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比较男性与女性肝细胞癌(HCC)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CNA)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 17例女性与46例男性HCC的CNA差异。结果: 染色体片段1q21.3-q22+(76.5% vs. 37.0%,P = 0.009)、11q11+(35.3% vs. 0.0%,P = 0.0002)、19q13.31-q13.32+(23.5% vs. 0.0%,P = 0.004)和16p11.2-(35.3% vs. 6.5%,P = 0.009)发生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则有更高频率的11q11-(63.0% vs. 17.6%,P = 0.002)。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1q11+与19q13.31-q13.32+(P = 0.042)及16p11.2-(P = 0.033)显著相关,而1q21.3-q22+与19q13.31-q13.32+(P = 0.046)显著相关。结论: CNA在性别特异性HCC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急性脂肪栓塞动物模型中炎症因子的激活及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经健康雄性C57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小鼠肾周脂肪建立小鼠脂肪栓塞模型,采用Bliss法求出脂肪栓塞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较实验组(静脉注射LD50的脂肪)和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大体和镜下肺组织表现、动脉血气、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D/W)、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浆IL-1β、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匀浆液中IKKβ基因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呈严重损伤表现,血管腔和肺泡腔中有脂滴存积,肺组织D/W明显上升;实验组小鼠动脉血PaO2明显降低,PaCO2升高,血浆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上升,肺组织MPO活性升高,IKKβ基因表达上调,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升高(P<0.05)。结论 炎症反应在脂肪栓塞综合征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F-κB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提示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参与了脂肪栓塞激发的炎症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基因L10P多态与结直肠癌(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方法检测345例CRC患者及670名对照者的TGF-β_1 L10P基因型的分布.结果 两组间TGF-β_1 L10P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TNM分层分析结果显示,P是TNM Ⅰ~Ⅱ期CRC发病风险的遗传保护因子,与LL纯合子相比,LP杂合子的CRC发病风险显著降低至0.65(95%CI为0.44~0.95,P=0.027),PP纯合子的CRC发病风险显著降低至0.47(95%CI为0.28~0.78,P=0.004);将LP和PP基因型合并计算,则其CRC发病风险与LL基因型相比,降低至0.59(95%CI为0.41~0.85,P=0.005).结论 TGF-β_1基因L10P多态可能是中国人群TNM Ⅰ~Ⅱ期CRC发病风险的一个遗传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分别于缺血一再灌注后2h和6h时间点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FABP水平;于实验终点留取肠组织,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和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经Chiu六级评分法判定大鼠小肠组织损伤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再灌注2h和6h时血清I-FAB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血清I-FABP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肠组织中IL-6和IL-1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肠组织中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Chiu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肠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血浆中I-FABP水平,具有肠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小型猪体外并行循环模型的建立及管理.方法 小型猪12例,全麻诱导插管后,开放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并于建立体外循环前与建立体外循环后每1h监测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中心静脉压以及红细胞比积.结果 体外循环建立前后监测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型猪并行体外循环在实验中具有稳定性,可作为CPB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比较脓毒血症大鼠不同时间血浆中前降钙素 (PCT)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探讨血浆PCT作为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指标的敏感度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盲肠末端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脓毒血症模型。雄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脓毒血症组 (PS)、假手术组 (SO)和正常对照组 (NC) ,每组 1 0只。分别于模型制备后 0、1 2、2 4、4 8h和对应时点经股静脉抽血 ,测定PCT和CRP。结果 PS组 1 2、2 4和 4 8h的PCT显著高于NC组和SO组的对应时点 (P <0 0 1 ) ,PS组各时点的PCT也有显著差别 (P <0 0 1 )。各组 0、1 2、2 4h的CRP无差别 ,PS组 4 8h的CRP显著高于NC和SO组 (P <0 0 1 )。结论 PCT在大鼠脓毒血症时 ,升高较早 ,且随炎症的加重而升高。PCT在诊断早期细菌感染和评估感染程度方面优于CRP。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TGF-β1)C-509T多态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方法检测345例CRC与670名对照的TGF-β1 C-509T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CRC组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5%、48.8%,T的CRC发病风险是C的0.82倍(95%CI 0.68-0.99,P=0.037).与CC纯合子相比,CT杂合子引起CRC风险为0.79倍(95%CI 0.58-1.08,P=0.137),而TT纯合子引起CRC风险显著降低至0.66倍(95%CI0.45-0.96,P=0.032).将CT、TT基因型合并计算,则其CRC发病风险与CC基因型相比降低至0.75倍(95%CI 0.56-1.00,P=0.052).结论:TGF-β1基因C-509T多态是中国人群重要的CRC遗传保护因子,可作为CRC发病风险评估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78.
椎管内巨大神经鞘瘤1例李重茂,应弋阳,王爱忠患者,女性,57岁。左下肢麻胀10年,于1995年1月出现双下肢乏力、麻木,3个月后行走困难,需人搀扶行走,大小便正常。检查:胸腰段轻度后突畸形,L2~L3棘突处有叩击痛。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双下肢直腿抬高...  相似文献   
79.
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皮细胞(EC)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内皮损伤在创力、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脓因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EC的保护是预防的治疗管些疾病的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抗氧化剂、蛋白酶及脂酶抑制剂、锌、硒及某些中药等对E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P120连环蛋白(P120ct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浸润性小叶癌(ILC)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113医院2007年12月至2012年5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浸润性导管癌60例、浸润性小叶癌48例及混合性癌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及P120的表达。  结果  E-cad在IDC和I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51/60)和0,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120在IDC中阳性率为100%, 且均为细胞膜着色, 而在ILC中阳性率亦为100%, 但均为胞浆着色。E-cad和P120联合使用将20例混合癌确诊为IDC 16例及ILC 4例。IDC中E-cad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无关, 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  结论  E-cad和P120联合使用可以鉴别光镜下易混淆的IDC和ILC, 使组织分型更准确, 建议应用于乳腺癌的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cad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