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为了研究硝苯地平抑制炎症血管损伤所致血管重塑,我们制作了动脉损伤模型,调查了硝苯地平与损伤动脉内膜的变化。方法:血管炎症反应由小鼠股动脉损伤模型建立。结果:新生内膜在血管损伤14d后显著增加,硝苯地平5mg/(kg·d),这个剂量不影响收缩压,降低内膜形成59%。结论:动脉损伤诱导血管重塑,硝苯地平抑制损伤动脉内膜增生,从而改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食管与左心房形态学的关系。方法房颤射频消融术前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静脉成像的患者,共收取左心房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38—75(55.5±10.0)岁],应用三维重建及多平面技术;测量食管与左心房的位置走形,食管与各肺静脉口的距离,观察食管与左心房间脂肪垫的连续性,食管与左心房紧密接触部(该处无脂肪垫)的位置,测量该接触位置的平均长度及宽度,测量左心房的直径。结果91%的食管位于左心房后壁中线偏左侧,其中的65%平行于左上及左下肺静脉口;26%呈从右上向左下方斜行。食管与各肺静脉口的距离0~50.8mm,其中48%的食管距左上肺静脉口的距离〈5mm。95%的食管与左心房间可见脂肪垫,其中96%呈间断性。食管与左心房紧密接触部位以左下肺静脉处最多见(占75%)。食管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平均长度6.5—66.0(40.2±9.6)mm;平均宽度3.5~23.0(15.1±1.6)mm。食管的平均宽度15.7—24.9(20.2±4.7)mm。左心房的直径:上下径(45±3)mm;前后径(54±4)mm。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食管与左心房及肺静脉间的解剖关系变化很大。大多数患者食管距左肺静脉最近;食管与左心房紧密接触部的位置以左下肺静脉处最多见(占75%),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行MSCT可以很好地显示食管与左心房间的形态解剖,对于防止食管损伤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探讨皮肤CT引导下滚轮磨削法负压吸疱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效果。2018年7—11月,在合肥华研白癜风防治所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白癜风稳定期患者3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7~60岁,平均22岁。在皮肤CT引导下选择供皮区进行滚轮磨削法负压吸疱自体表皮移植,术后换药1次,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涂及紫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阴性组),糖尿病组(阳性组).注射链尿佐菌素(STZ),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他汀10 mg/Kg·d),高剂量组(他汀20 mg/Kg·d),单纯糖尿病组.灌胃给药,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大鼠分别于3个月,6个月时按比例随机处死.取动脉血检测EPCs数量、取眼球固定后观察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率81%.3个月及6个月时,低剂量组存活率均较高剂量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有所增加(P<0.05).他汀类药物促进EPCs数量上升,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糖尿病组、高剂量组比较,3个月及6个月时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情况:糖尿病组VEGF免疫阳性表达最强,高剂量组VEGF免疫阳性表达比糖尿病组减弱,低剂量治疗组VEGF免疫阳性表达最低.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够促进EPCs数量增加.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减缓视网膜病变进展;并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兔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 mg/ (kg·d) 或20 mg/ (kg·d) ],通过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添加了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2促微血管添加剂 (EGM-2 MV single quots) 的内皮细胞基础培养基-2 (EBM-2) 中,进行循环内皮祖细胞培养,1周后,贴壁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异凝集素 (FITC-UEA) 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Dil-acLDL) 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记数.结果 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明显增加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为 (321.44±30.27) ,比对照组 (211.17±18.65) 和大剂量组的 (240.29±44.37) 明显增多 (P<0.05) .大剂量组比对照组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增加心肌梗死后兔外周血循环内皮组细胞的数量,而且这种作用不依赖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但是加大剂量并不能进一步增加内皮祖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水平的血尿酸和高脂血症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 控制吸烟和体重后,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248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组)与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的22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血尿酸和LDL-C/HDL-C的差别,以及在不同水平时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组患者的血尿酸[(378.6±156.8)μmol/L]和LDL-C/HDL-C(2.83±2.6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6.2±78.4)μmol/L、1.68±0.82],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在排除了年龄、性别、血压、血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证明血尿酸和HDL-C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高水平的血尿酸联合高LDL-C/HDL-C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预测价值显著高于任何单一指标.结论 联合应用血尿酸和LDL-C/HDL-C对评价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风险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53岁。因呼吸困难、心悸胸闷及下肢浮肿半个月,于1994年12月8日入院。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体检:呼吸急促,轻度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低,散在干湿性罗音闻。心率142次/分,律不齐,心音低沉,肺动脉瓣区第Ⅱ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入院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清晰可见,但形态不同。在同一导联上至少有3个不同形态P波,但没有主导性P波,P—R间期变化在0.12秒~0.15秒之间,P—P间期与R—R间期明显不等。P波频率100~143次/分,每一个P波均能下传心室。QRS波呈室上性,形态一致。心电图诊断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8.
探讨联合治疗肢端型白癜风的治疗效果。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合肥华研白癜风防治所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对肢端型白癜风患者5例(男3例, 女2例;年龄20~70岁, 平均40岁)给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外用药物治疗及调免促黑药物综合治疗12个月。5例患者综合治疗12个月后疗效显著, 均有色素岛或成片黑素形成, 1例完全复色, 2例复色90%, 2例复色80%。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外用药物及调免促黑药物综合治疗肢端型白癜风,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两组谷丙酶(ALT)复常率分别为80%和53.3%,HBV、DNA阴性率分别为86.7%和46.7%,随访1年,两组ALT正常率分别为100%、60%,HBV、NDA阴性率分别为86.7%和40%。本研究表明,IFN—α联合复方益肝灵、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优于单用IFN—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发生晕厥的影响因素.方法:310例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22例既往心动过速发作时并发晕厥者为晕厥组,288例为无晕厥组.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48例,所有患者心动过速类型由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多因素分析其性别、年龄,心动过速时心率(次/分)、心动过速病史(年)和类型等与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发生晕厥的关系.结果:晕厥组女性患者晕厥比例显著多于非晕厥组(P=0.0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比例亦显著多于非晕厥组(P=0.03).而两组间平均年龄、心动过速时的平均心率、心动过速病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晕厥相关,而患者年龄、心动过速病史、心动过速时的心率与晕厥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