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21.
目的:研究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的表达以及给予泼尼松治疗后的改变,探讨两者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2 周龄雄性BXSB狼疮小鼠随机分成泼尼松治疗组(n=6)和实验对照组(n=6);另取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小鼠每天给予0.5 mL生理盐水灌胃;泼尼松治疗组小鼠每天给予0.18 mg/20 g BW的泼尼松溶于0.5 mL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0周结束实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小鼠肾组织fractalkine和CX3C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小鼠实验室指标以及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 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fractalkine以及CX3CR1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C57BL/6J小鼠明显增高,而经过泼尼松治疗后的BXSB小鼠两者的表达均较未治疗组(实验对照组)明显下降,同时伴有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血清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水平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的明显改善,尿蛋白减少;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亦显著减轻。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fractalkine/CX3CR1可能参与了小鼠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且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肾脏fractalkine的表达而发挥其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Akt/NF-κB信号途径在免疫复合物(ICs)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MC)表达趋化因子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MC.对照组0.5%(v/v)lipofectin作用8h后IgG单体刺激;刺激组0.5%(v/v)lipofectin作用8h后AIgG(一种标准的ICs模型)刺激;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组 0.5%(v/v)lipofectin转导Akt1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8h后AIgG刺激.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1)浓度, mRNA半定量用RT-PCR.EMSA法检测NF-κB活性.结果 MC有低水平NF-κB活化和组成性MCP-1、CSF-1 mRNA及蛋白表达.AIgG刺激后, NF-κB活化增强(0.35±0.06 vs 0.75±0.16, P<0.01), MCP-1和CSF-1 mRNA表达上调(0.48±0.03 vs 0.72±0.02,P<0.05;0.44±0.01 vs 0.59±0.02, P<0.05),蛋白分泌增多(15.52±1.81 vs 43.05±3.18,P<0.05; 389.06±13.75 vs 764.22±31.78,P<0.05).Akt1反义寡核苷酸显著抑制AIgG诱导NF-κB活化(0.37±0.05 vs 0.75±0.16, P<0.01)、MCP-1和CSF-1 mRNA(0.52±0.02 vs 0.72±0.02, P<0.05; 0.44±0.01 vs 0.59±0.02, P<0.05)及其蛋白(15.47±2.23 vs 43.05±3.18,P<0.05;412.49±9.76 vs 764.22±31.78,P<0.05)表达.正义、错义寡核苷酸无此作用.结论 Akt/NF-κB信号途径参与ICs诱导MC表达趋化因子MCP-1和CSF-1,提示此信号途径可作为抑制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炎症细胞浸润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3.
朱静  王碧飞  汤颖 《当代医学》2021,27(17):30-33
目的 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及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死亡组(n=49)、心血管事件组(n=35)和对照组(n=140),分析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及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心血管事件组与对照组RDW及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RDW及PD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每增加1%,死亡率增加73.4%.RDW、PDW、RDW联合PDW对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0.603、0.766.结论 RDW及PDW与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与肾小球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为一种多功能性细胞因子,是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它在肾小球疾病免疫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拮抗TNF-α,尤其是肾脏局部的TNF-α生物学效应为防治肾小球疾病提供了一个诱人的策略。本文对不同层次拮抗TNF-α的方法以及TNF-α拮抗剂和肾小球疾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前后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典生理学认为醛固酮受体特异性地表达于肾脏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参与钠重吸收及氢、钾排泌,从而调节离子转运和水钠平衡。然而近年来研究显示,醛固酮受体尚大量表达于心、肾、脑等的非上皮组织,醛固酮与非上皮组织的醛固酮受体结合,在介导靶器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运用超声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采用高频B超检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记录临床及生化数据,按斑块有无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两组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斑块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MHD患者中44.93%的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两组患者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斑块阳性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大.阳性组患者收缩压、血胆固醇、血磷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磷、C反应蛋白升高是MHD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评估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良好窗口.高血压、高磷血症、高C反应蛋白是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活性对BXSB狼疮小鼠脾脏中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8只BXSB自发性狼疮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干预组,PDTC组:隔日腹腔注射PDTC(120mg/kg体重);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等量溶媒。持续8周结束实验。以电泳迁移经改变实验检测脾脏组织NF-κB活性,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B细胞CD154表达及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脾脏生发中心,并以图像处理系统半定量分析。结果PDTC显著抑制BXSB狼疮小鼠脾脏组织NF-κB活性,较对照组下降62.82%;BXSB狼疮小鼠脾脏组织可见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抑制NF-κB活性能下调脾脏B细胞CD154表达、使其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受阻、促进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结论NF-κB过度活化可通过上调脾脏B细胞CD154的异常表达而促进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并减少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由此,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得以逃逸凋亡,分化成产自身抗体浆细胞:提示NF-κB可成为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单侧肾切除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治疗组(DV)组。治疗组于注射STZ当天起给予缬沙坦50mg/(kg.d)灌胃,疗程为8周。第8周时,观测肾组织形态学及肾功能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DM组大鼠尿蛋白持续上升 肌酐清除率(Ccr)下降,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增加。DV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DV组与DM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免疫复合物 (IC)能否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 (MC)增殖及其Akt/NF κB信号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设对照组、刺激组及Akt1正义 (SODN)、错义 (MSODN)与反义寡核苷酸 (ASODN)组。寡核苷酸组 :以lipofectin分别介导Akt1SODN、MSODN、ASODN转染MC 8h ;对照组和刺激组 :以lipofectin作用MC 8h。然后刺激组和寡核苷酸组均用聚合IgG(aggregatedIgG ,AIgG ,一种标准的IC模型 )刺激 ,对照组用等量的单体IgG刺激。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 ,流式细胞术分析MC的细胞周期 ,RT PCR分析mRNA的表达 ,Western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 ,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 (EMSA)检测NF κB的活性。结果 :IC可诱导MC中NF κB的活化 ,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mRNA及蛋白表达 ,促进MC进入S期。Akt1ASODN可抑制Akt1蛋白的表达 ,抑制IC诱导的MC中NF κB活性 ,抑制cyclinD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进而抑制IC促进MC进入S期和增殖。Akt1SODN、MSODN则无上述抑制作用。结论 :IC可通过Akt/NF κB信号途径 ,介导体外培养的MC增殖。提示Akt/NF κB信号途径 ,可作为干预IC诱导MC过度增生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肾脂肪囊注射甲基泼尼松龙及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肾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非IgA系膜增殖性肾炎30例.治疗分3组,即:A组12例,每侧肾囊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40 mg,每周2次;B组8例,同A组治疗基础上,向每侧肾脂肪囊注射川芎嗪40 mg,每周1次;C组10例,口服泼尼松1 mg·kg-1·d-1.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UP)、血白蛋白(Alb)、24 h尿内皮素排泌量(UEt-1),血压,血糖,水肿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结果:20例(A、B组)肾囊注射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减少或转阴,血浆白蛋白升高.而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别,治疗后UEt-1下降,且未发现明显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A组、B组疗效优于C组.结论:肾脂肪囊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是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有效方法,且可降低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