杀伤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9.4%、43.2%、29.O%;对PHA-blast、alloBLCL、K562的非特异性杀伤率在上述三种效靶细胞比例下平均值依次为7.1%、9.4%、10.3%(P〈0.05),6.6%、8.3%、8.1%(P〈0.05),5.4%、7.3%、6.3%(P〈0.05)。结论:EBV-CTL能有效在体外筛选培养并扩增,并能有效杀伤HLA相合的BLCL。可望成为EBV相关性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过继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我科开展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术29台次,在围手术期对病人进行规范的护理,并加强与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的配合,重视术后拨管及一般护理。结果29例病人无死亡,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确保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术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患者,男,47岁,因"双下肢酸痛,乏力1个月,咳嗽10d"于2006年10月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WBC14.2×109/L,分类示浆细胞0.31,骨髓检查示浆细胞系统异常增生占0.460,其中原始和幼稚浆细胞占0.385.既往无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浆细胞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8℃,脉率:80次/min,血压:130/90 mm Hg(1 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57.
长春碱类药物是淋巴系统肿瘤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霍奇金淋巴瘤(H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淋巴系统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伊曲康唑为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之一,可用于IFI的经验性治疗或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58.
雷帕霉素成功治愈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2岁。因眼睑水肿3d,于2002年4月来我院就诊。经 MICM 分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与其母 HLA 高分辨配型为全相合,经家属同意后于同年9月行骨髓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甲基环己亚硝脲250mg/m~2×1d,口服[移植前第9天(-9天)];阿糖胞苷2 g/m~2×1 d,静脉滴注(-8天);BU 4mg·kg~(-1)·d~(-1)×3 d,口服(-7,-6,-5天);CY 1.8 mg·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18例恶性血液病进行母供子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探讨其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3例,AML-M41例,AML-M5b2例),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1例),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B组)1例,以母亲为供者进行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Allo-HSCT。供者动员方案:G-CSF300μg/12h×5d后采集造血干细胞。输注D34 细胞(3.58~8.90)×106/kg。预处理方案为:MeCCNC250mg·m-2·d-1×1d,Ara-C4g·m-2·d-1×2d,Bu4mg·kg-1·d-1×3d,CTX1.8g·m-2·d-1×2d。ALL患者以全身放疗(TBI)代替Bu。以CsA、MMF、MTX和AL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预处理。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16例、慢性GVHD10例,出血性膀胱炎1例。全部患者在移植后10~20d获造血重建。18例患者中12例存活。结论: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提示在以后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优先选择母亲供体,对降低GVHD的严重程度、提高移植成功率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