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94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患者21例(21足),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63 (31.34±12.17)岁,右侧13例、左侧8例。21足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修...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比较右心室心尖部及不同间隔部位(室间隔高位、中位、低位)起搏患者血浆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QRS时限,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植入VVI或DDD型起搏器患者122例,按照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高位组(RVSP1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中位组(RVSP2组)、右心室间隔面起搏低位组(RVSP3组),观察4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18个月心电图QRS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出现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线和起搏器植入,并完成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RVSP2组较RVAP组显著减低(4.5%对40%,P<0.05).术后RVAP组QRS时限最宽,RVSP2组起搏QRS时限最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患者RVAP、RVSP1、RVSP3组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RVAP组最高(P<0.05);4组患者LVEDV术后18个月与术前比较,RVSP3组与RVAP组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其中RVAP组增加显著(P<0.05);术后18个月RVSP组LVEF均无显著减低(P>0.05),而RVAP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 选择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起搏QRS时限最窄,患者NT-proBNP水平低,可能为起搏器植入患者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23.
邓爱民  王爱国  李学峰  赵侠  许国峰 《河北中医》2009,31(11):1618-1619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骨质再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疾病,临床以反复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乃至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是中老年人常见及多发的骨关节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005—2008年,我们采用活络除痹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6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钢绳编织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实施中药联合钢绳编织内固定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中药内服、薰洗、外敷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结果:优16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29%。结论:中药联合钢绳编织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同时,钢绳编织内固定为髌骨下极骨折提供了又一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3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HPLC法,并用于蟾酥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分别于大鼠尾iv给予蟾酥提取物0.8 mg/kg后2、5、10、15、20、30、45、60、90 min,眼眶取血,采用乙腈沉淀蛋白与液液萃取相结合方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以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质量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均得到很好的分离,重现性、精密度、线性关系良好,达到体内分析要求;经非房室模型拟合,得到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iv给药30 min时,血药浓度均降至Cmax的1/5以下。结论 建立的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蟾蜍甾烯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较为迅速,所得数据可为蟾酥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安氟醚是在甲氧氟烷肾毒性发现后问世的一种氟化醚麻醉剂,具有诱导苏醒迅速,心血管抑制较为缓和,肝肾功能影响轻微,对呼吸道无刺激,肌肉松弛良好,无燃爆性等优点。国外广泛用于半紧闭或半开放法麻醉。我院以国产103型麻醉机施行紧闭法麻醉,用红外线分析仪测定该机挥发器输出浓度,同时观察安氟醚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苏醒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股骨是应力最为复杂的悬臂梁结构,股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该病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属、社会带来诸多困难,为老年患者的灾难性损伤,其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可为临床骨科学及手术方案的评定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现将股骨近端骨折及其临床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窦性心率震荡各指标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累及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冠脉造影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93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阳性组(69例)、阴性组(24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23例)、双支血管病变组(21例)和三支血管病变组(15例),均于入院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计算震荡初始值和震荡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阳性组HRT值[TO:(0.0463±0.0310)、TS:(3.9257±3.8741)ms/RR],阴性组值[TO:(-0.0393±8.9786)(12.9972±8.9786)ms/RR],(P <0.01);单支病,T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组HRT值[TO:(0.0069±0.0058)、TS:(6.6098±3.9966)ms/RR]、双支病变组HRT值[TO:(0.0369±0.0213)、TS:(3.6867±2.4173)ms/RR]、三支病变组HRT值[TO:(0.0985±0.0769)、TS:(0.7897±0.7327)ms/RR],HRT值除TO在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窦性心率震荡是一种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简便的无创检测方法;窦性心率震荡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累及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冠脉病变累及程度越重,窦性心率震荡现象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PCB153和PBDE-47单独及联合染毒对SH-SY5Y细胞DNA损伤及其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DMSO溶剂对照组,1、5、10μmol/LPBDE-47(低、中、高)单独染毒组和与5μmol/L PCB153联合染毒组及相应的抗氧化剂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100μmol/L),分别对SH-SY5Y细胞染毒24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测定DNA损伤情况,用RealTime PCR检测DNA损伤修复酶XRCC1及XRCC3mRNA表达情况。结果中、高剂量单独染毒组和中、高剂量联合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Olive尾距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高联合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Olive尾距均显著高于相应的PBDE-47或PCB153单独染毒组(P<0.05),加入抗氧化剂后其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Olive尾距均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联合组对细胞DNA损伤具有交互作用(F=23.74,P<0.01);高剂量染毒组及中、高剂量联合染毒组XRCC1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加入抗氧化剂后其XRCC1mRNA表达上升(P<0.05);高剂量单独和联合染毒组XRCC3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P<0.05),加入抗氧化剂后可使XRCC3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胞DNA损伤与XRCC1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与XRCC3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0.76,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PBDE-47可导致DNA损伤和影响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PCB153可增强PBDE-47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氧化应激可能在PBDE-47致DNA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s,PBDE-47)对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氧化应激、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暴露于10、20、40μg/ml PBDE-47,每组3个平行样,24h后,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内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活性氧(ROS)水平以及DNA损伤和细胞凋亡隋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和40μg/ml组LDH漏出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GSH-Px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且20和40μ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40μg/ml组GSH含量和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染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和40μg/ml组细胞内RO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40μg/ml组尾部DNA百分率和Oliver尾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和40μg/ml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海马细胞DNA损伤、凋亡百分率与ROS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2,0.998,P〈0.05),细胞凋亡百分率与DNA损伤呈正相关性(r=0.967,P〈0.05)。结论PBDE-47可致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氧化应激和诱导细胞DNA损伤和凋亡,呈现一定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